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_大民富商蘇半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蘇半城 > 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

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2 / 2)

這套係統的首次投產卻遭遇挫折:因溫度控製不當,一爐焦炭全部煉成了灰。老掌櫃們趁機發難:“花大價錢搞洋玩意兒,這下全賠光了!”明輝把自己關在車間三天三夜,對照德國工程師的筆記反複測算,最終發現是爐體耐火材料不過關。他變賣了自己在票號的股份,從唐山購進高鋁耐火磚,第二次試驗終於成功。當烏黑的焦炭從爐中推出時,明輝摸著爐壁喃喃自語:“父親,我們不再是挖煤的,是‘煤化工’了。”到1917年,蘇記煤礦的煤炭利用率提升至85,焦炭成為軍閥兵工廠的搶手貨,煤焦油則被運往上海製造染料,附加值提升了三倍。

第五章市場重構:從“地域壟斷”到“全球視野”

一、國貨運動中的品牌崛起:“雙鹿”鋼軌的逆襲

1915年,因“二十一條”引發的抵製日貨運動席卷全國,明遠敏銳抓住機遇,將鐵路配件品牌定為“雙鹿”,取“鹿鳴於野,食野之蘋”的國貨寓意。他在《申報》《大公報》刊登整版廣告:“蘇記‘雙鹿’鋼軌,龍脊虎骨,支撐中華路政!”同時,他說服民國交通部進行“國貨鋼軌”對比試驗——在京張鐵路青龍橋段,鋪設“雙鹿”鋼軌與日本鋼軌各一公裡,經過半年列車碾壓,“雙鹿”鋼軌的磨損度比日軌低20。

這場“國貨保衛戰”讓蘇記鐵廠聲名鵲起。1916年,粵漢鐵路南段招標,明遠帶著“雙鹿”鋼軌樣品親赴廣州,在軍閥陸榮廷的督辦公署,他當眾用錘子敲擊鋼軌:“陸帥,這是我們中國自己煉的鋼,比洋貨更硬!”最終,蘇記以低於洋商10的價格中標,這是民國成立後首次由民族企業包攬的大型鐵路工程。到1919年,“雙鹿”品牌占據了全國鐵路配件市場的35,成為名副其實的“國貨標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漂洋過海的挑戰:國際市場的初次試水

明輝的目光則投向了海外。1917年,歐洲戰場對鋼鐵需求激增,他通過上海洋行聯係到英國利物浦的鋼鐵商,試圖出口鋼軌。但首次報價就遭羞辱:“中國也能煉鋼?我們寧願用印度的鐵礦砂。”明輝沒有氣餒,他將“雙鹿”鋼軌的樣品寄給英國鋼鐵協會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達到英國標準。當英國商人派人到太原鐵廠考察時,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車間和戴著安全帽的中國工人,一位老工程師忍不住說:“這比我們謝菲爾德的一些老廠還要規範。”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運輸與結算。一戰期間海運緊張,明輝不得不租用日本貨輪,卻在海上遭遇德國潛艇襲擊,首批貨物沉沒。他咬牙買了戰爭保險,第二次運輸時在鋼軌外層包裹木板,偽裝成普通貨物。到1918年底,蘇記鐵廠累計向歐洲出口鋼軌5000噸,雖然利潤微薄,卻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明輝在給兄長的信中寫道:“洋人看不起中國貨,但我們用質量說話。總有一天,‘雙鹿’會鋪在倫敦的鐵路上。”

第六章時代暗流:軍閥混戰下的生存智慧

一、政商關係的新博弈:從“依附皇權”到“平衡軍閥”

民國初年的政商關係遠比晚清複雜。蘇明遠深諳“多方下注”的生存之道:對控製北京政府的直係軍閥,他通過商會捐贈“國防公債”,換取京漢鐵路的運輸優先權;對盤踞山西的閻錫山,他投資興建太原兵工廠的配套煤礦,換取“晉省實業模範”的頭銜;甚至對南方的革命黨,也通過上海的秘密渠道提供過軍火用煤。

這種平衡術在1920年直皖戰爭中經受考驗。皖係戰敗後,蘇記鐵廠曾與皖係合作的合同被直係翻出,揚言要“查辦奸商”。明遠連夜帶著銀票和賬目趕往保定,在曹錕的行營外苦等三天,最終通過曹錕的副官送上厚禮,並承諾為直係即將修建的京浦鐵路支線低價供應鋼材,才化險為夷。事後他對明輝感歎:“如今的官,比前清的更難伺候,前清要錢,現在既要錢,還要命。”

二、金融困局:票號轉型與幣製混亂

蘇承宗一手創辦的“彙通天下”票號,在民國初年遭遇滅頂之災。晚清官銀彙兌業務斷絕,各地軍閥濫發紙幣,票號的“銀兩彙兌”業務急劇萎縮。1916年,袁世凱稱帝引發“護國戰爭”,雲南、四川等地的票號分號因拒收“護國軍票”被查封,損失慘重。

