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劉宗周接話,馮英繼續道:
“孔夫子學富五車,被尊為儒家鼻祖,然諸多言行與作為仍被後世詬病。
其一,提出親人犯罪應互相包庇,乃無視現實極度自私!
其二,看不起農耕者,認為君子應致力禮義信而非技藝,是為高高在上藐視眾生!
其三,周遊列國尋求諸侯重用,甚至欲投靠叛臣!
其作為違反君子謀道不謀食,違背安貧樂道之操守,純屬偽君子作為!”
“你......”
精神圖騰被說成偽君子,劉宗周欲出言打斷,馮英哪裡肯跟他機會,接著道:
“孟聖人言人之初,性本善,殊不知人天生固有七情六欲,鳥獸一出生便會爭奶搶食中飽私囊,更何況人!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這不是鼓動天下人造反嗎?
兩百多年前太祖就曾下旨刪除《孟子》中激進內容,我朝還為此出版《孟子節文》,你起東兄難道不知曉嗎?
孟聖人言行完全破壞社會穩定,為暴力改朝換代提供借口!
聖人也是人,常常言不由衷怎稱得上謙謙君子,我輩後人應吸取精華拋棄糟粕不可盲目從之,更不可以此淩駕於人!”
馮英批完孔子批孟子,把孔孟二聖全給罵了。
崇禎沒想到平日隻知埋頭乾活的馮英竟然如此抗打,簡直就是個辯論高手啊。
看來大明除了王陽明還有很多後起的務實之輩,關鍵是得提供陽光與水分,如此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
“故馮某以為人性本惡,起東兄慎獨之言論初衷是好,卻與人性背道而馳,明知不可為偏偏為之,隻會適得其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性本惡”出自法家,也是代表人物荀子對孟子的批判。
荀子認為人性需通過後天教化約束,而不是一來就放在道德製高點,倒也更符合實際。
“不對,不對,你在強詞奪理......你......”
劉宗周矢口否認,此刻卻找不出合適理由駁斥,言辭與表情都顯得蒼白無力。
馮英哪裡會放過他,天子看著呢,一大幫革新派也看著呢,他還掌管著律法呢。
“故曆朝曆代均需用法律來管束天下,漢武帝獨尊儒術卻也需要大漢律法!
否則何來家國之安定?何來糧米滿倉?何來兵強馬壯打得匈奴一瀉千裡!”
此話一點不差,很多人不由默默點頭,對馮英刮目相看。
律法便是規矩,有了規矩自然成就方圓。
道德與律法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性,人那天生的惰性與惡念,都需要律法去引導,這樣也就在過程中促成自律度。
人世間誰都做不到絕對把控自己的行為,修養是遏製七情六欲的一劑良藥,律法則為規範行為的最後一道緊箍咒!
此刻劉宗周猶如一隻險些鬥敗的公雞,卻哪裡肯這麼快認慫,隨即道:
“劉某不才,敢問馮尚書,曆朝曆代固有各項律法,然君子又有幾人?
開國初期或許還好,到後來還不是貪墨成風百姓民不聊生,王朝陷入風雨飄搖,律法就萬能嗎?還望馮兄解惑!”
劉宗周咬住了論點,曆代王朝高風亮節的能臣武將不少,但汙齪之輩恐怕更多,到最後還不是走向滅亡再度輪回。
他劉某人隨波逐流如今思維也已改變了許多,但心中那份執念始終揮之不去。
他不想那份理想被捅破,馮英的一通說辭不無道理,也擊中他多處要害,但遠沒有到令他心服口服的地步。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