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八年九月初十,在太廟完成了莊嚴肅穆的祭天誓師大典之後,崇禎皇帝並未在京師過多停留。次日清晨,天色微明,他便在一眾內閣輔臣、京營將領、以及聞訊趕來送行的京城百姓的複雜目光注視下,正式踏上了他第二次禦駕親征的征途。
此次出征,目標直指山西固關!李自成主力兵臨城下,五省總督陳奇瑜正率領殘部苦苦支撐,整個華北戰局,已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大軍的行進路線,早已規劃妥當:自京師出發,一路南下,先經理順已初步收複的真定府、保定府,確保後路無憂之後,再會合駐紮在涿州的兀良哈朵顏部騎兵,一同西進,馳援固關。
後勤籌備,更是此次親征的重中之重。在皇帝的嚴令之下,內閣、戶部、兵部、工部等相關衙門,幾乎是通宵達旦地協同運轉,調撥糧草,趕製軍械,征發民壯。順天府尹更是親自督導,從京畿各縣抽調了數萬名民壯,攜帶糧秣、帳篷、車輛,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輜重隊伍,隨軍出征,確保大軍一路所需。
此次崇禎皇帝親率的“京軍”主力,其構成與兵力如下:
步卒:兩萬五千人。其中包括長槍兵一萬,手持三眼銃或腰刀的樸刀兵八千,以及裝備了特製巨盾和重型斬馬刀的巨盾兵兩千。其餘為弓弩手及輔助兵種。
火銃手:兩千人。皆是新近從京營及神武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裝備了改良的火繩槍部分可能已換裝了少量試製成功的遂發槍),由畢懋良等火器專家親自指導訓練。
弓手:三百餘人。雖然弓箭在火器日益發展的今日已顯頹勢,但作為遠程火力補充和特殊作戰需要,依舊保留了少量精銳。
輜重營:三萬餘人。包括負責運輸糧草、軍械、搭建營寨、修橋鋪路的民壯和輔兵。
總兵力:合計約五萬七千餘人。
這支所謂的“禁軍”,其中大部分士兵,尤其是那些新募入伍的,其實都未曾真正上過大規模的血腥戰場。他們是崇禎皇帝按照自己的理念和規劃,一手建立起來的、與之前腐朽不堪的京營和西北大營都有著本質區彆的“新銳”力量。所有士兵,都統一配備了由工仗局最新趕製出來的、更為堅固實用的製式盔甲和經過改良的火器。這支軍隊,不僅承載著崇禎皇帝的軍事改革夢想,更象征著他要徹底重整大明軍備、再造強漢雄風的決心!
騎兵方麵,崇禎並未從京營中過多抽調。他真正的倚仗,是早已奉旨提前南下、駐紮在涿州一帶休整待命的兀良哈汗王烏爾邁所率領的那兩千朵顏蒙古鐵騎!這支騎兵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驍勇善戰,馬術精湛,機動性極強。他們這些日子,也並未閒著,在楊禦藩的協調下,一直在涿州、易州一帶,協助地方官府剿滅流寇散兵,清理戰場道路,為大軍主力南下掃清障礙。
按照計劃,待崇禎皇帝率領的步軍主力抵達真定府之後,便會與烏爾邁的朵顏騎兵正式會合。屆時,這支包含了重裝步兵、火銃兵、弓箭手、騎兵、以及龐大輜重部隊的野戰軍團,將正式向著危機四伏的固關方向,全速進軍!
大軍行進數日,首先抵達的,便是前不久剛剛從大順軍手中“光複”的保定府。
然而,當崇禎皇帝親自檢閱保定府的“守軍”時,卻氣得差點當場拔劍殺人!塘報上明明寫著,保定府在經曆戰火之後,仍有守軍五千餘人,足以彈壓地方,確保後路。可他親眼所見,城中所謂的“守軍”,老弱病殘,衣甲不整,真正能拿起刀槍、尚有幾分戰力的,恐怕……連一千三百人都不到!
這地方軍政係統的虛浮和腐敗,官員們習於浮報兵額、粉飾太平的惡習,再次赤裸裸地展現在了他的麵前!
