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餘熱未儘,長安天際灼灼,瀾台諸軍依舊鍛練不輟。為確保關中邊防絕無懈可擊,諸葛亮命白虎、蒼龍、玄武三營及驛卒義勇共九千餘人,於長安周邊數十處衛所展開大規模巡邏演習。此役名為“巡邏衛所大考”,旨在模擬邊境突發狀況與匪患衝擊,檢驗衛所布防、情報傳遞、應急響應與多營聯動之能力。
清晨五更,長安南北四大道路沿線的十二座衛所各已列隊待發。衛所皆設於古道交彙處或山麓隘口,距長安城十餘裡至三十裡不等。白虎營與義勇駐守南道五所,蒼龍營與縣驛卒駐守東南四所,玄武營與鄉保駐守西道三所。衛所內有壕塹、烽火台、簡易城垛及望欄,機弩、盾牆與陷阱並列其間,營盤與糧倉、軍械庫相連,守軍日夜駐守。
諸葛亮手撫羽扇,攜驛道署長李典於龍榭前細算行軍路數與盔甲配給,指揮符策士程文繪製地圖與報令文書。諸軍整裝時,魏闐世子亦被召入隊列,以觀演習之弊端並勸族中悔改。當日五更後,九營分三路同時出發,以旌旗與號角齊發,整軍出寨,蹄聲踏碎晨霧。
南道衛所演習首先展開。趙雲統領白虎輕騎攜機弩二十架及十頭戰象,率先鋒千餘先行。他揮槍一聲疾嘯,向南七裡處的“烈刃崗”疾馳而去。此處演練情景為反水匪突襲哨口,匪徒扮演者由百工院工匠與退伍保甲混扮,攜帶簡易弓弩與石塊,意欲突入寨中奪取糧草。趙雲立於哨口小丘,極目探視,示意輕騎分列三翼包抄。先鋒以“行雲陣”迅速封鎖兩翼,機弩手在背後架起密箭,在坡下伏擊暗兵;其餘輕騎則直衝哨口,一聲刀光閃過,數名匪徒應聲倒地。戰罷,兩頭戰象橫亙營前,踏碎殘陣,雄風凜然。
東南數座衛所的演習亦不遜色。張遼親率蒼龍營步卒與縣尉共列“連環陣”,配合義勇步騎輪換,進行輪番值守與突擊阻截演練。演習場景為“商旅護送遭遇劫掠”,千餘商隊由驛卒押運糧草穿行山道,卻遭匪徒與流寇混入馬行。蒼龍營與驛卒協同,以長戟築“壁壘陣”,並以連弩箭雨打散混匪,騎兵再度突擊,守衛商隊安全過隘。當天午後,周良玄武營於西道三座衛所間連續模擬“夜襲試探”與“援兵調度”,測試軍政聯動與機關警報的迅速響應。
午後二更,演習進入聯合作戰階段。諸將乘驛車從各衛所調度至長安北郊,集結於河西驛前的演武場。此時,偃月刀與長槍交錯成林,旌旗與戰鼓震動地麵。諸葛亮於場邊拋絹令策,指出演習要旨:一為“情報傳遞”,二為“軍政聯合”,三為“民眾協助”。他命令三營與驛卒義勇分成三路,依次完成偵察、阻截與反追三大任務。
第一階段,情報傳遞演練。義勇快騎先拔寨而出,需將“敵情突發”信號從南道衛所送至北城門,途中跨越九裡,需翻越丘嶺與渡過小溪。騎士分工明確:前導先行探路,次導攜信急速躍馬,尾導則帶領輕騎抵禦潛伏。此環節比拚速度與隱蔽,天邊白雲亦似遮掩騎影。最終義勇騎士以十五分鐘完成傳令,獲諸將點讚。
第二階段,軍政聯動破陣。蒼龍營步卒與驛卒共同扮演“敵軍主力”,進攻東南四所,意圖突破守衛線。趙雲與張遼協調,一調亮笛吹號,白虎輕騎與玄武步卒迅速趕至,圍攻假想敵。破陣聲起,盾與戟相接,灰塵掀起如塵海,長槍劃破空氣,一次次衝擊將假想敵陣撕裂。
第三階段,民眾協助救援。諸葛亮命周良帶領玄武營步卒與鄉保至兩座偏遠衛所,模擬突發山洪阻斷驛道,一組官兵須在限定時間內搭建臨時浮橋並護送村民與驛馬安全通過。周良與鄉保分工,傍水而築,用竹筏與木梁十餘根,合力架設簡易浮橋,數十名村民與驛馬安全過橋;此環節考驗百工院工匠與鄉保的協同與應急救援效率。
演習結束後,諸軍於河西驛前集結。諸葛亮撫扇稱賞,逐一點評各營表現,並下達實時修正意見:白虎在山道偵查中需更多預設障礙,蒼龍在破陣時應加強快騎與弓弩協同,玄武在水患救援中需提升橋體穩固度;驛卒與義勇則在警戒與補給間需減少摩擦,保障演練流暢。
傍晚,眾將返回長安,行至南苑龍榭。黃昏餘暉映紅簷角,呂布屹立畫戟,麵向諸將長嘯:“巡邏衛所大考,實為北伐前的預演;關中山河雖固,然人心可動;此演習既可練兵、也可測人;吾等今日所學,必將為明日征途增加勝算!”諸將齊聲應答,熱血溢滿胸懷。
夜幕漸深,長安城頭烽火台再啟,機弩聲震,旌旗在夜風中獵獵。此次巡邏衛所演習不僅檢驗了文武銜接、軍政聯動與民眾救援的實戰能力,更為接下來的一係列吏治大考和官吏輪替打下堅實基礎。關中已固,長安日穩,瀾台將士整裝待發,即將迎來吏治大考與官製完善的又一輪大考驗。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