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羅網警談
人物:
王太傅簡稱“太傅”):三朝元老,熟稔經史,精於治家理財之道。
李後生簡稱“後生”):數月前因遭金融欺詐負債,今又遇暴力催收,衣衫襤褸地闖入太傅書房。
場景:深秋黃昏,太傅書房燭火搖曳,案頭擺著剛抄錄的《宋刑統·錢債篇》,後生頭發散亂,袖口露出青紫傷痕,手中攥著卷邊角磨破的借據。
第一折羅網之設:從“驢打滾”到“仙人跳”
後生撲通跪倒,借據抖得像落葉):太傅!晚生被那“錢通四海”的票號坑了!說是借十兩還十二兩,誰知三個月後竟要還百兩,今日他們打斷了我家犬,還在門上潑了狗血……
太傅扶起後生,指著牆上唐律拓片):你可知唐憲宗時,長安有“捉錢令史”專放高利貸,百姓稱之為“京債”,利滾利至家破人亡,憲宗遂下《禁與諸軍諸使回易製》《唐會要·雜錄》)。今之“驢打滾”,與古之“京債”何異?
太傅從書架抽出一本泛黃賬冊)看這記載:“萬曆年間,徽商設‘折券會’,借銀十兩立券時寫二十兩,言‘若如期還則撕半券’,後無人能償,大半商賈被逼賣兒鬻女。”用朱砂筆在某頁畫圈)此處記著:“天啟年,杭州有‘仙人跳’騙貸,先以低息誘之,再趁醉換契約,本利驟增十倍。”
後生指著臂上傷痕):他們說若不還,便將我綁去漕幫做苦役……
太傅拍案而起):《管子》早言“令不行,則俗辟;法不立,則民亂”《管子·法法》)!北宋時曾有“鉛券之訟”,奸商以鉛鑄假銀放貸,後告官時以真銀為證,官府查明後杖責二十,充軍三千裡《宋刑統·雜律》)。今之暴力催收,與古之奸商何異?
第二折泥潭之困:從“債賣皮肉”到“血濺公堂”
後生哽咽):晚生想過報官,可他們說“官府裡有他們的人”……去年鄰縣有個欠債的,被逼得賣了女兒,自己投了河……
太傅從箱底取出一卷畫軸,展開竟是《流民圖》局部):此圖繪於崇禎年間,百姓因“遼餉”高利貸賣兒鬻女,圖中這婦人便是“債賣皮肉”者指畫中細節)。再看《清史稿》:“道光時,河南有‘滾利局’,負債者被烙鐵燙印,逼為私奴,直至累死。”突然指向後生袖口)你這傷痕,與光緒年間“子母錢”受害者的鞭痕何其相似!
太傅翻開《明實錄》某卷)永樂帝曾下旨:“凡民間貸錢,利息不得過三分,違者笞四十。”敲了敲書頁)可奸商總如“附骨之疽”,明中期有“小耳朵”團夥,專在賭場設局,誘賭徒借貸,再以“剜眼割鼻”逼債,後被東廠全部淩遲。
後生渾身發抖):晚生昨夜聽見他們商量,要把我押到船上運到南洋……
太傅倒了杯熱酒遞過去):南宋《名公書判清明集》記過一案:“負債人被私刑毆打致傷,官府判債主‘杖一百,刺配沙門島’。”從筆筒抽出狼毫)來,你且將那票號的名號、契約樣式寫下,我教你如何按《大明律·錢債》條陳狀!
第三折破局之智:從“李悝平糴”到“包拯斷案”
後生發抖著寫字):太傅,就算告官贏了,這債也像座山壓著我……
太傅鋪開《商君書》抄本):戰國李悝變法,創“平糴法”,豐年收糧,荒年放貸,利息不過五分《漢書·食貨誌》)。你當學此“以豐補歉”之法——我若你,先變賣家中非必需之物,按《禮記》“量入為出”之規《禮記·王製》),每日開銷記在這冊上遞過一本藍布賬冊)。
太傅突然起身,從櫃中取出個漆盒,裡麵竟是半卷竹簡)此乃北宋包拯斷案手記:“嘉佑年間,有債主偽造契券,包拯令其‘左手按契,右手畫押’,因筆跡不符,判債主欺誑,杖八十。”指著竹簡批注)你看這招“以筆跡辨真偽”,正可破今日“套路貸”換契約之術!
