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那番關於“英主”的大膽言論,讓雅間內的氣氛陷入了長久的凝重。
木蕭和木易父子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們沒想到,一個來自邊陲、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竟有如此見識和膽魄,敢於直指大乾王朝最根本的症結。
最終,還是木蕭打破了沉默。他並未因陳鋒言語中的“大不敬”而動怒,反而眼中流露出一絲深沉的讚許和一絲難以察覺的憂慮。他再次舉起酒杯,對著陳鋒遙遙一敬,隨即一飲而儘,放下酒杯時,發出了一聲悠長的歎息。
“陳賢侄此言,可謂一針見血,直指要害啊。老夫……受教匪淺。”木蕭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感慨,“我大乾立國數百年,早已是積重難返,非一劑猛藥,不能起沉屙。”
徐氏聽著自己的夫君、兒子和這位年輕的恩公談論這些足以掉腦袋的沉重國事,秀眉微蹙,眉宇間染上了一層深深的憂色。
她不願讓林月顏也跟著憂心,便柔聲勸道:“這些朝堂之事,太過煩心,聽著都讓人頭疼。月顏,你身子尚未痊愈,莫要多思多想,來,多用些飯菜,這道‘蟹粉獅子頭’是望江樓的招牌菜,最是滋補。”
她一邊說著,一邊用公筷為林月顏夾了一枚湯汁飽滿、香氣四溢的獅子頭放入碗中。
木蕭似乎並未打算就此結束這個話題,他仿佛是有意要進一步考校陳鋒,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向了一個更為敏感、也更為核心的問題。
“國之沉屙,非一日之寒。想要破局,非有大毅力、大魄力者不可為。”木蕭的目光變得銳利如鷹,仿佛要將陳鋒的內心徹底看透,“我大乾……國本尚在,民心未失。若要中興,力挽狂瀾,關鍵便在……儲君。”
“儲君”二字一出,雅間內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連一向大大咧咧的葉承,都感覺到了不對勁,停下了咀嚼的動作,有些不安地看向自己的大哥。他是有些直率,但可不蠢,這話題可是要掉腦袋的!他不明白大哥為何要和這初次見麵的人談論這些。
木蕭的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陳鋒,一字一頓地問道:“聖上春秋已高,龍體時有違和。膝下皇子十數人,大多已成年封王。其中,太子殿下蕭承稷,與十四皇子蕭承鋒,最為朝野矚目。賢侄既知治國需明君,依你之見,此二人,孰優孰劣?誰……更能擔起這中興之鼎,承繼社稷之重?”
這問題,比方才議論天下大勢更加凶險百倍!這是赤裸裸的逼問,是刀尖上的試探!
陳鋒隻覺得一股寒氣從尾椎骨竄上頭頂,握著酒杯的手指微微發涼。
在儲君之爭這個大乾朝堂最敏感的漩渦中,任何一句傾向性的話語,都可能為自己,為身後的鎮北侯府,引來滔天大禍。
陳鋒心中警鈴大作。他端起酒杯,借著飲酒的動作,掩飾住自己眼中的凝重,大腦飛速地運轉起來。
木易適時地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笑著出來打圓場:“父親,您這問題可真是難為陳兄了。陳兄初到金陵,對諸位殿下的性情能力,想必也是道聽途說,難以儘知。”
他轉向陳鋒,語氣溫和地解釋起來:“陳兄有所不知,當今聖上共有皇子十五人,成年封王者已有十四人。其中,最受朝野矚目的,便是當朝太子殿下與十四皇子殿下。”
“太子殿下蕭承稷,今年三十有六,乃是當今皇後所出,是為嫡長子,自幼便被立為儲君,名正言順。太子殿下師從當朝大儒張廷芳,為人仁厚寬和,宅心仁善,素有賢名。深得文官清流和天下士林的擁戴。在民間,‘太子仁善,天下歸心’之說流傳甚廣。”
“東宮輔臣,多為飽學鴻儒、清流砥柱。太子殿下主張以仁治國,對內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主張懷柔遠人,以和為貴。”
“太子殿下認為,大乾經年戰亂,元氣大傷,當務之急是固本培元,不宜輕啟戰端。其母族乃江南望族,根基深厚,在江南文官士紳之中,擁躉甚眾。”木易頓了頓,補充道,“太子殿下本人,對兵戈之事不甚熱衷,更傾向於以禮樂教化、和談邦交來解決爭端。”
“十四皇子蕭承鋒殿下,年二十三。其母乃聖上寵冠後宮的寧貴妃娘娘。寧貴妃出身將門,其兄長便是如今執掌京畿三衛之一,禦龍衛的武威將軍寧修。”
“十四殿下少時便常入軍中曆練,性情果決剛毅,行事雷厲風行,頗有……頗有聖上年輕時的英武之風。他與軍中將領關係密切,尤其深受中下級軍官的愛戴。十四殿下主張對外強硬,認為對大元、大楚等強鄰一味退讓綏靖,隻會助長其狼子野心。他力主整軍經武,以戰止戰,奪回失地,重振大乾國威,深得軍中少壯派將領的推崇。”
木易介紹完,雅間內再次陷入了令人窒息的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陳鋒的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木蕭又簡略提及了其他幾位皇子,如三皇子精於權術,心思縝密;七皇子長於商賈之道,府庫充盈;九皇子醉心書畫,清雅自持等,但都明確表示他們並無爭儲的實力和根基,言下之意,未來的大乾之主,隻可能在這二人之中產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木蕭介紹完畢,雅間內再次陷入一片沉寂。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陳鋒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陳鋒的腦中飛速運轉。太子蕭承稷?仁厚?宅心仁善?
在他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聽來,這簡直就是“軟弱”、“迂腐”、“聖母”的代名詞。在亂世中,這幾乎等同於軟弱無能!
被一群腐儒包圍著,隻知空談仁義道德,在強敵環伺、內憂外患的當下,這種人若登大寶,大乾隻會更快滑向深淵。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內憂外患、積弊叢生的國家,最不需要的就是一個隻知仁義道德的“老好人”皇帝。
這種被腐儒洗腦的書呆子,一旦登基,麵對虎狼環伺的局麵,怕不是要重演曆史上那些“何不食肉糜”的悲劇?甚至可能像宋襄公那樣,做出一些看似仁善實則禍國殃殃的蠢事。在這等內憂外患、強敵環伺的局麵下,和談無異於與虎謀皮,隻會讓大乾一步步走向滅亡。
而十四皇子蕭承鋒,年輕氣盛,果敢勇武,有軍方的支持,主張強硬。這似乎更符合他的期待。亂世需重典,積弊需猛藥。國家危亡之際,需要的就是這樣一位有血性、有擔當的鐵腕君主。
然而,心中所想,口中卻不能如此直白地說出。
立儲之爭,凶險萬分!他深知,無論他選擇支持誰,都會立刻得罪另一方。
喜歡手搓弓弩養嬌妻,竟要我黃袍加身請大家收藏:()手搓弓弩養嬌妻,竟要我黃袍加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