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啟朝第一次科舉考試讓朱由校龍顏大悅的事情,那莫過於這四百餘人中,有三名是皇室宗藩子弟。他們分彆是晉藩朱慎?、寧藩朱統鉓、寧藩朱統鍠三人。
三人中除朱慎?中了三甲第六十名,朱統鉓實際上是崇禎元年三甲第七十名,朱統鍠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記載,因劇情需要,特將三人都放入了天啟朝第一屆科考。)
實際上,到了萬曆皇帝在位中期,宗室問題越來越嚴重,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朝廷才準許宗室之中除將軍、中尉外的宗室子弟,有誌於科舉者,可與一般生員同場應試。
之後又陸續放寬限製,宗室成員中將軍和中尉皆可與生員一同應試。到了此時宗室成員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了:一是世襲罔替的路子,仍向朝廷請給封爵;二是科舉入仕,考中後放棄世襲爵位,由吏部任官。
但諷刺的是,明朝的宗藩開科曆時近半個世紀之久,但宗室成員考中進士者寥寥無幾,等於是明廷對於藩王製度弊端的補救並沒有什麼效果,本來期待他們通過科舉自謀生路,減輕朝廷的負擔,沒想到卻是效果為零。
因為朝廷允許宗室成員科舉考試之時,宗室成員已經在溫柔鄉中享受了二百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之下,多是好吃懶做之輩,指望他們可以痛改前非,通過科舉一飛衝天,無異於是不現實的。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視對諸王及其子弟的教育,設置藩王分封製以後,就在各王府設教授,輔導諸王,使之明白道理,講究禮儀。
正德十五年朝廷下令,各王府建立了宗學,用來教導宗室子弟,稱為“宗生”。宗生要學習《四書》、《五經》、《史鑒》、《性理》還有《皇明祖訓》、《孝順事實》等書,考試合格以後,才可以向朝廷請給封名,取得一個爵位。
通過宗學考試,這可能是明代宗室成員獲取爵位的唯一考驗了,而這個考驗很簡單的,由此可見明朝宗室成員的待遇之高,但正是這種溫柔鄉,使明朝宗室成員多為廢人,以至於南明四位藩王出身的皇帝,不說力挽狂瀾光複明室,都沒有一位皇帝做到守住南方半壁江山,由此可見明朝藩王製度之失敗。
......
天啟朝第一次科舉考試,正是大明朝二百年來第一次有皇室宗藩子弟嘗試走出舒適圈,參加殘酷的科舉考試。雖然中進士的人不多,但萬事隻要有了好的開頭,未來終歸會被引導向好的一麵。
朱由校這一世想拯救朱家宗藩這十幾萬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這一世他終歸是姓朱,作為皇室大家長,他有理由也有責任帶著皇室宗藩徹底拋卻廢人的頭銜,做一個對大漢民族,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隻要有做人的機會,想必沒有人願意做豬,就算你想做豬,在朱由校這裡都不會給你機會。
嘉靖四十二年,朝廷曾經出過一個《宗藩條例》,首先是限製了宗藩的經濟活動,規定宗藩不得經營四民業士、農、工、商),以防止宗藩通過經濟活動獲取額外收入。
這點,在朱由校創辦了龍驤商會,就已經逐漸打破了這條禁令。全國三十二位親王靖江郡王朱守謙一脈享親王爵),已經全部都是商會的股東之一。最後一位魯王朱壽鋐在白蓮教叛亂平息之後,乖乖送上了二百萬兩股金!)
而八十名勳貴,如今隻剩下了一半南京勳貴幾乎全部被廢。)也通通都是商會股東。
天啟元年,龍驤商會實現利潤一千三百萬兩,每位股東代表都分到了將近二十萬兩。隨著天啟二年,朝廷對水泥的巨大需求,煤球爐和蜂窩煤的全國推廣,全國鹽業的生產、銷售以及東南亞外貿生意的逐漸升溫,相信今年的利潤將會非常可觀。
相比起這些看得見的巨大收益,起先那些有意見的藩王,如今各個都紛紛上表奏章,向朱由校表達了謝意。對藩王祿田征稅,強行要求他們入股皇家商會的那點不愉快也隨著大量白銀的出現,也煙消雲散了。
朱由校認為,對宗藩進行徹底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翻閱了宗人府提交的藩王名單,加上九月剛被封為信王的五弟朱由檢,全國隻有三十二位親王,合計九百多位郡王,鎮國將軍一萬餘、輔國將軍兩萬餘,後麵四級將軍十三萬,如果算上公主、郡主、縣主等女眷,加起來的人數超過了二十萬。
女眷就算了,十三萬四級將軍,就是朱由校這次宗藩改革的目的。俗話說,就業不如投胎,在大明王朝,最好的就業方式就是投胎進皇室,而最差的就業方式也是投胎進皇室。
庶民百姓們隻知道宗藩的好,可宗藩心中的苦百姓哪能知道?彆看這些豬一樣的宗藩子弟,最起碼他們都是識字的,多了不敢說,《四書》、《五經》起碼他們都是熟讀的,這也為他們將來能進入科舉考場奠定了一些基礎。
......
經過半年的醞釀,內閣在天啟二年十月初一,頒布了新的《宗藩條例新規》。
這新規大部分沿襲了嘉靖朝時期的內容,隻是對其中部分條例進行了修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先他明確了藩王還享有的田地、湖泊、商稅及支鹽等其他經濟優待全部取消,除原始祿田之外,無論通過任何手段獲得的田地全部依次返還原主,如原主無,則由官府進行拍賣,此事由各省情報調查使司負責監督。所有湖泊全部歸還當地政府,原持有的鹽引全部作廢。
所有親王之國後,養贍田立刻收回入官,這條目前針對的是朱由校的四位叔叔,福王、瑞王、惠王、桂王,也就是說,四王初封之時,萬曆皇帝增在京畿附近封了不等的田產給予這四位親王,使其在未就國前能有私產可拿。
福王就藩之後,養贍田並未收回,一直是鄭貴妃手中不多的私產之一,如今也即將被收回。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