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閣首輔魏藻德,在東暖閣那壓抑的氛圍中,用一種近乎悲壯的姿態,叩請聖上準其“乞骸骨”,並“深明大義”地舉薦次輔蔣德璟接任首輔之位時,崇禎皇帝的臉上,並未露出絲毫的意外或挽留。
他隻是靜靜地看著這位在他雷霆清洗東林黨之後、被他一手扶植起來的、平日裡對他唯唯諾諾、言聽計從的“傀儡首輔”,心中卻已是明鏡一般。
魏藻德,怕了!他怕的,並非是即將到來的與李自成或建奴的決戰,而是……朕即將要推行的“商稅”改革!這項改革,將要觸動整個大明朝廷內外、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士紳、商賈、乃至皇親勳貴集團的核心利益!這塊骨頭,太硬!太難啃!他魏藻德,不敢啃,也不願啃!寧可以“年老體衰,不堪重負”為名,主動辭官,也不願去當這個注定要被萬夫所指、甚至可能身敗名裂的“急先鋒”!
“罷了。”崇禎心中暗歎一聲,目光卻轉向了更深遠的曆史。
他想起了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國。蒙古人憑借著強悍的騎兵,在馬背上得了天下,建立了橫跨歐亞的龐大汗國。然則,他們除了征服與掠奪,卻不懂得如何治理,不懂得如何改革,不懂得如何與漢文化融合,最終……短短不足百年,便因內部的腐朽和漢人的反抗,而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哪一個不是叱吒風雲、雄霸一方的豪傑?崇禎甚至認為,那個時代的英傑梟雄,其眼界、其格局、其麾下將士的戰力,都要遠勝於眼下這些隻知流竄劫掠的李自成、張獻忠之流!
而最終從這亂世群雄之中脫穎而出的,卻是那個出身最為低微、甚至可以說是赤貧如洗、做過和尚、當過乞丐的淮右布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與那同樣是草根出身的漢高祖劉邦相比,太祖皇帝的崛起之路,無疑更為艱難,也更為傳奇!
公元1368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於應天府登基稱帝,國號大明!開啟了中華曆史上又一個由漢人主導的、長達近三百年的輝煌時代!
然則,三百年光陰彈指而過。如今,到了他崇禎朱由檢手中,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明王朝,卻已是內憂外患,國力凋敝,風雨飄搖,如同那風中殘燭,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為何會落到今日這般田地?
崇禎皇帝憑借著他那個來自後世的靈魂、以及在大學裡學到的那些淺薄卻也足以讓他洞察本質的經濟學知識,早已看清了問題的關鍵——經濟!特彆是……稅收!一個國家,一個政權,若沒有穩定而充裕的財政收入,便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本無法支撐起龐大的軍隊、高效的官僚體係、以及……足以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民生保障!
明代的稅收名目,可謂是五花八門,繁雜無比:有針對田畝人丁的“賦”,有針對商貿流通的“稅”,有供給軍需的“餉”,有無償勞役的“徭”,還有各種巧立名目的“雜泛”等等。
他穿越之初,為了儘快穩定人心,收攏民望,曾下旨免除天下田賦三年。但他當時便已留了一手——他隻免了“賦”,卻並未免除“稅”!這看似微小的區彆,卻足以顯示出他對國家財政的精準判斷和長遠考量。
在他看來,明代的“稅”,其概念與後世的稅製,既有相似之處,亦有極大不同。它並非完全是國家單方麵的強製征收,很多時候,是與某種“有償交換”或“特定服務”相掛鉤的。比如,針對過往商旅征收的“商稅”關稅、過稅),針對官營店鋪或特定商品征收的“課稅”,針對官方借貸收取的“利息”,以及……各種名義上的“租賃”費用等等。
而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於“商稅”的重要性,其實是有著極其清醒的認識的!
