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眉毛一蹙:“才萬人的艦隊?是不是少了點?”
“父皇,你可知我大秦的海軍有多厲害嗎?”扶蘇聽到嬴政的話,笑著反問。
嬴政愣了愣:“有多厲害?”
他這兩年一直都在休息,還真不知道海軍的發展。
畢竟他主政的時候,主要還是發展陸軍,對於海軍,也隻是順帶發展了樓船士而已。
卻聽扶蘇自豪的道:“前段時間,南海發生了一場海戰,據說那巨寇劉成,麾下有將近十萬人的海盜,戰船不下千艘!”
“可就是這樣一支橫行海上的巨患,竟然被一支不足千人的艦隊,打得落花流水,幾近全滅!”
“啊?”
嬴政聽到扶蘇的話,嚇了一跳,心說我大秦的軍隊竟然這麼厲害了?
雖然大秦軍隊在陸地上,近乎無敵,但在海上有這種戰力,也太誇張了!
眼見嬴政臉色不停變化,扶蘇心中暗暗好笑,嘴上卻澹定的道:“這還隻是二代海軍的鐵甲船,這種鐵甲船,主要是在木質船隻上鋪了一層鐵皮。”
“上麵的武器,也是以二代火炮為主!”
“但最新研製的戰船,是以蒸汽動力驅動的真正鐵甲船,采用的火炮也是高射炮,最高射程達到十裡左右!”
“裝備這種戰艦的海軍,一萬人堪比五十萬人!”
話到這裡,扶蘇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因為他發現嬴政有些失神。
此時此刻,嬴政終於意識到了趙昆說的那句,時代變了的含義。
難怪趙昆要改變朝政格局,因為時代變了,很多情況,不是當初那個樣子了。
隔了半晌,嬴政才回過神來,朝扶蘇道:“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是!父皇也早點歇息。”
嬴政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目送扶蘇離開。
........
大朝會之後,舉國休沐三天。
三天後,開工的第一天,新一期的報紙刊發。
上麵記錄的信息,再次引得大秦震動。
細數報紙發行以來的這兩年,上麵記錄的震撼性消息,幾乎不勝枚舉。
但是,之前任何一次的信息,都沒有這期報紙給大秦帶來的震動要來得大。
哪怕是第一次五年計劃的提出,都遠遠不如。
嬴政第一次以報紙的形式,傳達聖旨。
在聖旨中,嬴政命扶蘇牽頭,建立國事決議會。
決議會固定人數九人,其中由朝臣舉薦六人,皇帝指派三人。
此後,任何國朝大事,都需要通過決議會表決。
即便皇帝下達聖旨,也是如此。
聖旨之中,明確指出,決議會擁有建議立法權、重大國事處置權以及最終決策的監督權。
報紙一經刊發,舉國震驚。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決議會的想法,出自太子昆。
可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什麼太子昆要這麼做。
從夏商以來,家天下,便已經成為諸夏百姓根深蒂固的觀念。
們心自問,無論誰坐到了那個位子上,都恨不得將所有權利緊握在手中。
這個決議會的出現,卻反其道而行,分攤了帝王皇權。
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
三公九卿,都被緊急召入鹹陽宮中。
進宮時,每個人都神色複雜。
平心而論,嬴政下旨建立決議會,對於他們這些勳貴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這些人心中卻難免惴惴不安。
在過去,太子昆用無數事例向他們證明,他從不做無益之事。
可是,決議會的設立,對於帝王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這個機構背後,到底埋藏了嬴政父子的什麼心思。
按照嬴政獨掌大權三十多年的一貫經驗,這些人可不敢表露出什麼喜出望外的神色。
一個時辰以後,這次簡短的臨時朝會結束。
嬴政此次召集他們,就是要商議國事決議會的人選。
雖說是商議,但嬴政卻直白的給出了自己的名單。
不管是為自己項上人頭著想,還是為屁股下的位置考慮,三公九卿當然沒有敢提出異議的。
很快,他們就一致通過了第一屆決議會議員名單。
老秦人口中常說的舊朝老臣,占了四個名額,分彆是通武侯王賁、右丞相蒙毅、內史寧騰,以及宗正嬴德。
新朝占了五個名額,分彆為左丞相陳平,廷尉蕭何,郎中令張良,市場監管局監正武伯,以及剛上任的海事局監正範喜良。
除了範喜良以外,舊朝老臣們看到這個名單,那是相當的舒服。
這才對嘛!
什麼決議會,實際上不過是為了太子昆新朝上位鋪路而已。
想想也是。
如今,嬴政想要讓位的意思,在大秦已經人儘皆知。
隻不過,太子昆一直不接受罷了。
但以這些老臣們對嬴政的了解,太子昆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昆一旦繼位,按照他做事的風格,一定會將舊朝老臣全部扔到一邊,啟用自己的人手。
但是,再用三公九卿的製度,顯然就不合理了。
太子昆手下的那些人,哪怕是年齡大一些的張良、蕭何,也不過而立之年。
這個年紀,封公拜卿顯然是不合適的。
以太子昆一貫的作風,在一個製度之下想要做的事情玩不轉的時候,他絕對會重新確立一個新的製度。
三公九卿,自八百餘年前,周朝建立便已經確立。
說起來尊榮,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清楚,也就是一個榮譽稱號罷了。
大秦隻是沿用了其製度,但具體在朝堂上的權力,還不是看嬴政的意思?
反正這天下是嬴政父子的,他們想改,彆人也不能有意見。
而且,這些老臣心中也有自己的算計。
決議會有九人名額,每人都可稱得上是丞相。
而且,他們的權力,可比之前的左右丞相要大多了。
自己是沒有機會了,但自己的子孫,是不是可以想辦法去做一做這個議員?
諸夏文明傳承了這麼久,早已經錘煉出朝臣們超強的適應能力。
他們立馬就從決議會的設立中,看出了潛在的好處。
第一屆決議會成員,是由嬴政親自指定,大家都可以理解。
畢竟,嬴政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太子昆鋪路。
看他選取的人就可以知道。
每一個決議會成員,都與趙昆關係甚好,根本不可能跟趙昆唱反調。
那麼,往後的日子,也是在趙昆的英明領導下,讓大秦走到新的高度。
這是母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