聚寶齋的招牌在陽光下泛著古銅色的光。我站在店門口,看著老張用他那雙粗糙的大手擦拭著一尊明代銅佛像,動作輕柔得像在給嬰兒洗澡。老鄰居坐在櫃台後麵,鼻梁上架著老花鏡,正用放大鏡研究一塊玉佩的沁色。
"吳克,你又在發什麼呆?"老張頭也不抬地問道,手裡的抹布在佛像的蓮花座上轉了個圈。
我笑了笑:"我在想咱們這次緬甸之行。你說咱們三個老家夥,加起來快兩百歲了,還學年輕人到處跑,是不是有點瘋?"
老鄰居放下放大鏡,眼睛從鏡框上方看著我:"瘋?我看你是舍不得你那點棺材本。永曆皇帝的遺物要是真能找到一件半件,夠咱們吃三輩子的。"
老張把抹布往水桶裡一扔,濺起幾滴水花:"我當兵那會兒在雲南邊境待過,聽當地老人說,當年永曆皇帝逃到緬甸,帶了不少好東西。後來被吳三桂逼著交出來,但肯定有藏起來的。"
我走進店裡,從櫃台底下拿出一個牛皮紙袋,倒出幾張照片鋪在桌上。那是去年一個緬甸華僑來店裡賣銅鏡時留下的,背景裡隱約可見幾件瓷器的輪廓。
"你們看這個,"我指著照片角落裡一個青花碗的模糊影像,"這釉色,這畫工,像不像萬曆後期的風格?但細看又有區彆..."
老鄰居的眼鏡片上反射著台燈的光,他盯著照片看了足足五分鐘,突然拍了下大腿:"錯不了!這是永曆時期的!那時候景德鎮的窯工跟著南明朝廷逃亡,在緬甸臨時搭窯燒製的,釉料配方和畫法都有變化。"
老張湊過來,他身上總帶著一股淡淡的煙草味:"這麼說,真有寶貝?"
"有沒有,得去了才知道。"我收起照片,"我打聽過了,下個月仰光有個小型拍賣會,咱們以買家的身份過去,順便探探路。"
老鄰居眯起眼睛:"緬甸那地方亂得很,咱們得準備充分些。"
"怕什麼,"老張挺直腰板,"我當兵時學的擒拿手還沒忘呢。"
就這樣,我們三個老夥計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精心籌備。
老鄰居承擔起了查閱所有關於南明流亡緬甸的史料的重任。他每天都埋頭於圖書館和各種曆史文獻中,仔細篩選、整理著相關資料。他不僅要了解南明流亡緬甸的曆史背景、政治局勢,還要研究當時的文化、社會等方麵的情況,以便為我們的行動提供更全麵的參考。
與此同時,老張也沒閒著。他不辭辛勞地跑遍了北京的各個軍品店,精心挑選著他認為必要的裝備。從野外生存工具到防護用具,他都一一考慮周全。他深知在異國他鄉,麵對複雜的環境和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這些裝備將是我們的生命保障。
而我,則負責與在緬甸做生意的華僑朋友們取得聯係。我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向他們打聽當地古玩市場的具體情況。我詢問了市場的位置、規模、交易方式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這些信息對於我們的計劃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在緬甸的古玩市場中尋找與南明相關的線索和文物。
出發那天,北京下著小雨。老張穿著一件老式軍綠色雨衣,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登山包,活像個要上前線的老兵。老鄰居則是一身休閒打扮,最顯眼的是他那頂米色漁夫帽,說是能防紫外線。我笑話他倆一個像偵察兵,一個像釣魚的,結果老張回嘴說我像個推銷保險的——因為我穿了件西裝外套。
飛機在仰光降落時,熱浪撲麵而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花香、香料和潮濕氣息的味道。機場外,一個身材瘦小的老頭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牌子。
"是陳伯吧?"我上前握手,"我是吳克,電話裡聯係過的。"
陳伯的手掌粗糙但溫暖,他笑著說:"歡迎歡迎!老林跟我說你們要來,我高興得一晚上沒睡好。"老林是我在潘家園認識的一個玉器商,跟陳伯是表兄弟。
陳伯開的是一輛老式豐田麵包車,空調時好時壞。車子穿過仰光市區時,我透過車窗看到金色的佛塔在陽光下閃耀,街道兩旁是殖民時期的老建築和現代商鋪的奇怪混合。
"我們先去酒店放行李,然後我帶你們去吃正宗的緬甸魚湯米線。"陳伯說,"明天拍賣會才開始,今天下午我可以帶你們去幾個古董店轉轉。"
老鄰居的眼睛立刻亮了:"有沒有專門經營中國古代文物的?"
陳伯搖搖頭:"專門的沒有,但有幾家偶爾會有中國古董。緬甸這地方,曆史上跟中國往來很多,特彆是明朝滅亡後,有不少漢人逃到這裡。"
我們住的是一家華人開的小旅館,雖然不豪華但很乾淨。放下行李後,陳伯帶我們去了附近的一家小餐館。餐館沒有招牌,門口擺著幾張小矮桌,當地人盤腿坐在塑料席子上吃飯。
"這是緬甸最地道的吃法,"陳伯幫我們要了三碗魚湯米線,"用手抓著吃才香。"
老張看著麵前那碗飄著香茅和辣椒油的濃湯,有些猶豫:"這...衛生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伯大笑:"我在緬甸生活四十年,天天這麼吃,活到七十歲連感冒都很少。"
米線確實美味,湯頭用魚骨熬製,加入了檸檬草、薑黃和蝦醬,酸辣開胃。我們邊吃邊聊,陳伯告訴我們很多當地的情況。
"你們要找的南明遺物,我年輕時聽說過一些傳聞。"陳伯壓低聲音,"在曼德勒北麵的山區,有些村寨是當年明朝遺民的後代,他們可能藏了些祖傳的東西。"
老鄰居立刻放下筷子:"具體在什麼位置?"
"說不準,"陳伯搖頭,"那些地方現在還有很多民族武裝,不安全。不過我認識一個撣族古董商,他經常去那些地方收老物件,明天我可以介紹你們認識。"
吃完飯,陳伯帶我們逛了幾家古董店。大部分賣的是緬甸本地的佛像、漆器和珠寶,偶爾能看到一些中國瓷器,但都是晚清民國的普通貨色。
在一家昏暗的小店裡,老鄰居突然停在一個角落的玻璃櫃前。櫃子裡擺著幾個殘缺的瓷片,看起來年代久遠。
"老板,這個能拿出來看看嗎?"老鄰居用英語問道。
店主是個滿臉皺紋的老人,他慢吞吞地打開櫃子,取出瓷片。老鄰居戴上手套,拿起其中最大的一片仔細端詳。那是一片青花瓷,畫著纏枝蓮紋,但釉色發灰,不像典型的明代青花。
"有意思..."老鄰居喃喃道,"吳克,你看這畫法,是不是有點像萬曆後期的民窯風格?但胎質又不太一樣..."
喜歡京城尋寶記請大家收藏:()京城尋寶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