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重鑄後的第三個月圓夜,燈灣的傳承之櫻下聚滿了來自萬域的守燈人。歸墟的漁民帶著會發光的珊瑚燈,星瀚的工匠捧著嵌著星塵的晶燈,江湖各派的傳燈使舉著自家的鎮派燈盞,連東林書院的老夫子都帶著學子們的手抄燈譜趕來,整個燈灣被各色光脈織成的光網籠罩,溫暖而明亮。
陳文瀚站在櫻樹下的高台之上,銅燈的金焰在他掌心靜靜燃燒,與台下無數燈盞的光脈共鳴。“今日召集大家,是要立一份‘燈盟新約’。”他的聲音通過光脈傳遍每個角落,“無光之淵的危機讓我們明白,光脈從無邊界,守護從不孤單。從此刻起,萬域守燈人結為同盟,不分地域,不論門派,共享燈術,共護光脈。”
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韋小寶擠到台前,舉著他的“萬象燈”嚷嚷道:“我提議!以後每年燈盟大會都在揚州辦!我讓麗春院的姑娘們排新的燈舞,保證比京城的戲班還熱鬨!”眾人被他逗得大笑,林晚晴笑著補充:“新約第一條,便定‘燈盟大會’每年舉辦,輪流在江湖、歸墟、星瀚三地召開,讓大家都能感受不同地域的燈脈風情。”
蘇櫻走上台,展開一卷琉璃燈繪製的《萬域燈脈圖》,圖上用不同顏色標注著各地的傳燈點與光脈流向:“我們已將所有光脈數據存入‘光脈晶庫’,各地守燈人可通過琉璃燈共享信息。若某處光脈異動,附近的傳燈使能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協同支援。”她指著圖上閃爍的光點,“比如歸墟的海燈衛發現煞氣,星瀚的晶燈船能立刻調派能量支援,這就是同盟的力量。”
李華元則帶來了醫燈坊研製的“同心燈蕊”,燈蕊中裹著護燈草與櫻籽的粉末,點燃後能讓不同燈盞的光脈產生共鳴:“這燈蕊不僅能聯絡信號,更能讓守燈人的心光相通。往後無論相隔多遠,隻要點燃同心燈蕊,就能感受到同伴的信念,再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時刻。”他將燈蕊分發給眾人,小小的燈蕊在掌心亮起,與周圍的光脈連成一片。
最令人動容的是來自七十二家大院的代表——八姑與雞公福,他們捧著一盞由七十二戶人家共同製作的“市井同心燈”,燈壁上畫著家家戶戶的生活場景,賣菜的阿婆、修鞋的匠人、讀書的孩童……光焰跳動時,這些畫麵竟活了過來,在燈影中歡笑忙碌。“我們雖不懂高深燈術,”雞公福顫巍巍地說,“但我們知道,日子要過,燈要亮,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守燈心。”
陳文瀚接過市井同心燈,將它掛在傳承之櫻的主枝上:“這盞燈,就是燈盟新約的見證。守燈從不止於術法,更在於每個普通人對光明的向往。”他從懷中取出三枚光鑰玉佩,分彆交給林晚晴、蘇櫻與年輕一代的守燈人代表,“文脈、民脈、龍脈,三脈歸一,才是光脈的根基。”
盟約訂立的瞬間,傳承之櫻的光脈突然暴漲,將所有燈盞的光芒吸入樹中,再化作無數光櫻飄落。每個守燈人接住光櫻的刹那,掌心都浮現出一枚相同的燈紋印記——這是燈盟的信物,也是光脈相連的證明。
“從今日起,”陳文瀚的聲音在光雨中回蕩,“我們有共同的信念:讓光脈綿延萬域,讓燈火照亮每個角落;我們有共同的約定:傳燈不藏私,護燈不退縮,守燈心連心。”
台下眾人齊聲應和,聲音震徹雲霄,連歸墟的海脈都泛起漣漪,星瀚的星辰都閃爍回應。韋小寶舉著萬象燈跳起擲燈舞,燈輪在空中劃出歡快的光軌;孩子們追著光櫻奔跑,笑聲像一串跳動的光符;老夫子們撫著胡須點頭,眼中的光比燭火更亮。
夜深時,燈盟新約被刻在傳承之櫻旁的石碑上,碑文中寫道:“燈者,明也;盟者,同也。萬域同燈,光脈永生。”守燈人們圍著篝火交流燈術,歸墟的海燈術與星瀚的晶燈術碰撞出新的火花,江湖的古法燈藝與市井的生活智慧交融成溫暖的光河。
陳文瀚與林晚晴坐在櫻樹下,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銅燈與護族燈的光在他們掌心交纏。“你看,”林晚晴輕聲道,“這就是我們一直守護的畫麵。”陳文瀚點頭微笑,望向遠方被光脈照亮的夜空:“不,這隻是開始。光脈會帶著我們的約定,流向更遠的地方,照亮更多未被觸及的角落。”
月光下,傳承之櫻的葉片沙沙作響,像是在吟唱新的燈謠。守燈人的故事,在燈盟新約的見證下,翻開了新的篇章——這篇章裡,有萬域的燈火,有同心的信念,更有代代相傳的溫暖與光明,永遠流淌在光脈之中,生生不息。
喜歡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請大家收藏:()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