後生眼中燃起光):可他們人多勢眾……
太傅展開一幅《折獄龜鑒》插圖):看這圖:南宋鄭克斷案,遇高利貸逼死人命,他先拘押債主,再查其曆年賬目,發現“利息超本金三倍”,按《宋刑統》判“本息俱免,債主充軍”。拍了拍後生肩膀)記住:古往今來,邪不壓正!漢宣帝時,京兆尹張敞曾親審高利貸案,將十三名債主全部處斬,長安百姓稱“張公斷案,鬼神皆服”《漢書·張敞傳》)。
第四折治本之策:從“常平倉”到“義莊約”
後生拱手):晚生若能脫此困,定要學太傅,廣讀典籍,以防再蹈覆轍。
太傅撫須微笑):先學範仲淹設“義莊”《宋史·範仲淹傳》),吾鄉範氏義莊有規:“族人借貸,利息一分,若遇災荒,本息俱免。”取出一本《義莊約》)你看這約文:“凡借貸者,需寫明用途、償還期,由三老作保,方可支銀。”此乃“集體擔保,共防風險”之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傅指向窗外的糧倉)那是仿照“常平倉”所建《漢書·食貨誌》),漢宣帝時耿壽昌建議:“穀賤時增價而糴,穀貴時減價而糶。”百姓若遇急難,可從常平倉借糧,秋收後還新穀,利息不過二成。你若回鄉,可聯合鄉鄰設“互助會”,按此古法行事。
後生跪地叩首):太傅不僅救晚生一人,更教了萬世防詐之法!
太傅扶起他,在案上揮毫):看我寫這“金融五戒”:“一戒貪低息而上當,二戒簽空約而失據,三戒畏私刑而避官,四戒亂投醫而借新,五戒棄廉恥而從惡。”將墨跡未乾的戒條卷起)記住:《孟子》曰“有恒產者有恒心”《孟子·滕文公上》),若人人懂理財,家家有儲蓄,那“金融惡魔”何從下口?
第五折警世之鐘:從“王莽改製”到“今日羅網”
後生捧著戒條,聲音顫抖):為何千年之下,此等惡事仍未絕?
太傅望著燭火,長歎):王莽篡漢時,曾下令“私鑄錢者死”,可奸商仍“磨錢取鋊,以獲暴利”《漢書·食貨誌》)。人性之貪如野草,春風吹又生啊!突然指著案頭《資治通鑒》)你看這頁:“唐武宗時,長安西市有‘櫃坊’詐欺,以‘飛錢’為名,卷款千萬貫而逃,百姓哭號於市。”
太傅從懷中掏出枚鏽跡斑斑的銅錢)此乃南宋“會子”,當時奸商偽造楮幣,致“物價騰踴,民不聊生”《宋史·食貨誌》)。今之“套路貸”“詐騙app”,與古之偽幣、奸商,不過是換了副皮囊!
後生緊握銅錢):晚生明白了,唯有像太傅這樣以史為鏡,方能不破羅網!
太傅將銅錢放入後生手中):記住:《史記》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但求你回去後,將今日所聞告訴鄉鄰,讓更多人知“金融深淵”之險——這,便是對老夫最好的報答。
對話終,後生揣著戒條與銅錢,在暮色中疾行,太傅望著他的背影,在《宋刑統》空白處題下:“金融之惡,生於貪念,死於明法。”燭火跳躍,將“明法”二字映得通紅,宛如懸在貪婪者頭頂的利劍。)
喜歡雜論對話請大家收藏:()雜論對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