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先生從布囊中取出一卷木牘,刻痕深峻):
「此乃吾徒禽滑厘治宋邑之法:『凡邑有四防:一防「暴斂之流」,賦斂必以時,無奪民時;二防「奢靡之流」,宮室不辨彩,衣服不文繡;三防「惰怠之流」,士民蚤作夜息,各從事其業;四防「虛耗之流」,市易以度量,交易無欺。』四防既立,宋邑三年而倉廩實,此非省出來的,是『以節導流』出來的。」
他指向燎爐中跳動的火苗:「火有焰心、內焰、外焰,焰心最暗而溫度最低,外焰最亮而溫度最高。財流亦如此:『暴斂之流』如焰心,看似旺盛,實則耗散;『生產之流』如外焰,看似節儉,實則高效。吾墨者『非樂』,非惡樂也,是惡『樂之流』耗『食之流』——若農夫觀樂而廢耕,織婦聽樂而廢織,財流必斷。」
禦史大夫展開《秦律·廄苑律》,語氣帶著敬意):
「墨先生所言,恰合秦法『強本弱末』之意。律載:『盜馬者死,盜牛者加刑』,非重畜輕人,乃知『馬牛為農耕之本,本流若竭,他流皆枯』。此與墨者『節用先節本』之論,實乃同源。」
第四幕:西域商客論「節」——珠玉異邦,理同天下
1.塔木德智慧:七次轉手,財不貶值
瑪門先生摩挲著泥板的刻痕,眼中閃著智慧的光):
「吾族聖典《塔木德》有言:『一枚硬幣要經過七次轉手才會貶值。』曾有猶太父子居於巴比倫,逢神廟翻新,眾人皆以廢料為棄物,唯此父子取碎金箔熔成小聖像,殘木刻成神龕底座,碎石磨成『神聖之塵』。彼時正值神廟獻祭大典,三件套成為『聖物』,每磅廢料價從1謝克爾漲至70謝克爾,翻了七十倍。此非省料,是『以智慧為節,讓每盎司材料都奔向最高價值』。」
他取出一個銀質算盤,算珠上刻著希伯來字母:「吾族有『五桶理財法』:第一桶『生存之桶』,裝30收入,隻用於麵包與清水;第二桶『成長之桶』,裝20,購書拜師;第三桶『投資之桶』,裝20,錢生錢;第四桶『慈善之桶』,裝10,結善緣;第五桶『應急之桶』,裝20,備災荒。五桶之法,與貴國《周禮·天官》『九式均節財用』何其相似——九式分祭祀、賓客、喪荒等九類,此五桶分生存、成長、投資、慈善、應急,皆為『給財流劃渠』。」
2.波斯與羅馬:法典為節,算學為器
瑪門先生指向西方,仿佛望見幼發拉底河):
「波斯商人有『四等分賬法』:賬簿分四欄,第一欄記本金,第二欄記日用,第三欄記貿易,第四欄記借貸。每日日落,必以本金欄核對後三欄,若『本金≠日用+貿易+借貸』,則逐筆查核,此與貴國明代『龍門賬』無異。更有『商隊保險』:十商組隊,每人出十分之一貨值為保險金,若某商遇劫,保險金賠其損失,此乃『以眾商之流,節一人之險』。」
他又取出一塊蠟板,上麵用羅馬數字記著賬目:「古羅馬《十二銅表法》規定:『利息不得超過本金的1\12。』公元前181年,又頒《奧皮阿法》,限製女性穿戴金飾、乘坐馬車。此非苛政,是防『奢靡之流衝垮共和之堤』。吾曾見龐貝古城壁畫,商人記賬用『雙欄法』:左欄記收入,右欄記支出,每日用紅線分隔,此與貴國宋代《會計錄》『分隸收支,各為綱目』,皆為『以算學為節』。」
商君撫掌大笑,青銅削刀在陽光下劃出亮弧):「異邦之法,竟與吾秦『上計製度』暗合!秦法規定,縣令每年須將『田租、口賦、徭役』之數書於木券,分兩半,縣令執左,丞相執右,年終核對。此亦『以法典為節,以算學為器』,天下之理,原是相通!」
第五幕:禦史大夫總結——節流之道,通古貫今
1.史筆如鑒:源流互濟,成敗昭然
禦史大夫起身展《秦律》全卷,竹簡如銀鏈傾瀉):
「諸位所言,皆歸於此:節流非止財,乃節『流』。觀夫曆史興衰,無不因『流』而變——
秦孝公用商鞅,『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此乃『開源』;『急耕戰之賞,行連坐之法』,此乃『節流』:開生產之流,節耗散之流,故能『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武帝外事四夷,內興功利,桑弘羊『籠天下鹽鐵』以開源,『置平準於京師』以節流,然晚年『悔征伐之事』,下輪台之詔,知『流不可竭』也。
唐貞觀間,太宗『去奢省費,輕徭薄賦』,房玄齡定『租庸調製』:『每丁歲入租粟二石,調則隨鄉土所產』,此乃『以製度節流,使財流如黃河九曲,雖彎而不竭』。」
他指著庭院中貫通全院的石渠:「渠水若隻進不出,必成死水;若隻出不進,必致乾涸。真節流者,如李冰治水,知『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非堵非放,是『深淘灘以浚源,低作堰以節流』——開源如淘灘,使水源豐沛;節流如作堰,使水流有序。二者缺一,皆成水患。」
2.終論:節為尺度,流為生機
老聃先生起身將《道德經》置於案中,聲音穿透秋霧):
「今可定論:節流者,非省也,乃『量入為出,以節促生』。《夏小正》言『用物有節,器不雕偽』,此『節』字,便是『尺度』——如秤之砣,知輕重;如舟之舵,知方向。」
墨翟先生將《墨經》覆蓋其上,木工尺輕點「儉節則昌」):「更進一層:節如堤壩,分而不堵;流如江河,通則不腐。真節流者,是讓財流如運河,每一道堤壩都是蓄能的驛站,每一寸水流都有抵達的方向。」
商君將《商君書》疊於其上,青銅削刀刻下「法」字):「以法為節,如渠有閘;以術為流,如水有源。閘明則流不濫,源清則流不竭,此乃『節流』之術。」
瑪門先生將《漢謨拉比法典》覆於最上,銀算盤壓著泥板):「財流如光,折射於萬物而增值;節流如鏡,正其向而照其明。吾族有諺:『不是所有流動的都是財富,但財富必因善管而流動。』」
禦史大夫取朱砂筆,在竹簡空白處題跋):
「節流者,
國之基——如秦之阡陌,漢之常平倉;
家之柱——如墨者治邑,晉商票號;
人之魂——如陶朱三散,白圭觀時。
非止財也,乃節一生之流:
少節於學,壯節於業,老節於思,
方得人生之水,滔滔而不絕,汩汩而不息。」
言畢,四位智者相視大笑,秋風與茶香共舞,將千年智慧融入這壺苦蕎茶中。此時晨霧散儘,陽光鋪滿庭院,石渠中的水流過銅錢狀的石礅,發出清越的聲響,恰似財流在時光中叮咚作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