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神色一肅:“請講。”
呂布徐徐起身,負手而行:“我不願江東生靈塗炭,但也不容江左再犯。若孫權願退兵固地、不擾邊境,我瀾台軍三月不動、秋令前不攻一郡。”
“但我亦有三條件。”
魯肅拱手:“請言。”
呂布一一陳道:“其一,廬江撤兵,不得再調兵沿江三郡。
其二,東吳世族不得再以糧斷我邊郡,凡與瀾台之地貿易、徵賦,不得以兵禁之。
其三——魯肅暫駐柴桑三月,為信使、為證言,若三月無犯,和約可續。”
魯肅一聽,心中震動。
“此三約,非和中之和,而是——示威之製。”
呂布轉身正對魯肅,朗聲道:“我若求江東,今夜便可起兵南下。然我不願人心崩解,隻願三月之內,南江無戰、邊人無兵。”
“肅公若應,我主既安民心、又止兵鋒,東吳得三月喘息,豈非兩全?”
魯肅低頭良久,緩緩點頭:“肅願留於柴桑,代傳約議。”
呂布一笑,命設上賓之禮、主帳安置,不設軍衛,不限言行,亦不閉門議事。
“待三月之後,東吳若能守信,我便退一步。若不能——我不再容情。”
是夜,建業接魯肅傳書,孫權召眾再議。
張昭失聲驚問:“他竟令魯肅留人質?!”
朱然卻點頭:“此舉雖剛,卻有禮,不斬、不辱、不押,反示信義。”
呂範則冷言:“三月之緩,或許正是我等唯一之機。柴桑三郡歸附,江東已損一臂。再無和意,恐非一戰可敵。”
孫權終於開口:“若肅能安於彼、和於此,此約可應。但三月後——若東吳能起兵百萬,便戰;若不能,便和。”
柴桑南望台。
諸葛亮與魯肅對坐遠觀江麵。
魯肅輕言:“呂布已非昔日虎將。”
諸葛亮微笑:“東吳若知之,便應知退步方為生機。”
魯肅仰望天光:“願這三月,真能換一地安寧。”
諸葛亮收扇入袖,負手長立:“若不能,我等——便於秋風中再決高下。”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