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黎陽軍中燈火未熄。營帳內,諸葛亮手執狼毫,落筆如飛,一道封函已然寫就。
“命人速送袁軍南哨。”他將密信封妥,交予親騎,“務必使袁紹心動,遲滯其兵。”
龐統於一旁訕笑道:“此言恍若挑撥,實則激疑。袁軍若動,曹操必生懼心。”
“動靜之間,便是一線之機。”諸葛亮目光深沉,“接下來,便看陽武之軍,能耐幾夜驚擾。”
當夜未儘,趙雲已率快騎繞道西南,再次衝襲陽武側營。三百匹戰馬馬蹄如雨,鼓聲連綿,焰火穿空而起。
曹軍內營戒備森嚴,然三夜未安,士卒疲憊難支。徐晃躬身請戰,曹操卻擺手拒絕:“賈詡之言有理,此乃擾陣,不可追擊。”
荀彧皺眉:“敵兵不實,虛中藏鋒,此非圖功之機。”
“非圖功,實求變。”曹操輕聲應道,“而變,亦在我等心亂時現。”
他望向東南方位,似能穿越山嶺,看到遠在黎陽之中的諸葛亮。
“此子,心似明鏡,謀斷如雷。”
賈詡立於帳外,未語,隻將一縷白煙燃起,隨風而去。
翌日清晨,陽武北道烽火起,張合急報:“糧道昨夜遭伏,一車被焚,斥候言賊似袁軍裝扮。”
曹操沉吟不語,荀彧亦難斷真偽。正此時,河東來報:袁軍使者駁斥曹軍詐謀,要求解釋棄官渡意圖。
營帳頓時氣氛凝重。
賈詡撫須輕語:“諸葛之謀,果有後手。”
“若使袁紹生疑而回防,陽武之勢,自生動搖。”
曹操霍然起身:“傳令諸將,東嶺後撤三裡,設疑壕與風車鼓陣,不與敵實戰,先守其心。”
荀彧一愣:“撤?”
“非撤,而是藏。”曹操眼神幽深,“觀敵之意,取敵之形,守可製動。”
“而此時,陽武空營,應另設實局以誘之。”
賈詡心下微震,曹操竟也反以其計。
同一時刻,黎陽軍議再啟。
“東嶺已然有動。”趙雲卸甲而入,拱手稟報,“曹軍已退三裡,新壕交錯,疑布疑陣。”
諸葛亮輕搖羽扇,朗聲道:“他亦識我謀,故轉守為藏,避其鋒也。”
“如此一來,何以破局?”龐統皺眉。
“破局之道,在虛實之中,亦在‘心戰’二字。”
諸葛亮取出一枚棋子,置於陽武山圖之西。
“陽武西北,名曰‘烏角坡’,地形狹隘,乃敵防空。”
“若我詐攻其地,使其倉促調兵,曹軍陣腳必亂。”
“接下來的計劃,需趙將軍率假軍強行布陣於烏角坡,引敵西顧。”
“同日,我軍真兵夜行南道,由黎水潛渡,繞襲陽武糧倉。”
“前兩策為惑,第三策為破,此‘三策試陣’之終,亦是開局之始。”
趙雲聞言,眼中戰意凜然,單膝跪地:“願為先鋒!”
呂布亦冷笑一聲,右臂按戟:“若趙子龍為陽,則呂布當為陰。烏角之北,亦讓我布一伏陣,敵若救西,我便斷其東路!”
諸葛亮羽扇輕搖,頓感氣機已動。
“好。”
“風起於青萍之末,策發於寸土之間。三日之後,烏角鼓鳴之時,便是局開之日。”
三日後,暮色如墨。
烏角坡外,趙雲白甲在前,旗幟飄揚,疑兵如海,連夜布營。
曹操高處觀陣,眉心緊蹙:“諸葛之謀,竟來此地。”
荀彧卻道:“未必為真。”
曹操沉聲一令:“調張合三千,守烏角坡北;徐晃一營,守中道;曹仁留於東嶺,守中軍不動。”
而就在烏角坡下虛虛實實之際,黎水以南,數百黑影於夜色中緩緩渡河。
那是龐統率領的夜行破陣軍,正直指陽武糧道而去。
夜已深,風嘯如號,草動林伏,三軍未動,乾坤已翻。
戰火未燃,勝負之局,卻已在一策一局中悄然轉向。
喜歡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三國戰神:呂布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