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集:銀號外的新告示_大民富商蘇半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民富商蘇半城 > 第327集:銀號外的新告示

第327集:銀號外的新告示(1 / 1)

墨痕

光緒二十六年的初秋帶著一股子燥意,連空氣裡都飄著槐花落儘的焦糊味。蘇敬之站在聚源銀號的櫃台後,指尖撚著張剛印好的告示,宣紙上的油墨味還沒散,黑亮的宋體字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存款利息,按天計算"。

小夥計阿福踮著腳,把漿糊往門楣上抹,漿糊裡摻了點糯米,是蘇敬之特意囑咐的,說這樣能粘得牢些。"掌櫃的,這西洋印刷術就是不一樣,字比刻版的齊整多了。"阿福的聲音裡帶著新奇,他手裡的告示邊緣裁得筆直,連紙角都沒卷邊。

蘇敬之沒接話,目光落在櫃台角落的硯台上。那方端硯用了三十年,硯池裡的墨漬早已浸成深紫,他捏起半乾的墨錠,在硯台上慢慢研磨。墨是徽墨,帶著鬆煙的清苦氣,磨著磨著,他忽然想起七歲那年,太奶奶也是這樣坐在銀號後院的葡萄架下,手裡轉著枚銀戒指,戒指上的纏枝紋被磨得發亮。

"敬之啊,你記著,銀號的牆是磚壘的,可根得紮在人心裡。"太奶奶的聲音像簷角的銅鈴,總帶著點顫音。那天她剛給城西的張寡婦兌付了應急的銀子,張寡婦的男人在碼頭扛活摔斷了腿,存期還差三個月,按規矩是要扣三成罰息的。太奶奶讓賬房先生把銀子分文不少地遞過去,說:"誰家還沒個急用錢的時候?"

墨汁磨得差不多了,蘇敬之扯過張裁好的毛邊紙。紙是本地作坊產的,糙得能摸到纖維,他提起狼毫筆,筆尖在硯台裡蘸了三蘸,手腕懸在紙上頓了頓。阿福正把印刷告示貼得端端正正,紅漆門板上,那行"按天計算"的字樣像排冰冷的算盤珠。

"老主顧存款,提前支用不算罰息"——蘇敬之的筆尖落在紙上,墨色先是淺淡,慢慢洇成深黑。他的字帶著顏體的渾厚,橫畫收尾時總微微上挑,像帶著點不肯折腰的硬氣。寫到"當年你太奶奶說的"時,筆尖頓了頓,墨滴在紙上暈出個小小的圈,像太奶奶手上那枚銀戒指的影子。

最後那句"誰家還沒個急用錢的時候",他寫得格外慢,筆畫裡帶著點顫。阿福貼完告示轉過身,看見掌櫃的正把紙條往印刷告示旁邊粘,漿糊隻抹了四個角,紙邊還微微卷著,和旁邊挺括的印刷品比起來,像片被風吹歪的葉子。

"掌櫃的,這......"阿福撓了撓頭,他剛跟賬房先生學了新賬本,上麵用阿拉伯數字記著利息,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按新規矩,提前支取存款不僅沒利息,還得扣二成罰息,這是總號剛發來的章程,說是"與西洋銀行接軌"。

蘇敬之把毛筆擱在筆山上,筆杆上的紅漆已經剝落,露出裡麵的竹質。"你太奶奶當年坐過的那把圈椅,還在裡屋吧?"他忽然問。

阿福愣了愣,點頭道:"在呢,就是椅腿有點鬆,我上回找木匠釘了個楔子。"

"彆釘。"蘇敬之走到櫃台前,推開那扇厚重的榆木櫃台門,"那椅子是道光年間的,鬆的不是腿,是歲月。"他穿過天井,裡屋的窗欞糊著半舊的棉紙,陽光透過紙縫照進來,在青磚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那把酸枝木圈椅擺在八仙桌旁,椅麵上的包漿亮得像層琥珀,靠近了能聞到淡淡的檀香。