洪武年間,太祖便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商稅征收體係:在各府設立“稅課司”,在各縣設立“稅課局”,在重要的交通要道、關隘、市鎮,則設立相應的“分司”或“稅卡”。整個體係,自上而下,層層管理,不可謂不嚴密!據史料記載,洪武年間,全國共設立了四百五十多處隸屬於朝廷的商稅機構!其征收上來的稅銀,皆統一解送至京師太倉,作為國家財政的重要補充。
當時商稅的主要來源,有兩大項:
其一,便是“塌房稅”,也稱“官店錢”。即由朝廷在各地交通要道和重要城市,興建官方經營的客棧、貨棧,所有過往的行商坐賈,都被強製要求必須入住這些官營塌房,並按照其攜帶貨物價值的三十分之一,向朝廷繳納稅款。
其二,則是“市肆門攤稅”。此稅起於洪熙元年,後在宣德、正統年間,逐步推廣於全國。即在城鄉集市,對所有開設店鋪、擺設攤位的商人、小販,按照其經營規模和商品種類,征收一定比例的稅款。甚至……連那些在城郊種植蔬菜、挑擔進城販賣的普通菜農,也要繳納“菜園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太祖高皇帝苦心建立起來的這套商稅製度,在經曆了百餘年的風雨之後,卻早已是弊端叢生,形同虛設!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人勢力的壯大,他們對朝廷征收商稅的抵製情緒,也日益高漲。而那些本應代表朝廷利益的文官集團,其中許多人本身便出身於江南士紳商賈之家,或與地方商幫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聯係。在他們的“支持”和“呼籲”之下,原本還算有效的塌房稅和門攤稅等主要商稅,在萬曆朝之後,便已是舉步維艱,幾乎收不上來幾個錢了!
中央朝廷收不上稅,地方官吏卻並未閒著!他們打著各種“合理”的旗號,巧立名目,濫征苛捐雜稅,並將其中大部分都中飽私囊!這種官逼民反的行徑,也直接或間接地,激起了無數的民變和地方動亂!
而朝堂之上的黨爭,更是對商稅製度的敗壞,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魏忠賢等所謂的“閹黨”當政之時,為了搜刮錢財,也曾一度加強過商稅的征收,設立了許多新的稅卡和稅監。但他們此舉,並非是為了充實國庫,而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欲,其手段之酷烈,搜刮之民脂民膏,更是令人發指!這也使得“商稅”二字,在百姓心中,幾乎等同於“苛政”和“盤剝”。
待到東林黨人重新執掌朝政之後,他們雖然也並未從根本上廢除商稅製度畢竟國庫空虛,也需要錢),但因其自身與江南士紳商賈集團的密切關係,對於商稅的征收,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效果微乎其微。國庫,也因此而日益空虛,最終到了連京營兵士的糧餉都發不出來的窘境!
崇禎皇帝看著眼前這一切,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怒!
他深知,大明朝的財政,早已到了崩潰的邊緣!若非他去年當機立斷,以雷霆手段,抄沒了周奎、陳演、鄭三俊等一批東林黨巨貪的家產,恐怕……他這個皇帝,連支撐到今日的禦駕親征,都做不到!可笑的是,這些平日裡滿口“清正廉潔”、“為民請命”的東林君子們,其家中搜刮出來的金銀財寶,竟比那些臭名昭著的“閹黨”餘孽,還要多上數倍!
“商稅……並非沒有!”崇禎皇帝在心中怒吼,“而是……根本沒有征到那些真正該收稅的人的頭上!”
真正被各種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始終是那些最底層的、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而那些富可敵國的江南士紳、壟斷了各種貿易的商賈大豪,卻總能憑借著他們在朝中的“保護傘”,以及各種巧妙的手段,將本該由他們承擔的稅負,轉嫁到百姓身上,或是……乾脆直接偷逃漏稅!
“不行!此弊不除!大明必亡!”
在與內閣輔臣們進行了長達兩日的、幾乎是攤牌式的深度討論之後,崇禎皇帝已然洞察了這背後所有問題的根本所在!也下定了徹底改革稅製的決心!
至於魏藻德……崇禎看著這位曾經也算“聽話”、如今卻在關鍵時刻選擇“退縮”的首輔,心中雖有不滿,卻也並未打算過於苛責。他知道,魏藻德的“請辭”,並非全是虛情假意,恐怕……也確有幾分“不堪重負”的真實成分在內。
“罷了。”崇禎在心中暗歎一聲,“魏愛卿輔佐朕躬,也算勞苦功高。既然他已心力交瘁,不願再當這個‘惡人’,朕……便準其致仕吧。著吏部、戶部,好生為其安排榮養善後之事,也算是……全了君臣一場的情分。”
他知道,接下來的這場“商稅”改革,其難度和風險,將遠超之前任何一次清洗和改革!
但他,已彆無選擇!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