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大政殿。
殿內的氣氛,與幾日前決定南征時的意氣風發,已是截然不同。攝政王多爾袞端坐禦座之上,臉色陰沉如水,手中緊緊捏著幾份剛剛送達的緊急文書。
首先是範文程帶來的壞消息。這位深受倚重的漢人謀主,此刻也是一臉的無奈和焦慮:“王爺,臣已竭儘所能,派員往返遼南、關外各處,催逼那些漢商、晉商速速繳納糧草、軍餉。然……應者寥寥。他們大多借口道路不靖、韃虜指蒙古部落或其他勢力)襲擾、或是自身周轉不靈,百般推諉。尤其是張家口範永鬥等人被明廷抄家滅族之後,其餘商賈更是人人自危,噤若寒蟬,根本不願再與我大清合作!前線大軍所需的糧草軍餉,至今……籌措不足三成!若無糧草,大軍實難南下啊!”
“一群無信無義的狗東西!”多爾袞心中怒罵,卻也知道,此刻發火無濟於事。張家口商路的斷絕,如同被人扼住了咽喉,讓他精心策劃的南征計劃,從根基上就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緊接著,第二份、第三份加急塘報被送了進來,內容更是讓他心頭一沉!
“報——!攝政王千歲!金州守將周思昭複叛!已豎起明朝旗幟,圍攻海州衛!”
“報——!攝政王千歲!複州降將李成仁亦同時作亂,響應周思昭!遼南……人心浮動,局勢危急!”
金州!複州!這兩個位於遼東半島南端、拱衛大清側後方的重鎮,竟然同時發生了叛亂!這無疑是在大清的後院點起了一把大火!若不能及時撲滅,不僅會動搖大清在遼東的統治,更可能吸引明朝水師或山東明軍趁機北上,後果不堪設想!
一時間,大政殿內議論紛紛,群情激憤。
“必須立刻派兵鎮壓!將這些反複小人碎屍萬段!”
“遼南不穩,何談南征?!”
就在此時,一直與多爾袞彆苗頭的肅親王豪格,再次站了出來。他似乎並未將遼南的叛亂放在眼裡,反而認為這是南征的良機:“攝政王!區區遼南蟊賊,何足道哉?派一偏師剿滅即可!眼下明軍主力與流寇主力正於山西死戰,兩敗俱傷,京師空虛!正是我八旗鐵騎直搗黃龍,一舉定鼎中原的絕佳時機!臣請命!願為先鋒,即刻南下,強攻山海關!”
豪格的心腹,兩黃旗的將領圖爾格,也跟著幫腔,卻又夾槍帶棒地說道:“肅親王所言極是!隻是……攝政王,咱們連年征戰,勇士們傷亡不小,如今糧草又不濟,怕是有些吃力啊……就連那些蒙古科爾沁等部落的王公們,最近也在抱怨,說咱們隻顧著自己南下搶地盤,是不是把他們這些盟友給忘了?”他這話,顯然是在質疑多爾袞的威望和對盟友的掌控力。
“放肆!”多爾袞猛地一拍禦座扶手,殿內瞬間安靜下來!他冰冷的目光掃過豪格和圖爾格,又看了看其他一些神色各異的王公貝勒,心中的怒火幾乎要噴薄而出!“國事艱難,內憂外患!爾等不思如何同心同德,共克時艱,反而在此爭功奪權,散布怨言!是何居心?!難道真想看到我大清步南朝後塵,分崩離析嗎?!”
他強壓下怒火,心中卻已是波濤洶湧。糧草不濟!後院起火!內部不和!盟友動搖!再加上之前阿巴泰兵敗身死,傳回來的關於明軍和闖軍實力並非想象中那麼孱弱的消息……這一切,都讓他不得不重新評估南征的風險。
李自成的老營兵戰鬥力驚人,周遇吉能在寧武關下死守三個月,高傑甚至能陣斬大清宗室郡王阿巴泰……這都說明,中原的潭水,遠比他想象的要深!要渾!
貿然南下,若不能一鼓作氣拿下北京,一旦陷入持久戰,糧草不濟、後院失火、內部生變……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萬劫不複!
“看來……天意如此。時機……尚未成熟。”多爾袞緩緩閉上眼睛,再睜開時,眼中雖然依舊充滿了不甘,卻已多了幾分冷靜和決斷。
他站起身,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下達了最終的命令:“傳本王令!原定南下計劃,暫時擱置!命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留守盛京,穩定後方!命豫郡王多鐸,即刻統領正紅旗、鑲紅旗兵馬,火速趕赴遼南,平定金州、複州之叛!其餘各旗,原地整頓,加強操練,隨時聽候調遣!”
撤軍!
這個決定,讓殿內眾人反應各異。豪格臉色鐵青,拂袖而去,顯然極為不滿。範文程、洪承疇等漢臣則暗鬆一口氣,覺得此乃持重之舉。其他王公貴族們,有的失望,有的慶幸,有的則若有所思,表情複雜。
就這樣,一場原本聲勢浩大、即將改變曆史走向的大清南征計劃,竟在各種內外因素的交織之下,意外地暫時中止了。八旗主力並未南下,而是轉向去處理遼東的內部叛亂。
這對於正處於生死存亡關頭的大明王朝,尤其是對於剛剛通過一係列鐵腕手段,勉強穩住京畿局勢、並因為“良鄉大捷”、“宣府大捷”而聲威大振的崇禎皇帝來說,無異於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雖然此刻他還蒙在鼓裡,但清軍的暫時撤退,無疑為他贏得了極其寶貴的戰略喘息時間。他或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一步整頓內政,鞏固軍備,甚至……有機會去真正扭轉那看似不可逆轉的命運。
大明的國勢,似乎真的因為這一連串的變故,而暫時止住了下滑的頹勢,甚至隱隱有了一絲回升的跡象。然而,曆史的洪流,真的會就此改道嗎?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