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長安城外的柳林尚帶露重,呂布策馬來到都護府大殿前。昨日“巡邏衛所大考”方酣,今朝他便親自主持這場關乎府中將帛、士卒與官吏的“吏治大考”,並擇優輪替要職,令瀾台軍政並進。
大殿門前,戰旗簇擁,旌旗獵獵。呂布身披虎紋鎧甲,畫戟斜倚馬鞍,目光炯炯。他於殿階之上拍案而立,聲音如戰鼓回蕩:“昨日諸軍演練,白虎、蒼龍、玄武諸營皆展精銳;然將帛調度、軍務通判、邊郡吏員,亦須秉公考評,方可令軍政相輔,關中之固,更上層樓!”
幕僚中,諸葛亮拂扇而立,手中箋策已備:「今設三考科,‘糧餉考’、‘情報考’、‘治軍考’,各科皆為一日之試,合格者方可列入下一輪任職,未過者則暫撤職務,調往後方補習月餘。」他聲音平穩,卻又不失威嚴。
第一科“糧餉考”在大殿東側的糧庫展開。府中長吏與驛卒齊列,兩隊官員須從堆積如山的米袋中,按昨日巡邏行軍所耗糧草,迅速盤點並重編報表,再於限時內將準確數目呈報都護府簿錄。趙雲、張遼、夏侯惇等人親自上陣——趙雲額頭滲汗,雙手飛快點數;張遼索性拔出短劍,於糧袋立刀,劃下一角,以便標記編號;夏侯惇則率領驛卒將餘糧按批整齊推入倉廒。半刻鐘後,三人齊將賬目奉上,呂布目光一一掃過,頷首示讚。
緊接著“情報考”移至西側回廊。三個營的都尉和驛卒長各得一份昨日夜行傳令的路線草圖,須當場複原線路,並指出可能的隱蔽點與伏擊口。諸將或於繪圖桌前揮毫,或於石硯旁補圖;白虎營都尉高順隨手勾勒出一處小溪暗渡驛馬之路,蒼龍營都尉徐晃則指出南門外暴雨後易滑崖穀,玄武營都尉文醜則向呂布演示如何布置臨時浮橋援民。諸葛亮在旁低聲記錄,時而一兩句點評,令在場官吏心生敬畏。
午後第三科“治軍考”最為關鍵。呂布令三營將領率領所部護軍,模仿昨日演習場景,突設叛匪內應:三路旗號忽停、號角忽斷,各營須在不依仗驛卒信號的情況下,以旗語與口令相互呼應,調動騎兵包抄,親兵押獄,迅速收編亂兵。呂布親臨場中,手中畫戟指點:白虎營需速擊兩翼,蒼龍營須固守中路,玄武營則待機分割包抄。三營輪番演練,旗鼓相應,狼煙信號聯動精準。待“叛匪”紛紛伏首,呂布方才長嘯一聲,令終止。
大考落幕,諸將齊赴大殿前候命。呂布端坐龍椅之上,長戟橫在膝前,環視群臣:“今日三考實為試金石。糧餉考例,檢我府中持仗之吏;情報考明,驗我心通之官;治軍考則顯,將帛能否決勝於邊。合格者,列為正職,不足者調往後方研修,各司其職,不可偏廢!”他手中旌旗輕抖,向畫舫外遠山投去堅毅目光。
諸葛亮隨即奏報考核結果:趙雲、張遼、夏侯惇名列糧餉前茅;高順、徐晃、文醜在情報考中捷報頻傳;白虎、蒼龍、玄武三營都尉連擢三考合格,可留都護府掌管要務;其餘官吏則按次第,依排名輪調縣郡或後勤軍營。
黃昏時分,府中宣牌傳令:即日生效,諸營都尉與驛卒長等決策官吏將輪番上任,調往雍州、兗州及關中內郡,新任之人則由後方二十名合格研修官代補,確保瀾台政令貫通、軍心穩固。長安城頭烽火台再次升起明燈,映照出瀾台軍政日臻完善的姿態。
夜色中,呂布立於殿前欄杆,凝視群山環抱的關中沃野。他低聲喃喃:“官吏如兵卒,皆需磨礪精良;吏治如行軍,須排兵布陣;今日考官、輪替,不過為明日北伐再鑄堅城。”說罷,一聲長嘯響徹雲霄,回蕩在萬家燈火之上。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