蘇敬之伸手摸了摸椅麵,指腹劃過道淺淺的凹痕。那是太奶奶的指甲磨出來的,她晚年患了眼疾,總愛摸著椅子邊說話。"光緒三年大旱的時候,城外的災民排著隊來兌銀子,"他的聲音放得很輕,像怕驚擾了什麼,"那時候也有新規矩,說"銀根緊,兌銀需提前三日預約"。你太奶奶就坐在這椅子上,讓賬房把庫房的銀錠都搬出來,堆在櫃台後頭,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阿福跟在後麵,看見掌櫃的從樟木箱裡翻出個藍布包袱,包袱皮上繡著褪色的纏枝蓮。打開包袱,裡麵是本線裝賬冊,紙頁已經泛黃發脆,封麵上寫著"應急支取錄",字跡是女人的簪花小楷。

"你看這個。"蘇敬之翻開賬冊,裡麵記著密密麻麻的名字,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每個名字後麵都跟著日期和數目,最後都畫著個小小的圈。"畫圈的,都是後來把銀子補存回來的。"他指著其中一行,"這個趙老栓,光緒八年春天來取的銀子,說是兒媳婦難產,要請西洋大夫。他存的是三年期,按規矩得扣四成,你太奶奶一分沒扣。轉年秋天,他背著半袋新米來,說"蘇掌櫃的情分,我記著"。"

阿福的手指輕輕拂過紙頁,上麵有幾處水漬,把字跡暈得模糊。"這些人......"

"都是老主顧。"蘇敬之合上冊子,藍布包袱的邊角磨出了毛邊,"銀號開了八十年,靠的不是利息算得有多精,是人家信你。就像那棵老槐樹,根紮得深,才經得住風雨。"

正說著,門口的銅鈴"叮鈴"響了。進來的是布莊的周掌櫃,手裡攥著塊剛染好的靛藍布,布角還滴著水。"蘇掌櫃,聽說你們改了章程?"周掌櫃的聲音裡帶著點試探,他上個月剛存了五十兩銀子,說是給兒子開春娶媳婦用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敬之剛要說話,周掌櫃已經看見了門楣上的兩張紙。他先瞅了眼印刷告示,眉頭微微皺起,再看到那張手寫的紙條,眼角的皺紋忽然舒展開來,像被春風吹化的冰紋。"還是蘇掌櫃懂人心。"他把布往櫃台上一擱,"我那銀子先不轉存了,就按老規矩來。"

蘇敬之笑了笑,讓阿福取來存折。周掌櫃在折子上按手印時,蘇敬之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周掌櫃的爹也是這樣,用布滿老繭的拇指按在紅泥裡,印在存根上像朵綻開的紅梅。那時候太奶奶還在,總說:"手藝人的印子比圖章金貴,那是用一輩子名聲蓋的。"

下午的日頭斜斜地照進銀號,把櫃台的影子拉得老長。賬房先生抱著新賬本進來,賬本是洋紙做的,硬殼封麵印著花紋。"掌櫃的,總號又來函了,說讓咱們儘快把老主顧的信息都錄入新係統,用西洋算法計息。"賬房先生的眼鏡滑到鼻尖上,他是去年從洋學堂畢業的,算盤打得不如計算器快。

蘇敬之接過信函,信封上貼著郵票,蓋著上海的郵戳。他拆開信,裡麵的字是鉛印的,說"今逢世變,當棄舊圖新,方可持續"。蘇敬之捏著信紙,紙很薄,透著光能看見後麵的水印。

"新係統要學多久?"他問。

"少說也得一個月。"賬房先生推了推眼鏡,"裡麵的公式可複雜了,什麼複利、貼現......"

蘇敬之沒聽完,轉身從書架上取下本線裝書,是《聚源銀號記》,裡麵記著銀號開埠以來的大事。他翻到光緒元年那一頁,上麵記著太奶奶的事:"冬,大雪,凍斃者眾。太夫人命開倉放銀,凡應急者,不扣息,不立據,憑口碑取。"下麵有行小字,是他爹後來添的:"是年,存戶增三成。"

"阿福,把那本應急錄拿來。"蘇敬之的聲音很穩,阿福應聲去了裡屋。賬房先生還在念叨新係統的好處,說能"杜絕人情賬,減少壞賬"。蘇敬之忽然抬頭,看見門口有個熟悉的身影,是賣糖葫蘆的陳老漢,正背著草靶在門口徘徊。

陳老漢的孫子生了急病,昨天來銀號想取銀子,可他的存款還差半個月到期。阿福當時按新規矩說要扣罰息,陳老漢沒說話,默默地走了。此刻他站在陽光下,草靶上的糖葫蘆紅得發亮,卻沒吆喝。

蘇敬之起身往外走,賬房先生拉住他:"掌櫃的,按規定......"

