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老卒搖頭:
“非詐。江陵確有義市,桅燈夜亮如晝。吾兒昨日往市買鹽,稱再不用軍票,而以紙契得糧。”
王浚沉默不語,半晌後怒道:
“我等守荊二十年,為的是何?不是為了投燈,是為了守法。”
黃祖卻麵如死灰,歎息:
“可如今的‘法’,早已不是荊州之法。”
“若劉表不立子早決,蔡瑁不貪政亂市,今日江夏……或許還能是我們的江夏。”
說罷,他一揮手,將城中糧契、兵簽儘數燒毀,隻留下一令:
“開東柵,降於桅燈。”
次日,黃祖親持劉氏舊令、蔡瑁叛亂書信、水營倉契三件文書,乘小舟至瀾軍堰前投降。
劉琦親自出迎,受降禮畢,三軍靜默。
呂布未言半句,隻取畫戟而行,走入舊水寨中親巡一遍,見紙契儘毀、桅燈初豎,便立於舟上朗聲言道:
“從今日起,江夏歸府,燈政照行。”
“我呂布不奪地、不並城,唯布府於人心之上。”
“江夏三戰,今日為終。”
百姓岸邊自發點燈,無令而燃。
當夜,瀾政布告天下,刊三事:
一,江夏歸順,設為“中荊府前署”;
二,劉琦封為“布政中將”,輔政荊南;
三,呂布設“江夏布政總帳”,正式啟用瀾政契製於荊州五郡。
自此,荊州大局三分:
襄陽仍屬劉表,名存實虛;
江陵被削為空殼,僅餘守將數百;
江夏、武陵、零陵、長沙,燈政通行,百姓照契而活,民心大定。
中荊燈策,封筆為卷。
瀾政布府,破荊為基。
荊州,從此改名換骨,真正歸於新法之下。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