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潛被當眾斬首、張居正及袁崇煥等曆代“爭議”人物被平反昭雪……這兩道看似矛盾、實則都服務於強化皇權、重塑朝綱的旨意,如同兩道強勁的旋風,徹底席卷了崇禎十八年初的京師朝堂。
在隨後幾日的朝會上,氣氛明顯與之前不同。殘存的東林黨官員徹底失去了往日的傲慢與“風骨”,一個個如同驚弓之鳥,低眉順眼,唯唯諾諾,再不敢有絲毫異議。而以內閣首輔魏藻德、新晉閣臣馮銓,以及吏部李正等人為核心的“帝黨”官員們,則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乘勢而起!
他們頻頻出班,或慷慨激昂地彈劾韓爌、黃道周等尚未被徹底清除的東林黨大佬及其門生故舊;或大聲疾呼,要求朝廷必須嚴刑峻法,效仿太祖《大誥》之精神,對任何敢於非議聖上、阻撓新政者,絕不姑息!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既是為了向皇帝表忠心、鞏固自身地位,也是為了徹底將政敵打倒,擴大自己派係的勢力範圍。
崇禎皇帝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對於帝黨官員們的“積極表現”,他並未過多乾預,樂見其成。但他知道,光靠這些還不夠。關於駙馬張煌言遇刺一案,雖然主犯周世顯、周德光已伏法,其師韓爌也已“自儘”,但背後是否還有更深的牽連?那些與周德光過從甚密的東林官員,是否也參與了密謀?這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他當即下旨:“關於前都尉周世顯謀刺駙馬一案,雖主犯已除,然其心可誅,其謀必有同黨!朕命: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即刻起,聯合會審此案!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從旁協助,提供所有卷宗、證詞!務必給朕徹查到底!將所有牽涉其中的幕後黑手,無論其官居何位,一並給朕挖出來!朕要讓他們知道,膽敢將黑手伸向皇室宗親,是何等下場!”他要用這場正式的、由三法司主導的會審,來徹底了結此案,並借機再敲打、清除一批潛在的反對者。
就在京師朝堂因肅清餘孽而氣氛緊張之時,來自南方藩屬國安南越南黎朝)的使者,也抵達了京師,請求覲見。
崇禎在處理完手頭要務後,於文華殿召見了這位安南使者。使者叩拜之後,呈上國書,言辭恭敬,核心內容卻是請求大明皇帝冊封其國新君——黎維佑。
“黎維佑?”崇禎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似乎是曆史上黎朝末期的一個短暫在位的皇帝。他立刻意識到,這背後定然是安南鄭氏在搞鬼。他冷哼一聲,將國書扔到一邊,對著那安南使者厲聲斥責道:“大膽!爾國國王黎維祺,乃是朕親自冊封,其位尚在!爾等安南臣子,不思輔佐君王,竟敢擅行廢立?!還敢跑到朕這裡來,請求冊封一個非法得位之人?!眼中還有沒有朕這個天朝宗主?!還有沒有宗藩法度?!”
他語氣嚴厲地警告道:“你速速回去,告訴你家主鄭梉!安南黎氏乃我大明世代冊封之國王,其王位傳承,自有法度!他身為臣子,當思忠君報國,輔佐君王!若他膽敢有絲毫僭越篡逆之心,休怪朕調集天兵,南下興師問罪!屆時,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麵對天朝皇帝的雷霆震怒和嚴厲警告,那安南使者早已嚇得魂不附體,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連稱“不敢”,倉皇告退。
大殿之上的明朝官員們,見皇帝在處理外藩事務上如此強硬,毫不退讓,有力地維護了“天朝宗主國”的威嚴,也無不紛紛出言附和,稱頌陛下聖明威武。一時間,朝堂上下的注意力,暫時從內部的黨爭,轉移到了“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方向上。
當然,崇禎心裡清楚,安南的權力,早已旁落到鄭主手中多年,黎氏皇帝不過是個傀儡。鄭梉野心勃勃,絕不會因為自己這一番斥責和警告,就真的放棄掌控安南的野心。自己這番表態,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姿態,是向天下尤其是向朝鮮、琉球等其他藩屬國)宣示,大明雖有內憂外患,但宗主國的威嚴和規矩,不容挑戰!
就在崇禎處理完安南使者之事,略感疲憊之時,一個讓他精神為之一振的好消息,終於從東南沿海傳來!
兵部和內廠同時呈上急報:“陛下!大喜!福建總督鄭芝龍,遣其子鄭森鄭成功)親率海船隊,已抵達天津衛!船隊不僅運來了陛下急需的西洋巧匠數十人,更帶來了大批用於製造火器的精煉鋼材、硫磺、硝石等緊缺原料!此外,還……還獻上了十門……十門原裝的‘寇非林’長炮!”
鄭芝龍!他竟然真的將這些東西送來了!而且如此之快!如此之多!
崇禎大喜過望!他深知,這些工匠、原料、尤其是那十門威力巨大的寇非林長炮,對於他正在全力推進的火器改良計劃,簡直是雪中送炭!有了這些,畢懋康、畢懋良兄弟便可如虎添翼!大明軍隊火器升級換代的速度,將大大加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立刻召來畢懋良,將此好消息告知。畢懋良聽聞有真正的西洋長炮和工匠運抵京師,也是激動不已!他立刻向皇帝請求:“陛下!此乃天賜良機!懇請陛下準許臣立刻前往天津衛,接收此批工匠與火炮!臣以為,對於這些寇非林長炮,我等不應隻滿足於簡單仿製!更應與那些西洋工匠深入交流,徹底學習其設計原理、鑄造工藝、乃至配屬之炮車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化為我用!如此,方能真正提升我大明火器之水平,而非邯鄲學步!”
畢懋良又特彆提到了炮車的重要性:“陛下,臣近日研究西洋圖譜,發現其火炮之犀利,不僅在於炮身本身,其炮車之設計亦有獨到之處!其車體往往更輕便,多用輻條大輪,轉運靈活;其炮架常采用三點支撐或螺旋升降結構,放列、瞄準更為迅捷穩定!此皆我大明現有炮車所不及之處,亟待學習改進!”
“好!好!畢愛卿所言甚是!”崇禎聽得連連點頭,對西式軍事技術的興趣愈發濃厚,“朕準奏!你即刻帶工仗局得力人員,並派一隊錦衣衛護送,前往天津衛!務必將所有工匠、火炮、圖紙、資料,安全妥善地帶回京師!所有相關研究經費,朕全力支持!”
鄭芝龍送來的這份“大禮”,以及畢懋良的這番話,讓崇禎看到了在軍事技術上追趕甚至反超建奴的希望!他感覺,自己手中的牌,似乎又多了一張!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