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
不少臣子有點興奮,皇帝還是很近人情的嘛。
雖經曆這麼久革新思維洗禮,但他們都出自儒家,對引經據典深有體會,帝王本就該常常以古為鏡督促自身。
劉宗周變得活躍起來,搶先一步作揖:
“陛下,恕臣直言,不知陛下今日要論何本經典?”
崇禎淺笑,擺了擺手,說道:
“朕不以某書籍而論,方才提到律法與平等,朕就以此為題,諸位愛卿儘管直言!”
見天子興致頗高,劉宗周也不再心存芥蒂。
他是好人不假,思想意識也有了很大改觀,但骨子裡那份守舊依然存在,大膽道:
“陛下,臣自小飽讀儒家經典,凡讀書人均知我華夏文化博大精深!
曆代先賢教導後人為君、為官、為人,可謂令世人洗心革麵字字典範,但臣至今仍有一點弄不明白,還望陛下解惑!”
說到這裡,劉宗周抱拳鞠躬。
崇禎心中暗笑,要說就直接說唄,何必進一步試探君王態度。
老家夥還是沒完全脫離迂腐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來凡事都得一步步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朕方才就說了諸位儘可直言,君臣之間辯論便是辯論,越辯隻會讓諸事越清晰。
臣子說錯說對都無妨,隻要不是胡攪蠻纏即可,朕喜歡用事實說話,沒有那麼多罪過。”
“臣多謝陛下!”
天子定了調意思不會論罪,劉宗周擅長直言,卻也膽寒天子的殺伐果斷。
現在放心了,輕咳一聲,說道:
“陛下,儒家推崇以德服人,臣掌管禮部一年有餘,自知其精華不容褻瀆。
然自陛下推崇新學,開科取士分成九科,文學隻占其一。
如此若乾年後諸多儒家精髓是否會被世人遺棄,臣深感憂慮,常常為此夜不能寐!”
“哈哈哈......”
崇禎大笑,劉宗周到底是劉宗周,被那份固有迂腐毒害得不是一般的深。
怪不得此人以往崇尚“慎獨”思維,還推出過武器無用論,倘若去後世阿三那裡當苦行僧,倒還是個不二人選。
崇禎聞到了一絲危險氣息,劉宗周算是最貼近身邊的所謂大儒,這一年多來改變了許多,卻並不徹底,恐怕也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識形態。
看來大刀闊斧改革隻是暫時遏製住了迂腐蔓延勢頭,要真正做到讓天下人完全轉變,還前路漫漫任重道遠啊。
“既然劉愛卿提到這件事,那朕就議一議。”
天子似乎未說完,臣子們都沒有出聲,靜待著下文。
慢悠悠抿了口茶,崇禎接著道:
“朕今日拋出律法與平等話題,劉愛卿看似隻提及學術和開科取士,實則寓意深遠。
這樣吧,話已至此,何不就劉愛卿提出過的空間之獨、意念之獨、防於未萌之先,克於方萌之際深入探討!”
說完,崇禎掃視一圈,有讓臣子們發言的意思。
大家都是聰明人,漢武帝罷黜百家後就剩儒家唯我獨尊,影響著華夏兩千餘年。
劉宗周那番說辭明顯一脈相承,在對慎獨論作最後掙紮。
學術上持之以恒原本無錯,可也需要與時俱進懂得變通,曾經的大明讀書人並不完全認可那個觀點,卻也受到一定波及。
崇禎心頭跟明鏡似的,說白了慎獨就是指修身養性。
通俗點就好比即使沒有警察沒有法律去管製,人們也懂得把持意念,不會去乾壞事。
可真能做到嗎?我信你個鬼!
“陛下,臣有話說!”
幾個臣子躍躍欲試,馮英最先開了尊口。
“準!”
崇禎暗自竊笑,大明還未在正式場合抨擊過劉宗周言論,今日老家夥恐怕不好過了。
“多謝陛下!”
馮英掌管著大明法律,劉宗周慎獨論天生與律法產生背離。
他若不主動站出來的話,堂堂刑部尚書也太掉價了。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