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府被東廠連夜查抄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在第二天清晨便傳遍了京師的大街小巷。東華門外的早市上,小販們一邊忙著生計,一邊與相熟的街坊低聲議論著。
“聽說了嗎?昨晚東廠的人把翁太醫家給抄了!”
“翁太醫?就是前幾天說是治鼠疫累死的那個?他犯了什麼事了?”
“誰知道呢!這年頭,廠衛抓人,還需要理由嗎?”
“唉,可惜了翁太醫一片好心……”
人群中,一個須發花白的老者,似乎是翁府的鄰居,忍不住歎息道:“翁太醫是好人啊!為了給咱們百姓治這天殺的瘟病,自己都染病搭上了性命!真是為公事而死,死得其所!朝廷不嘉獎撫恤,反而還來抄家,這是什麼道理!”不明真相的百姓,依然沉浸在翁炳實“因公殉職”的悲情敘事中。
就在眾人為翁太醫的“遭遇”而憤憤不平之時,一個背著藥箱、風塵仆仆的中年漢子擠了進來,朗聲道:“諸位鄉親不必過於悲觀!瘟疫雖猛,亦非不治之症!”
眾人紛紛看向他,隻見此人目光炯炯,氣度不凡。他拱手道:“在下來自江南,姓袁名班,人稱‘江北名醫’。聽聞京師疫癘橫行,特來尋訪那位治疫有方的吳又可吳先生,願與之合力,共探治疫良方!袁某在此立誓,不根除此瘟,誓不還鄉!”
這位袁班的出現,以及他那斬釘截鐵的誓言,如同在陰霾中投下了一縷陽光。原本因瘟疫和廠衛橫行而惶恐不安的百姓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太好了!又有神醫來了!”“有袁先生和吳先生在,這瘟疫定能治好!”人們紛紛圍上前去,詢問情況,更有不少人打消了逃離京城的念頭,決定留下來,支持這些前來救苦救難的醫者。
然而,此刻的東廠大牢之內,提督王承恩的心情,卻遠沒有街頭百姓那般充滿希望。看著從翁府抄來的賬冊、信件以及對翁夫人謝氏的初步審訊結果,他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翁炳實……竟然不是死於鼠疫,而是被人下毒謀害!”這個結論讓王承恩震驚不已。更讓他感到憤怒和恥辱的是,堂堂東廠,號稱“無孔不入”,竟然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吳又可在軍營中發現端倪,才順藤摸瓜查到此處!這是東廠的失職!是對陛下信任的辜負!
“李善財……”王承恩看著供詞中反複出現的名字,眼中殺機畢露,“不管你是誰,敢在京營中下毒,謀害朝廷命官,咱家定要將你和你背後的人,連根拔起!”他立刻下令,調集東廠、內行廠、西廠以及錦衣衛的力量,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查清李善財的底細及其同黨,將此案徹查到底,絕不能讓陛下失望!一場由三廠一衛聯手展開的秘密調查,迅速而高效地鋪開了。
很快,關於李善財的背景信息便彙總到了王承恩的案頭。然而,當看清李善財的真實身份時,王承恩的神情變得異常沉重。
李善財,此人竟是……當今聖上庶母、已被打入冷宮多年的李康妃同父異母的弟弟!皇親國戚!
據說,這李善財被東廠番役緝拿歸案後,起初還囂張跋扈,拒不承認,甚至在審訊中狂妄地叫囂:“你們敢動我?知道我姐姐是誰嗎?我可是當今皇上的……舅舅!”他以為亮出這層“皇親國戚”的身份,就能讓東廠投鼠忌器。
王承恩看著密報,陷入了沉思。此事一旦牽扯到李康妃,牽扯到先帝舊事和宮闈秘辛,就絕非普通的貪腐謀殺案那麼簡單了。他知道當今陛下對這位庶母厭惡至極,但當年登基之初,為了穩定朝局,並未對其痛下殺手,隻是將其打入冷宮,眼不見心不煩。若此時將此事立刻捅到陛下那裡,會不會再次引發宮廷震動?甚至……讓陛下疑心後宮?
“不行……”王承恩暗下決心,“此事太過敏感,在沒有掌握確鑿證據之前,絕不能輕易驚動陛下。”他決定暫時將李善財與李康妃的關係隱瞞下來,命令手下繼續深挖李善財的罪證及其同黨,同時加派人手,暗中嚴密監視冷宮內李康妃的一舉一動。
王承恩對這位李康妃的“事跡”,可是記憶猶新。這位先帝天啟年間的寵妃,野心極大,心腸歹毒。宮中早有傳聞,天啟皇帝的張皇後所生的太子以及其他幾位皇子、甚至一些懷孕的妃嬪的離奇死亡或流產,都與這位李選侍當時她的封號)脫不了乾係!她甚至在天啟皇帝駕崩、信王朱由檢即崇禎)即位之初,還妄圖挾持幼帝指剛登基的崇禎),垂簾聽政,幸而被當時的忠臣和太後識破,最終才被廢黜封號,打入冷宮。
雖然被打入冷宮多年,但王承恩從不懷疑,這條“毒蛇”依然有能力在暗中興風作浪。這次的毒藥案,會不會就是她在幕後指使,意圖攪亂朝局,甚至……有更大的圖謀?
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刻指示手下心腹,務必順著李善財這條線,繼續深挖下去。“給咱家查!仔仔細細地查!咱家倒要看看,這背後,到底還藏著多少妖魔鬼怪!”
而此刻,京城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們,還在為新來的“神醫”袁班而歡欣鼓舞,還在議論著翁太醫的“殉職”和國丈被抄家的“大快人心”。他們並不知道,在這場席卷京師的瘟疫陰影之下,一場牽涉到宮闈秘辛、皇親國戚的更大陰謀,正被悄然揭開冰山一角。京師的局勢,在短暫的“穩定”表象下,愈發顯得波譎雲詭,緊張異常。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