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朕問你,三寶太監下西洋,是否乃宣我國威,並教化四夷?”
“回陛下,正是!”
“那海外諸國為何先期爭先恐後前來大明,之後幾乎銷聲匿跡呢?”
“陛下,臣以為乃朝貢體係有弊端,大明入不敷出所致。”
益王稍作思考,非常肯定地回答。
崇禎眼神變得輕蔑,沒辦法,看來還得敲打敲打。
“益王此言差矣,朝貢微不足道,實乃三寶太監死後,大明軍隊陸續撤回,大明威嚴已經不再,試問,如何令四夷臣服?
遠的不說,好比朕若未取得宣府與天津大勝,爾等願意捐獻家產嗎?恐怕不造反,朕就已經燒高香了吧!”
“臣有罪,臣不敢!”
天子提到造反,眾人紛紛跪地。
原本都說到高興事了,這下又進入尷尬,有的人很不滿,益王就特麼無知混蛋。
崇禎瞄了一眼,你們喜歡跪那就跪唄。
“益王!”
“臣在!”
益王全身發抖,他沒想到拋出聖人教化,竟惹得天子動怒。
“朕先前說大明軍隊要走出去,你這小輩還是沒聽明白,聖人崇尚睦鄰友好,後人承襲提倡,此精髓原本無錯。
然自秦漢到我朝,中原朝廷強,則北方蠻夷消停,一旦出現衰敗,瞬間便燃起戰火。
兩千多年之教訓,不可謂不沉痛,北方如此,海外蠻夷同樣不善。
西夷幾次叩我國門,你未曾聽說嗎?待大批夷艦開到大明耀武揚威,你再用聖人教化去退敵嗎!”
“臣有罪,臣有罪!”
益王很緊張,原本以為天子會暴怒,結果僅為數落他,趕忙磕頭請罪。
“都起來吧,朕不想計較。”
“多謝陛下!”
崇禎禁不住直歎氣,聖賢書讀多了確實沒用,尤其被曆代文人無限曲解,隻懂得窩裡橫,對外乾啥啥不行,惱火啊。
放緩語氣,無奈地又變回諄諄教誨:
“諸位,固化思維害人不淺矣,一味防禦隻會退無可退,前宋便乃有力例證!
故而唯有進攻,才為最好之防禦,要想實現聖人口中所謂四夷臣服,唯有用武力震懾,蠻夷才會虛心接受教化,如此方為聖人之道,爾等明白否?”
“臣等明白!”
見應該都聽進去了,接下來,崇禎又苦口婆心一番。
從聖人教化談到細節,出去的實際好處到底在哪裡,同時也沒忘記必要的點撥與提醒之類。
總之,前景被描述得無限美好。
之後崇禎在地圖上大致劃分各自區域,剩下的就靠藩王們自行奮鬥了。
還隨即任命高時明,全權監督捐獻與出海事務,讓已從四川去往陝西的王德化配合實施。
一直到黃昏時分,宗藩出海問題方塵埃落地。
按此般籌劃,大明國庫將再次得到充盈,大明的王爺們,也將帶著國家與自身利益,迎著萬裡波濤奮勇前行。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