明遠力主票號轉型,他聘請留美金融博士設計方案,將票號改組為“彙通商業銀行”,引入股份製,開辦儲蓄、放貸業務。但老掌櫃們堅決反對:“票號祖訓,不碰存貸,怕的就是擠兌!”明遠用數據說服眾人:“看看上海的浙江興業銀行,人家早這麼乾了,資本翻了十倍。”1919年,彙通商業銀行正式掛牌,明遠出任董事長,首次發行的“彙通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被搶購一空。但轉型之路充滿荊棘——1921年“信交風潮”中,彙通銀行因投資信托公司虧損二十萬兩,明遠不得不抵押自家房產才渡過危機。

第七章傳承之光:新舊交織的商業精神

一、祠堂裡的“商道課”:蘇承宗的最後教誨

1922年冬天,蘇承宗病重不起,臨終前他把明遠、明輝叫到祠堂。老爺子指著牆上的祖訓“財自道生,利緣義取”,斷斷續續地說:“我知道你們搞了很多新名堂……但彆忘了,蘇家能起來,不是靠算計,是靠‘信’……”他讓明遠拿出賬本,指著一筆三十年前的舊賬:“這是光緒三年大旱,我們開倉放糧,虧了兩萬兩,但那年過後,整個山西的煤都隻走蘇家的渠道。”

明輝握住父親的手:“爹,我們沒忘。鐵廠現在辦了工人夜校,教他們識字,也教他們‘雙鹿’的規矩。”蘇承宗露出微笑,又看向明遠:“票號改成銀行……也好,但記住,銀子是活水,不能全拿去生利,得留著救命錢……”說完,他指了指祠堂角落的一個舊木箱,裡麵是曆年積累的“備荒銀”,足足十萬兩。這是蘇承宗留給兒子們最後的商業智慧——在變革中守住底線,在創新中不忘根本。

二、新一代的萌芽:蘇少棠與蘇婉卿的“西洋夢”

就在蘇承宗去世那年,明遠的長子蘇少棠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帶回了一本《國富論》和一份“銀行股份製改造計劃書”;明輝的女兒蘇婉卿則考上了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她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爸,我要學工業設計,以後‘雙鹿’的鋼軌也要有好看的標識,讓洋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國造。”

這對年輕一代的出現,預示著蘇氏商業帝國即將迎來新的變革。少棠在彙通銀行推行“現代金融監管製度”,引入美國的“資產負債表”概念;婉卿則在鐵廠設立“設計部”,將中國傳統紋樣融入鐵路配件的外觀設計。當少棠在董事會上提議發行“優先股”時,老董事們直搖頭:“這比票號改銀行還邪乎!”而婉卿設計的“龍鳳呈祥”牌鋼軌接頭,卻意外受到京奉鐵路總工程師的青睞,說“既有中國氣派,又符合國際標準”。

在辛亥革命後的第十個年頭,蘇氏家族企業站在了新的曆史十字路口。從蘇承宗的“鄉土智慧”到明遠明輝的“中西合璧”,再到少棠婉卿的“全球視野”,三代人的商業基因在時代浪潮中不斷進化。當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的消息傳來時,蘇明遠正在審閱少棠的銀行改革方案,蘇明輝則在實驗室調試新引進的電弧爐。窗外,太原城的正太鐵路上,一列列載著“雙鹿”鋼軌的火車駛向遠方,在新舊交替的中國大地上,鋪設著屬於蘇半城家族的商業傳奇新篇章。

尾聲:變革中的商業隱喻

蘇氏家族企業的轉型史,恰似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的縮影。從依附皇權到擁抱市場,從手工生產到機器大工業,從地域經營到全球視野,每一步跨越都伴隨著劇痛與重生。當蘇明遠在股東大會上展示“雙鹿”鋼軌出口歐洲的照片時,當蘇明輝在煤礦推行安全生產章程時,他們不僅是在拯救一個家族企業,更是在探索一條中國民族資本的現代化之路。辛亥革命砸碎的不僅是帝製枷鎖,更是舊商業的思維牢籠,而蘇家人的故事證明:唯有在時代變革中保持清醒,在傳統與創新間尋找平衡,才能讓商業文明在曆史長河中生生不息。

喜歡大民富商蘇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蘇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煉銀劫 讓你貴族學校讀書,你去泡大小姐 趕海係統:開掛帶全家實現逆襲! 病美人擺爛後在娃綜爆紅了 文娛:從打造爆火女團開始封神 軟飯也要硬吃:我的妻子是女帝 被迫營業:人在東京當中醫 我的夢回大清 種氣全球 全球末世:嬌軟白蓮喪屍王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