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天門前的盛大閱兵式落下帷幕,但那震天的呐喊和嶄新的軍容,似乎還縈繞在京師的上空。緊接著,皇帝的旨意再次傳遍全城——移駕城外大校場,舉行更大規模的軍演,並祭祀忠烈!
數十萬京城百姓聞訊,紛紛湧向城外,想要一睹這難得的盛況。而剛剛接受完檢閱的京營、神武軍、團營等各部兵馬,則在各自將領的率領下,軍容整肅,浩浩蕩蕩地開赴大校場集結。
大校場之上,早已搭建起了一座比承天門城樓更為高闊的檢閱台。當崇禎皇帝攜周皇後以及一眾核心文武大臣登上高台時,台下數萬將士組成的方陣,延綿數裡,刀槍如林,旌旗蔽日,一股肅殺而又充滿力量的氣息撲麵而來!
然而,就在這萬眾矚目、即將開始實戰演練的關鍵時刻,崇禎皇帝卻並未立刻下令開始。他示意身旁一名聲音洪亮的小太監,上前一步,展開了一卷明黃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罪己詔曰!”
小太監尖銳而清晰的聲音,通過分布在校場各處的“傳聲兵”,瞬間傳遍了整個校場,也傳到了外圍數萬百姓的耳中!
罪己詔?!皇帝……要在誓師大典之前,下罪己詔?!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台上的魏藻德、馮銓等內閣重臣,也包括台下正等待檢閱的黃得功、唐通、張世澤等將領!
隻聽那小太監繼續念道:“朕纘承大統,於今一十有七年矣!上不能承祖宗之德,下不能安黎民之心,致使天災頻仍,流寇四起,韃虜犯邊,國事維艱,萬方多難!究其緣由,皆在朕躬!在朕德薄能鮮,不明吏治,用非其人,疑忌忠良!以致朝綱敗壞,國力日衰!朕……愧對天地!愧對祖宗!愧對萬民!”
這段發自肺腑的沉痛自責,讓校場內外陷入了一片死寂。隨即,人群中便響起了低低的啜泣聲!許多飽經患難的百姓和士兵,想起了這些年來的苦難,想起了死去的親人,想起了朝廷的無能和官員的貪腐……皇帝這番話,竟讓他們感同身受,仿佛壓抑多年的委屈,終於找到了一個宣泄口!
聖旨繼續宣讀:“朕痛悔昔日之過!今於三軍之前,對天盟誓!朕將以戴罪之身,宵衣旰食,勵精圖治,重整河山!內除奸佞,外禦強敵!朕誓必蕩平流寇,驅逐建奴!朕誓必光複遼左,重收盛京舊都!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以報天下臣民之期望!”
“為此!朕願與諸將士約法三章……”接下來,聖旨又重申並細化了之前頒布的五條軍政改革措施的核心內容:修建忠烈祠以慰英靈,優待從軍之家屬,保障陣亡將士遺孤,廢除軍戶屯墾,補發積欠餉銀,等等。
最後,聖旨以一句鏗鏘有力的誓言結尾:“……朕在此立誓!與諸將士同心同德,共赴國難!不破樓蘭終不還!大明中興,必在朕躬!欽此!”
當最後一個字落下,整個大校場先是經曆了短暫的、令人窒息的沉默,隨即,如同火山爆發一般,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聖明!!”
“願為陛下效死!!”
數萬將士和百姓,如同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感染,紛紛跪倒在地,朝著檢閱台的方向,拚命地磕頭,放聲呐喊!許多人早已是淚流滿麵!皇帝的自責,皇帝的誓言,皇帝的承諾……這一切,都深深地觸動了他們內心最柔軟、也最渴望被觸及的地方!軍心、民心,在這一刻,似乎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了一起!
就連站在檢閱台一角、被特許觀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等人,也被眼前這宏大而充滿感染力的場麵所震撼!他們看著那位年輕的、在承認自身過失後又發出如此堅定誓言的東方帝王,看著底下那如同潮水般跪拜、山呼萬歲的軍民,眼中充滿了驚歎:“不可思議……這位大明皇帝,擁有著他的人民和軍隊如此狂熱的擁戴!或許……這個古老的帝國,真的還有希望?”
