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雨歇,江夏外城積水未退。
黃祖餘部尚據東城,聚兵三千,死守未降。自主力覆滅、糧道焚斷後,其人退居江夏原水寨之上,誓與孤城共存亡。
昔日荊州水防舊製、蔡瑁舊軍、黃祖舊兵,全彙聚於此地,猶如荊州舊秩序最後的縮影。
呂布立於城下新堰旁,桅燈浮水,重騎列陣。
他披玄甲,未上赤兔,隻負手立於堰前,望著遠處黃祖營壘中搖曳的殘旗。畫戟插在泥地之中,未動分毫,卻如一根鎮壓江水之柱。
高順上前:
“敵兵雖敗,水寨未塌。欲強攻,需五日;若緩攻,恐敵援。”
呂布卻搖頭:“此戰,無需圍。”
他轉頭望向劉琦與諸葛亮:
“江夏不該再守在火與弩之下。該讓他們,看清楚如今的新旗。”
劉琦聞言,沉默片刻,主動上前一步:
“此役,由我領軍。”
“江夏殘軍,是我父劉表舊將;此戰,我不欲誅之,隻欲他們歸燈。”
呂布緩緩點頭:“你若能使他們歸契,孤不動一刀。”
當夜,劉琦披輕甲,立於堰頭桅燈下,自親衛中挑出百人整備桅舟,掛起三色帛令:
“劉氏布政、瀾政燈照、江夏義旗。”
隨舟而下,他命人在桅舟首端豎起一麵銅牌,上書八字:
【棄舊投燈,可保全營。】
黃祖營內斥候遠望,見舟緩行、燈火不滅,似鬼似神,驚為妖策。
夜半,舟至營前,不見鼓,不見甲,隻聞劉琦之聲如雷貫水:
“吾乃劉表之子劉琦,昔與諸君同飲襄水、共禦外敵。”
“今蔡氏破義、市法廢絕,襄陽不主,江陵不義。”
“我不為稱王,不為奪荊,隻為百姓能照契得鹽、持燈得米。”
“今瀾政立府,桅燈為法,契令為本。諸君若願歸契,從此不問舊罪、不追軍賬、不廢軍資。”
“三刻之內,若未應允,瀾軍立斷堰渠,火弩齊下,殺無赦。”
此言過後,水麵寂靜,隻餘舟火如燈。
黃祖營中,老將王浚滿麵鐵青,低聲道:
“是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