"規定是人定的。"蘇敬之撥開他的手,走到門口。陳老漢看見他,黝黑的臉上露出點局促,轉身想走。"陳大哥,進來坐。"蘇敬之把他往裡麵讓,"孩子好些了嗎?"

陳老漢的眼圈紅了,攥著草靶的手在發抖:"昨兒找王大夫看了,說要抓副好藥......"

"阿福,取十兩銀子。"蘇敬之朝櫃台喊,阿福愣了愣,趕緊去開庫房。賬房先生還想說什麼,被蘇敬之瞪了回去。陳老漢接過銀子,手抖得厲害,要寫借條,蘇敬之按住他的手:"不用,記在心裡就行。"

陳老漢千恩萬謝地走了,草靶上的糖衣在陽光下閃著光。賬房先生看著他的背影,嘟囔道:"這要是都這樣,咱們的利息......"

"你太奶奶當年放出去的銀子,有多少沒收回來?"蘇敬之忽然問。賬房先生愣了,他剛來時聽老夥計說過,太奶奶掌家時,銀號的賬麵上總有些"待收"的款項,卻從沒見她催過。

"三本應急錄,加起來不到五十兩。"蘇敬之走到櫃台前,看著那兩張告示,印刷的字跡在夕陽下泛著冷光,旁邊的手寫紙條卻像有溫度,墨痕裡仿佛能看見太奶奶的影子。"可那時候存進來的信任,比金山銀山都重。"

傍晚關門前,蘇敬之讓阿福把新賬本取來,在陳老漢的名下記了筆賬。他沒用阿拉伯數字,而是用毛筆寫的楷書,"陳記,十兩,應急",後麵畫了個小小的圈。阿福在旁邊看著,忽然說:"掌櫃的,我也想學寫毛筆字。"

蘇敬之笑了,把那方端硯推過去:"磨墨要順時針,力道得勻,就像做人,得有常性。"

暮色漫進銀號時,蘇敬之站在門口,看著那兩張並排的告示。風卷著落葉飄過,印刷告示的邊角被吹得微微掀起,旁邊的手寫紙條卻粘得很牢,紙頁上的墨痕在暮色裡泛著溫潤的光。遠處傳來打更人的梆子聲,"咚——咚——",像太奶奶當年坐在圈椅上,用拐杖敲著地麵的聲音。

他想起太奶奶臨終前說的話:"生意做的是來往,不是一錘子買賣。就像那利息,算得再精,不如人心暖。"蘇敬之抬手摸了摸門楣,指尖觸到粗糙的紙頁,那是手寫紙條的邊緣,帶著點溫熱的褶皺,像人的心跳。

第二天一早,阿福來開門時,發現門口多了個布包,裡麵是半袋新米,上麵壓著張字條,是陳老漢歪歪扭扭的字:"謝蘇掌櫃,米是自家種的,乾淨。"阿福把米搬進後廚時,看見蘇敬之正在研磨,硯台裡的墨汁泛著清苦的香,像沉澱了八十年的光陰。

聚源銀號的門楣上,兩張告示在陽光下靜靜貼著。印刷的字跡齊整如刀刻,手寫的墨痕卻帶著溫度,風過時,紙頁相觸,發出細碎的聲響,像有人在輕聲說著什麼,又像歲月在慢慢翻頁。賬房先生後來發現,新賬本上的應急款項越來越多,每個名字後麵都跟著個小小的圈,像一顆顆正在發芽的種子。

喜歡大民富商蘇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蘇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李承乾,開局自儘嚇瘋李二 嬌小姐好孕隨軍,震驚整個家屬院 惡女快穿:一不小心就成了萬人迷 選猴哥擺爛?校花反手黑卡包養! 從零開始的修仙家族模擬器 綠山雀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補課 重回高中,我不當舔狗 我穿越到一個架空的時代 我道法通天,老姐卻勸我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