崇禎皇帝站在高台之上,俯視著底下那激動的人潮,聽著那震耳欲聾的“萬歲”呼喊,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知道,自崇禎十七年以來的種種鐵腕手段,早已讓他背負了“暴君”、“酷吏”的罵名。但他也知道,僅僅依靠恐懼和殺戮,是無法真正凝聚人心的。適當的示弱罪己),真誠的承諾新政),以及共同的願景重振大明),同樣重要。
他看到,京師的秩序,在三廠一衛的強力整頓下,確實有了明顯的改善。地痞無賴少了,官員們至少表麵上收斂了,民心也因近期的捷報和初步的安撫措施而有所回暖。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恩威並施”的策略。
隨著崇禎皇帝一聲令下,大校場上的實戰演練正式開始!
十幾門紅夷大炮神威大將軍炮)率先發出怒吼,炮彈呼嘯著飛向遠處的靶標,激起漫天塵土!緊接著,數千名步弓手挽弓搭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般落下!隨後,又是數千名火銃手,排成整齊的三段隊列,依次上前,舉銃、瞄準、擊發!硝煙彌漫,銃聲震耳!最後,是數個營的長槍兵方陣,在軍官的號令下,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端著寒光閃閃的長槍,發起了模擬衝鋒!他們不斷變換著陣型,時而方圓,時而雁行,演練著刺殺、格擋等技藝,雖然動作尚不算完美,但那份紀律性和肅殺之氣,已遠非昔日可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整個演練,持續了近兩個時辰。雖然沒有真正的敵人,但那火炮的轟鳴、箭雨的呼嘯、火銃的爆響、以及步兵方陣的整齊推進,依舊展現出了這支新整編的明軍,不同以往的精神麵貌和潛在的戰鬥力!
演練結束,崇禎皇帝並未立刻返回皇宮。他宣布,將率領文武百官及有功將士代表,前往京郊剛剛落成主體殿堂的“大明忠烈祠”,舉行首次公祭大典!
他要用這種方式,再次向天下宣示,他敬重忠烈,體恤將士!他明白,自己今日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無數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當皇帝的禦駕和文武百官的隊伍,緩緩向忠烈祠行進時,道路兩旁再次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他們都想一睹聖駕和那座傳說中為所有為國捐軀者建立的祠堂。
人群擁擠之中,一個小小的插曲發生了。一位抱著幼兒的年輕婦人,因為被人流推擠,不慎與維持秩序的差役發生了些許口角。混亂中,她懷中的孩子受驚大哭,竟從她手中滑落,摔倒在地。
孩子的哭聲,意外地傳入了正在前行的崇禎和周皇後的耳中。崇禎立刻示意隊伍停下。周皇後更是快步上前,不顧皇後的儀態,親自彎腰將那嚇得大哭的孩子抱了起來,柔聲安撫。
那年輕婦人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跪倒在地,拚命磕頭。
周皇後將安撫好的孩子交還給婦人,溫言道:“快起來吧,不必驚慌。孩子無礙便好。”她又仔細看了看那孩子,見其眉清目秀,雖衣衫普通卻眼神靈動,不由得笑道:“看這孩子,生得如此康健可愛,將來定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材。”
崇禎也走了過來,對著那幾個有些手足無措的差役說道:“今日人多,維持秩序不易,情有可原。但爾等身為朝廷差役,當以愛民為本,切不可借機欺壓百姓!此次便罷了,下不為例!”
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被周圍的百姓看在眼裡,立刻引來了一片讚譽之聲。“陛下仁德!”“皇後娘娘慈悲!”皇帝和皇後這親民的姿態,以及對普通百姓的體恤,再次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崇禎看著百姓們那真誠感激的眼神,心中也是微微一暖。或許……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並非……完全沒有希望?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