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逼債這件事上,獨孤家確實是做到了雷厲風行。
一批批精壯的莊丁被派去了莊園附近的各個村子,開始逼那些跟他們莊園借過錢糧的百姓還錢。
可因為莊丁們根本拿不出借據,這些百姓自然不願意還錢給他們。
隨著事情怎麼都談不攏,雙方很快就爆發了嚴重的肢體衝突,莊丁們仗著自己身強體壯,打傷了不少村民。
可沒想到此事竟然如同捅了馬蜂窩。
之前不是沒有發生關隴貴族派人去收債將百姓打傷之事,隻是最後都被當地官府強行將事情壓了下來,沒有釀成什麼大的風波。
但這次被打傷的部分百姓情況卻有一些特殊。
他們不僅是軍中某些將士的家眷,他們的丈夫或兒子如今還在河東作著俘虜,至今不能回到關中跟家人團聚。
而且不知道是誰散播的消息,軍中很快就有不少將士知道自己的一些同袍還在河東作俘虜,他們在關中的家人卻遭到了權貴的欺淩。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唐軍將士的怒火很快就被點燃了。
想想也是,他們之前在河東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最終兵敗蒲津渡,有一萬多同袍不幸被俘。
可朝廷不僅沒有善待這些被俘將士的家眷,反而放任權貴去欺淩他們,讓將士們如何看得下去。
他們甚至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自己若是戰死了或者不幸被俘了,朝廷會如何對待他們的家人。
這樣的朝廷,當真值得他們這些將士去賣命嗎?
隨著消息越傳越廣,關中各地軍營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士兵逃亡現象,而且情況愈演愈烈。
即便是沒有逃亡的士兵,士氣也是一落千丈,因為他們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而戰了。
接二連三接踵而至的壞消息,可謂是搞得李淵焦頭爛額。
可此時的他已經顧不上找獨孤家這個罪魁禍首秋後算賬,隻能派身邊的宮人去宣兩個兒子和一眾心腹重臣進宮,想要商議一下如何應對此事。
李建成的東宮離太極宮最近,他也是第一個趕到禦書房的。
李淵見其他人還沒到,便沉著臉問了李建成一個問題:
“建成,你跟朕說句實話,城中流傳那些關於二郎拋棄將士致使一萬多人做了俘虜的消息是不是你命人散播的?”
李建成聞言心中不由暗暗一驚。
最近這段時間,隨著俘虜們的家眷被打的消息傳遍關中,長安城中也開始流傳著一些對秦王李世民很不利的消息,說當初就是因為他過了河就下令鑿沉全部船隻,導致後麵一萬多唐軍將士無法渡河,最終被迫做了隋軍的俘虜。
隨著這則離流言越傳越廣,秦王李世民的威信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畢竟不論是哪一朝哪一代,拋棄將士都是不可原諒的罪行。
而李世民一旦聲望嚴重受損,最大的受益者無疑就是太子李建成,李淵很難不懷疑到他身上。
雖說知道自己此時已經是百口莫辯了,但李建成還是極力為自己辯解道:
“父皇明鑒,兒臣與二弟雖然有些齟齬,但二弟的名聲也關係到整個大唐皇室和父皇的威嚴,兒臣怎麼會做出如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呢?”
“皇兒不必如此緊張,朕隻是隨口問問罷了,你不必放在心上。”
李淵嘴上寬慰著李建成,可心中的懷疑卻沒有減輕多少。
此事即使不是長子所為,但東宮有那麼多屬官,誰知道有沒有背著太子做了此事,此事自己必須要調查清楚。
就在兩人說話時,秦王李世民和一眾心腹大臣也陸陸續續來到了禦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