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寧縣衙之內,縣令方堂正對著堆積如山的公文,愁眉不展。自打朝廷大軍雲集於此,城內人口激增,各類民事、軍需的糾紛也隨之而來,讓他這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忙得是焦頭爛額。
就在他批閱得頭昏腦漲之際,衙門之外的街道上,突然傳來了一陣異常的嘈雜與喧嘩之聲,其中還夾雜著百姓們興奮的喝彩與叫罵,與平日裡那種畏畏縮縮的氣氛截然不同。
“出了何事?”方堂放下筆,對著一旁的師爺李菁說道,“你去看看,外麵為何如此喧鬨。”
李菁領命而去,不一會兒,竟是滿臉通紅、氣喘籲籲地跑了回來,那神情,不像是探查到了什麼亂子,反倒像是中了頭彩一般,激動得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大……大喜事!老爺!天大的喜事啊!”李菁手舞足蹈,語無倫次。
方堂皺眉道:“慢慢說,到底出了什麼事,讓你這般失態?”
“東廠!是東廠!”李菁好不容易喘勻了氣,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狂喜,“聖上……聖上下旨了!撫寧城裡的東廠分署,被……被城防軍給拆了!裡麵所有的番子,一個不留,全都被鎖拿了,說是要押解回京,交由內廠徹查!”
“什麼?”方堂聞言,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色。他與李菁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震驚與狂喜。
他們這些地方官,苦東廠久矣!那些番子在撫寧城內作威作福,敲詐勒索,欺壓良善,甚至連他這個縣令,都時常要受他們的閒氣。可他們是天子親軍,自己根本無權管轄,隻能忍氣吞聲。沒想到,皇帝陛下,竟以如此雷霆萬鈞之勢,將這個盤踞在撫寧的毒瘤,連根拔起了!
“快!快隨我出去看看!”方堂再也坐不住了,他此刻隻有一個念頭,便是親眼見證這大快人心的一幕,若是有幸,他更想求見聖顏,叩謝天恩。
兩人快步走出衙門,隻見街道之上,早已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一長串身著東廠服飾的番子,被城防軍的士卒用粗大的鎖鏈?著,正垂頭喪氣地走在街道中央。往日裡,他們個個都是橫著走的螃蟹,臉上寫滿了囂張與跋扈。而今日,他們卻一個個如同鬥敗了的公雞,腦袋耷拉著,連頭都不敢抬。
街道兩旁的百姓們,則像是過節一般。他們對著這群階下囚指指點點,大聲喝罵,更有膽大的,直接將手中的爛菜葉、臭雞蛋,狠狠地砸了過去。
“打死這群狗娘養的番子!”
“讓你們再欺負我們老百姓!”
“皇帝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姓們的臉上,洋溢著一種揚眉吐氣、沉冤得雪的暢快。方堂與李菁看著眼前這番景象,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對那位素未謀麵的皇帝陛下,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老爺,您看,聖上此舉,真是英明果斷啊!”李菁激動地說道。
方唐重重地點了點頭,問道:“可知聖上此刻在何處?本官……本官想求見聖駕。”
“回老爺,”李菁趕忙答道,“我方才打聽了,聖上在處置完酒樓那幾個番子之後,便已出城。此刻,應該是在城外的演武場,與英國公、牟總兵他們,一同試驗新式鳥槍呢。”
“演武場?”方堂聞言,更是心頭火熱,立刻道,“走,我們也去看看!”
兩人興衝衝地趕往城外演武場。還未靠近,便已感到一股肅殺之氣撲麵而來。隻見演武場外圍,紮滿了連綿不絕的禁軍營盤,各色旌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場內,更是不斷傳來隆隆的炮聲與密集的槍聲,震耳欲聾。
方堂好不容易才通過了外圍的盤查,得以在遠處觀望。隻見演武場中央的高台之上,一人身著一副燦爛奪目的金色盔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威風凜凜,正是當今天子崇禎。他的身邊,英國公張世澤、山東總兵牟文綬等一眾大明高級將領,皆是身著戎裝,一個個喜形於色,正對著場下的操演,不住地點頭。
場下,一隊禁軍火器營的士兵,正在展示一種新式的火器。方堂也算粗通軍務,一眼便看出,那是一種新式的遂發鳥槍。與舊式的火繩槍相比,它無需點燃火繩,在雨天也能使用。其槍管更長,射程更遠,士兵們使用的,更是一種他前所未見的、紙殼包裹的專用子藥筒。
隻是,這種新式鳥槍的前端,還是光禿禿的,尚未配備近戰用的刺刀。
高台之上,崇禎看著麾下士兵們熟練地操演著新式火器,心中早已思緒萬千。他對身旁的張世澤笑道:“世澤,你看這鳥槍如何?”
張世澤興奮地答道:“回陛下,此槍遠勝舊式火銃!若是我京營將士儘數換裝此槍,戰力必能倍增!”
崇禎點了點頭,目光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戰場。他暢想著,要為這種鳥槍加裝上鋒利的刺刀,並將其命名為“步槍”,讓大明的士兵,在射擊之後,能立刻化身為手持長矛的步兵。他堅信,這,將是大明陸軍追趕、甚至超越西方列強的第一步。
“陛下聖明!”牟文綬亦是滿臉喜色,“有此等利器,再加上我京師威力無匹的各式火炮,何愁吳三桂那數萬舊式關寧軍不破?!”
崇禎自信一笑:“陸戰,朕不懼他。更何況,我大明有水師,他吳三桂沒有,清虜更沒有。製海權,牢牢地掌握在朕的手中。待到國內整合完畢,朕還要率領我大明無敵的艦隊,去和那些紅毛、佛郎機的夷人,爭一爭這天下的霸權!”
這番豪言壯語,聽得周圍將領無不熱血沸騰。
演武場上,操演依舊在繼續。一隊鳥槍手整齊列隊,在軍官的口令下,嚴格地執行著每一個程序。
“拉鎖!”
“開藥池!”
“裝填!”
隻見士兵們熟練地從腰間的子彈盒中,取出一枚枚紙質的子藥筒。他們或用手撕開,或直接用牙齒咬破紙筒的末端,將裡麵的火藥倒入槍管,再將帶著彈丸的紙殼一同塞入,用通條搗實。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比舊式火銃的裝填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方堂在遠處看著,心中更是震撼。他知道,這些穩定可靠的火器,皆出自前工部侍郎畢懋康之手。有如此英明的君主,有如此精良的軍備,有如此用命的將士,何愁大明不興?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心中那份想要麵聖的渴望,愈發強烈了。
喜歡啟明1644請大家收藏:()啟明164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