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端坐禦座之上,聽著階下那位來自朝鮮的使臣——兵馬節度使林慶業,用帶著幾分悲憤和急切的語調,陳述著朝鮮國內的危局。國王李倧屈膝降清,儘失民心,國內忠義之士密謀反正,欲廢黜李倧,另立宗室,懇請天朝皇帝降下旨意,給予支持。
聽著林慶業的陳述,崇禎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了窗外。隱約間,似乎有悠揚的琴聲,從後宮坤寧宮的方向傳來。他知道,那是皇後周氏,大概正讓那個新收的、名叫顧媚的琴女彈奏,以排遣宮中的煩悶。一邊是藩屬國麵臨國祚傾覆、請求宗主國主持公道的泣血哀告;另一邊,卻是深宮內院不痛不癢、消磨時光的絲竹之音。這強烈的對比,讓崇禎心中生出一股難以言喻的荒謬感,也更加堅定了他必須掌控一切、重塑秩序的決心。
“夠了!”崇禎打斷了林慶業的陳述,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林將軍的忠義之心,朕已知曉。朝鮮李氏,世受我大明冊封,乃我朝藩屏。然其國王李倧,不思報效天朝,反而畏懼虜威,屈膝投降,甘為韃虜鷹犬,辱沒國格,儘失民心!如此昏聵無能之君,何以主社稷,奉宗廟?!”
他猛地站起身,對著侍立一旁的東廠提督王承恩下令:“王承恩!”
“奴才在!”
“擬旨!”崇禎的聲音斬釘截鐵,“朝鮮國王李倧,悖逆無道,失信天朝,禍亂邦國,不堪為君!著,即刻革去其朝鮮國王封號!朕,不複承認其位!”
“另,告諭朝鮮八道臣民:天道好還,順逆有報!朕支持爾等國中忠義之士,廢黜昏君,另立賢明宗室為王!凡能驅逐韃虜、反正歸明者,皆為朝鮮之功臣!朕,必將予以冊封,重修宗藩之好!”
這道旨意,是以“天朝宗主國皇帝”的身份頒布的,直接否定了現任朝鮮國王的合法性,並公然支持其國內的反對勢力!這無異於是在本就動蕩不安的朝鮮政局中,又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旨在徹底點燃推翻李倧統治的烈火!
“林慶業!”崇禎看向階下激動得渾身發抖的朝鮮將軍。
“臣……臣在!”
“朕見你忠勇可嘉,特封你為‘平虜將軍’!暫統領朝鮮境內所有心向大明之兵馬!你即刻攜帶此詔書,並朕禦賜之信物,火速返回朝鮮!聯絡沈器遠等忠義之士,共襄義舉!若能成功,爾等皆為朝鮮中興之功臣!”他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卻賦予了林慶業和反對派最為需要的——來自宗主國的“正統”名分和道義支持!
“臣……林慶業……叩謝陛下天恩!陛下隆恩浩蕩,朝鮮臣民,永世不忘!臣……縱粉身碎骨,亦當竭力驅逐韃虜,重報天朝!”林慶業激動得泣不成聲,重重叩首。
看著林慶業帶著聖旨和希望,匆匆離去的背影,崇禎坐回龍椅,心中卻並無太多輕鬆。
他清楚,僅憑這一紙詔書,不可能立刻改變朝鮮的局勢。李倧雖然不得人心,但其背後畢竟有強大的韃清支持。沈器遠、林慶業等人能否成功發動政變,能否抵擋住清軍可能的乾預,都還是未知之數。
但他必須這樣做。這是一種戰略上的牽製。如今大明內憂外患,李自成主力未平,他實在無力直接出兵乾預朝鮮。但利用朝鮮內部的矛盾,利用沈器遠等人的政變企圖,以及韃清攝政王多爾袞目前似乎因內部問題如遼南叛亂、糧草不濟)而暫時無暇南顧的時機,在朝鮮製造更大的動蕩,牽製清軍的部分精力,甚至在清軍的後方埋下一顆釘子,這無疑是一步險棋,卻也是一步妙棋。
不能直接派兵,便用道義和名分來支持。給予反對派“正統”的外衣,將李倧徹底打入“叛逆”的行列,激發朝鮮國內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為親明勢力的崛起,創造最大的可能。
“唉……”崇禎輕輕歎了口氣。他知道自己麵臨的困境——西邊李自成的大軍如同懸頂之劍,北邊多爾袞的鐵騎隨時可能再次南下,京城內部的瘟疫和政治清洗留下的後遺症尚未完全消除……此刻的大明,確實已無力再開辟一條新的戰線。
“罷了。”他搖了搖頭,“朕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所謂,儘人事,聽天命吧。”他已經儘力,至於朝鮮的未來,林慶業等人的命運,最終會走向何方,就隻能交給時間和上天來決定了。
他收斂心神,將目光重新投向禦案上堆積如山的、關於京師防疫、軍餉調撥、官員任免的奏折。相比於遙遠的藩屬國,眼前這些迫在眉睫的內政和軍事問題,才是他此刻必須全力應對的真正挑戰。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