崇禎皇帝強壓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自己此番禦駕親征,不僅僅是為了軍事上的勝利,更是要借此機會,親臨地方,整頓吏治,展示中央權威,扭轉民心!
他當即便察知,這保定府的真實兵力和地方官員的忠誠度,都遠非奏報上那般可靠!若自己大軍一過,沒有強力震懾,這保定府,隨時都可能再次易幟投敵!
他立刻下達了一連串鐵腕指令:
保定知府及幾名嚴重失職、虛報軍情的軍將,當場撤職查辦!
從隨軍帶來的、更為可靠的真定府兵馬中,抽調一部分,與保定府殘存的“守軍”,進行交叉管理和駐防,徹底打亂其原有的地方勢力格局!
明確設立東廠、錦衣衛在保定府的聯絡點和監察哨,嚴密監控所有官員的言行舉止,嚴防其暗中勾結、陽奉陰違!
對於那些在之前大順軍占據期間,曾主動勾結賊寇、魚肉百姓的十五家劣紳大戶,更是毫不留情,直接下令抄家滅門!所得贓款田產,一部分用於賑濟在戰火中受難的百姓,一部分則充作軍資!
同時,他還下令,在保定府全境,立刻開始清丈田產,重新分配土地!那些被劣紳豪強侵占的無主荒田,儘數分給無地少地的貧苦百姓,並由官府提供部分農具耕牛,鼓勵他們恢複生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早已名存實亡的衛所係統,更是直接下令裁撤!僅保留少數尚有戰鬥力的青壯,編入地方守備部隊。所有十五歲以下、三十五歲以上的老弱軍戶,一律剔除軍籍,轉為民戶,分給田地,使其自食其力。
這一係列雷厲風行的舉措,雖然手段酷烈,卻也極大地清除了地方上的蛀蟲,安撫了民心,確保了京師南下固關這條生命線的後方穩定!
就在崇禎皇帝在保定府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之時,固關前線,五省總督陳奇瑜的告急奏疏,也再次送到了他的手中。
奏疏中稱,李自成在奪回太原之後,竟未做停留,而是親率十餘萬主力大軍,繞過寧武關,直撲固關!如今,固關已被重重圍困,闖軍攻勢異常猛烈!陳奇瑜、高傑、牟文綬等將領,雖然率部奮力堅守,但兵力懸殊,傷亡慘重,局勢……已是岌岌可危!陳奇瑜在奏疏中,再次懇請皇帝陛下,若有可能,暫緩親征步伐,先確保真定、保定等後方州府的絕對穩定,以免重蹈太原失陷之覆轍!
崇禎皇帝看著陳奇瑜這封充滿了憂慮和謹慎的奏疏,心中卻並無太多波瀾。他知道,地方官員虛報軍情、誇大困難,早已是普遍存在的官場陋習。他更清楚,自己此次禦駕親征,其戰略意義,遠不止於單純的軍事救援!更是要通過皇帝的親臨,來徹底震懾那些心懷異誌的地方勢力,來扭轉早已渙散的民心士氣!
“朕若遠在京中,隔著千山萬水,如何能真正感知地方實情?又如何能讓那些飽受欺壓的百姓,真正看到朝廷改革的決心和皇權的無上威嚴?”崇禎心中暗道,“朕必須親臨!必須用朕的眼睛去看!用朕的手去整頓!朕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大明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
他知道,自己親率的這支以“禁軍”為核心的新軍,乃是他推行新政、重塑軍魂的試金石!其首戰之勝敗,不僅關乎固關之存亡,更關乎整個大明王朝的生死!
他也知道,隻有通過抄家、分田、發餉這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才能真正將權力從那些盤根錯節的地方豪強手中奪回,才能真正將民心從絕望的邊緣拉回!
他更知道,隻有確保了真定、保定這些京畿腹地的絕對穩定,才能為固關主戰場,提供最穩固、最可靠的後方依托!
禦駕親征,以身涉險,這不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冒險,更是一場政治上的豪賭!賭的是人心向背!賭的是……天命所歸!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