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懋康與畢懋良兄弟二人,領了皇命,懷著激動與忐忑,一頭紮進了新設的工仗局,開始主持火器改良的重任。而崇禎皇帝的心思,也並未完全離開這關乎帝國武備興衰的關鍵領域。
他仔細研究了畢懋良帶回來的、關於那十門繳獲自鄭芝龍的寇非林長炮的初步測繪圖紙和性能分析,又結合自己那點可憐的、來自後世的“軍迷”知識,越發覺得當前大明軍隊裝備的火炮,實在太過落後!
“炮架笨重不堪,轉運困難,動輒需要數十匹挽馬,稍遇複雜地形便寸步難行!”他在暖閣中對著堪輿圖比劃著,對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和方正化說道,“炮身鑄造工藝粗糙,鐵質不純,炸膛之事屢有發生!更不用說那瞄準之法,幾乎全憑炮手經驗,精度之差,簡直令人發指!這樣的火炮,如何能與建奴的騎兵、流寇的人海相抗衡?!”
他想起了那西洋炮圖譜上看到的、畢懋良也提及的輕便靈活的炮車設計。“我們必須改!”他的語氣斬釘截鐵。
他立刻召集了新任工仗局負責人馮銓、以及畢家兄弟、宋應星等人,明確了火器改革的三個主攻方向:
“其一,開花彈!”崇禎直接點明,“實心彈丸,對付城牆尚可,對付步兵、騎兵集群,殺傷力太低!必須儘快研製出能夠爆炸、內填鐵砂鉛丸的開花彈!朕要讓敵人在我軍炮火之下,屍骨無存!”
“其二,提高精度!”他指向畢懋良繪製的圖紙,“西洋火炮,多配有類似‘矩度’、‘銃規’之類的瞄準器械,能夠精確測定射角和方向!我工仗局必須立刻仿製、改良!並製定統一的火藥配比和裝填標準!朕要讓我大明的火炮,指哪打哪!”
“其三,騎兵火器!”他又道,“我大明騎兵,不能總是隻靠弓箭和馬刀!建奴騎兵為何凶悍?除弓馬嫻熟外,其裝備的短銃亦不可小覷!朕要你們,立刻著手研發一種能夠讓騎兵在馬上方便使用、激發迅捷、最好能無懼風雨的短銃!無論是西洋的遂發槍還是轉輪槍,隻要能用,就給朕造出來!朕要讓我大明的騎兵,也能成為移動的火力堡壘!”
為了確保這些改革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被官僚體係所延誤、扭曲,崇禎更是做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
“朕意,於工仗局之外,另設一衙門,名曰:‘大明皇家文武科技司’!”他宣布道,“此司不歸六部、不歸內閣,直接向朕負責!由朕親自督領!下設格物、算學、火器、冶煉、機械、輿圖、農桑七局!凡有誌於格物致知、技術改良之士,無論出身、無論派彆,皆可入司效力!朕要將西洋之學、百工之技,儘數納入其中!畢懋良、宋應星、湯若望等,皆為此司之骨乾!朕要錢給錢,要人給人!隻有一個目的:讓科技,成為我大明中興之利器!”
這個直接隸屬於皇帝、權力極大、且明顯帶有“西學”色彩的“皇家文武科技司”的設立,無疑是崇禎皇帝在製度上的一次巨大創新和突破!
在全力推動軍工科技改革的同時,崇禎也沒有忘記那個他寄予厚望的輿論工具——《啟明日報》。
王承恩的擔憂不無道理。這份報紙自創刊以來,雖然因為內容“勁爆”,如揭露東林黨貪腐、刊載前線“捷報”等,深受京城百姓喜愛,但也確實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初期為了造勢,幾乎是兩三日便出一期,導致內容趕工痕跡明顯,且印刷、分發速度跟不上,往往京城的百姓看完了,近畿州縣還沒收到。更重要的是,若長期隻刊載歌功頌德或攻訐政敵的內容,其公信力和影響力必然會下降。
“王伴伴所言極是。辦報紙,如同行軍打仗,需張弛有度,方能持久。”崇禎采納了王承恩的建議,“傳旨報社,自下期起,改為七日一期。內容上,除了朝廷政令、軍情戰報之外,可增加些農桑水利知識、工商簡訊、地方趣聞軼事,甚至……刊載一些經過篩選的、有益的西洋見聞。務求內容豐富,雅俗共賞,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至於江南……”崇禎眼中閃過一絲冷意,“南京分號之事,刻不容緩!立刻傳旨給李有成,命他抵達南京後,除清剿複社餘孽外,首要任務便是建立報社分號!將《啟明日報》的聲音,儘快傳遍江南!朕倒要看看,是他們的筆杆子厲害,還是朕的官報更能深入人心!”
他又想到了報紙的傳播速度問題。“驛站……驛站體係雖然腐朽,但其網絡尚在。或許……可以考慮重整驛站,專門用於傳遞官報和緊急軍情?此事……容後再議。”他將這個問題暫時記下。
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京城內外激起了層層漣漪。
百姓和普通士兵,對於皇帝設立忠烈祠、補發欠餉、改良火器、開辦官報等舉措,大多是真心擁護和期待。他們能感受到,這位皇帝,似乎真的在做一些“實事”,在試圖改變現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在那些傳統的士大夫官員,以及與舊有利益格局息息相關的富商巨賈們眼中,皇帝的這些舉動,卻充滿了“離經叛道”和“危險”的氣息。設立科技司,推崇“奇技淫巧”,是“不務正業”;重用廠衛,開辦官報,控製輿論,是“堵塞言路”、“與民爭利”;而投入巨資改良火器,更是“窮兵黷武”、“好大喜功”!
尤其是那些在近期清洗中利益受損的財閥們,看著那一百萬兩白銀被投入到看似“虛無縹緲”的火器研發之中,更是心疼不已,也對皇帝這種“重軍工、輕商貿”的傾向,感到了深深的不滿和……恐懼。
儘管如此,在皇家報社正式開業那天,場麵依舊是異常盛大。王承恩作為“總監管”,親自主持了剪彩儀式。內閣首輔魏藻德、新任閣臣兼工部尚書馮銓等“帝黨”核心成員悉數到場祝賀,給足了場麵。這無疑是向外界宣告,這份報紙,代表著皇帝的意誌,擁有著朝廷核心力量的全力支持!
然而,在熱鬨的表象之下,那些被“邀請”前來觀禮的、心思各異的朝廷重臣和士子們的反應,卻依舊複雜而謹慎。他們看著那份墨跡未乾的《啟明日報》,看著那些忙碌進出的廠衛人員,心中充滿了疑慮和觀望。
大明的改革動向,已然全麵展開。火器研發、基礎設施建設、新聞媒體整合……崇禎皇帝,正以一種決絕的、甚至可以說是與整個傳統官僚體係為敵的姿態,強硬地推動著他的改革議程。前路漫漫,阻力重重,但變革的齒輪,終究是……開始轉動了。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