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國公府那寬敞而莊重的議事廳內,隻見人頭攢動、座無虛席,來自南京的眾多勳貴們以及從京師趕來的英國公張維賢、定國公徐希皋,可謂是濟濟一堂。今日,顧秉廉一反常態的舉動,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激起千層浪,令這些久經世故的勳貴們敏銳地嗅到了一絲非同尋常的氣息。加上英國公張維賢和定國公徐希皋的現身說法。原本持有堅定立場準備在暗地裡與皇帝較量一番的勳貴們的決心開始動搖。
雖然,這些人頂著貴族的頭銜已有兩百餘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祖上遺留下來的禦田早已曆經十幾代的分家,被瓜分得所剩無幾。若是僅依靠這點微薄的祖產度日,又沒有生意場上源源不斷的收益作為家用的補充,更沒有通過強取豪奪等手段從百姓手中奪取大量的田地,試問他們怎能養活得起那成百上千號的家族成員呢?
在這漫長的兩百年歲月裡,這些勳貴家族憑借著自身與天同壽般尊貴的身份和地位,肆無忌憚地插手全國範圍內一切能夠盈利的買賣行當。可以說,自國朝建立以來的整整兩個世紀,他們一直過著逍遙自在、榮華富貴的生活,儘享世間的滋潤與繁華。然而,如今卻突然要求他們按照國朝的規定如數繳納賦稅,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著實令他們感到極度不適和難以接受。對征稅一事表現出的強烈抗拒心理,絲毫不亞於那些同樣富甲一方的士紳家族。
一直以來都互不相容、矛盾重重的文武階級,竟然會因為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而踏上聯合之路,這恐怕是他們從前做夢也未曾想過的事情。然而事到如今,顧秉廉以內閣閣臣之尊親自蒞臨江南,這一舉動已然將皇帝和朝廷對征稅一事的重視程度展現得淋漓儘致。不僅如此,這位閣臣此次前來居然還帶來了上萬精銳士兵,其意義更是非同小可。加上還有全國勳貴之首的張維賢和徐希皋的到來,已經充分說明了,皇帝並沒有放棄南京勳貴。
彆看南京京營雖然號稱擁有數萬精銳,但實際上這些人平日裡欺壓魚肉百姓倒是頗為在行。若真要讓他們去排兵布陣、衝鋒陷陣,嘿嘿,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畢竟這種事情早已經成為好幾輩子之前的陳年舊事了,君不見幾十年前倭寇橫行江南之時,如若不是戚繼光和俞大猷等幾位名將率領著新練之軍,就依靠南方的這些衛所軍,再給他們一百年都未必能徹底鏟除倭寇。更何況在座的各位勳貴心裡都跟明鏡似的,誰不清楚京營現在到底還有多少可用之人呢?
再者說了,即便拋開兵力不談,單就抵抗征稅這件事兒而言,其實也就隻有兩種辦法:要麼采取較為溫和的文明抗稅方式;要麼就得動用那些極其激進甚至暴力的極端手段來對抗稅收政策。至於最終該如何抉擇,就要看各方勢力權衡利弊之後的決定了。
對於那些勳貴而言,最佳策略無疑是通過文明方式來抗拒交稅。即便最終未能成功,至少他們的爵位以及性命依舊能夠得以保全。
如果貿然選擇采取極端手段應對此事,那麼極有可能會導致他們曆經兩百多年傳承下來的爵位毀於一旦,甚至還可能牽連整個家族中的上千口人命一同遭殃。相較於士紳階層,勳貴們多少還是有些底氣存在的。因此,表麵上看他們顯得頗為焦急,但實際上卻也並非到了火燒眉毛的緊迫程度。
就在此時,靈璧侯湯國祚首先打破沉默,高聲說道:“諸位,咱們當今這位聖上,竟然連士紳和勳貴都不肯放過。難道他就絲毫不擔心江南地區局勢動蕩不安嗎?要知道,現今國朝正值多事之秋,好不容易才在遼東穩住陣腳,可他居然如此迫不及待地將觸角伸向了江南。他這麼做究竟所圖為何呢?”
這番話一出,頓時引起在場眾多勳貴的共鳴,因為這確實也是困擾著他們許久、絞儘腦汁都難以想通的一個關鍵問題。此前皇帝籌建商會之時,身為其頭號擁躉的諸多勳貴們,或多或少都曾捐獻出一些錢財以表支持。畢竟嘛,若是老大手頭缺錢,隻要開個金口,無論數量多少,這幫跟著他混的小弟自然也都會慷慨解囊略表心意的。
然而,您這第二手竟然直接就要收取商稅,這簡直就是要斷了咱們的活路啊!想當年,咱們的祖宗可是跟隨您的祖宗一同浴血奮戰、出生入死才打下來這片江山的呀!如今這整個天下都是屬於您皇帝陛下的,我們這些人也隻是靠著做些小本生意來養家糊口而已。可您卻連這點蠅頭小利也要算計進去,還要向我們征收稅款,這怎麼能說得過去呢?
這時,撫寧侯朱國弼趕忙站起身來,拱手對著在場的三位國公說道:“三位國公爺,您們可是咱們勳貴中的領頭人物啊!一直以來,咱們大夥兒可都是唯您三位馬首是瞻的。現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您們可得給我們出個主意才行呐!”
對於不知死活的二人,之前已經破費了一些口水的張維賢和徐希皋二人,已經不願意再廢話,扭頭當做自己沒看見。
隻見魏國公徐弘基緩緩地伸出右手,輕輕地撫摸著自己下巴那長長的胡須。他穩穩當當地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緩緩地環視了一圈在座的諸位勳貴之後,方才開口說道:“本公不日之內,便會將犬子文爵送往京城,讓他加入到皇家禁衛軍之中,接受一番嚴格的錘煉與磨礪。而明日起,本公也將會親自回到京營常駐,以儘臣子之責。至於今天嘛,本公確實感到有些疲憊不堪了,就不再過多地招待各位了。”言罷,徐弘基霍然起身,頭也不回地朝著後堂大步走去,隻留下一眾勳貴在原地麵麵相覷,而他的態度已經不言自明了,主打就是一個聽勸。
從魏國公府出來的眾勳貴們,聰明的準備學習魏國公,將自家孩子送往京師加入近衛軍。有些則準備先觀望下,看看文官們那邊的反應再說;也有些準備夜裡拜訪下文官,準備與文官聯手抗稅。
過往,團結一致的勳貴集團分裂成了數塊,走上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也為將來朱由校趁機削爵埋下了伏筆。
當然,隻有當屠刀落在他們頭頂的時候,恐怕這些人才會知道後悔吧!
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得清形勢,並在這關頭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呢?
更多的人則是徹底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做出了讓他們悔恨終身的決定。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