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宗藩條例新規(3)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 第228章 宗藩條例新規(3)

第228章 宗藩條例新規(3)(1 / 1)

朱由校對於宗藩製度的改革可謂是雷厲風行且一針見血,直接命中問題的關鍵所在。曆經兩百多年的國祚傳承,在宗人府的典籍之上,諸如親王、郡王這類高等爵位被詳細記錄下來的數量竟多達上萬名之眾。然而,當時間推進至天啟年間時,實際上還存活著的此類爵位持有者卻不足千人。即便他們再怎麼揮霍無度地享用俸祿,也決然不可能僅憑此就將偌大的大明王朝吃到窮困潦倒的地步。

真正迫使大明王朝不得不持續針對宗藩製度展開改革,並致力於優化其宗祿分配的原因,竟然出乎意料地出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將軍與中尉等六級爵位。在長達兩百年的繁衍生息進程中,這六級爵位所涵蓋的人數已然高達十幾萬之多!正是這群人,猶如蝗蟲過境一般,將國家的財政資源蠶食殆儘,致使整個國家幾近陷入破產的絕境。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朱由校展現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決斷力。他毅然決然地下令一舉廢除了其中後三級的爵位。這一舉措不僅成功地為國家卸下了五萬餘人的宗祿負擔,更為重要的是,它相當於為國家憑空增添了整整五萬個有學識、有可能通過科舉入仕為官從而為國效力的讀書人。

對於這些人,朱由校並沒有一棍子將其全部打死。畢竟這些人有的還是嗷嗷待哺的幼童,有些則是已經年過半百的老者,出外自謀生路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有些苛待了。於是,新規中也有一條專門為他們設立的條款。那就是在宗人府記載的宗藩名錄上的十二歲以下幼童,朝廷照例給予適當的撫養費,滿十二歲以後朝廷將不再支付撫養費。而滿五十歲的老者,當地州、府、縣三級官府通過考試錄取一些擅長書畫、毛筆字、懂經書之人進官學,親王府同樣可以通過考試錄取一些有用之人進宗學。

倘若本地政府所設定的招錄名額已滿員,那麼這些人員便可被外派至本省其他區域的官方學府以及宗族學府。不僅如此,最遠甚至能夠送達如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等地,這些地方的文學發展相對而言並不昌盛。而將這些人員派遣過去,無疑可以極大地充實當地的教育力量。

要知道,每個省份的學政使司絕非隻是一個空架子般的存在。對於這些官員而言,其政績的評判標準並非是本省征收了多少稅款銀兩,亦或是取得了多少次勝利的戰役,評判他們的政績的唯一途徑就是,他們究竟為國家成功輸送了多少優秀的人才,以及其所管轄之下的各個州府縣城是否均已設立起了不同級彆的官方學府。

畢竟在當今這個時代,最為珍貴的資源莫過於人才。令人遺憾的是,那些滿腹經綸、熟讀詩書的讀書人們卻甚少情願放下身段去從事啟蒙教育工作。他們往往更傾向於對身外事充耳不聞,一心一意地沉浸於閱讀聖賢之書當中。

正如前文曾經提及到的那般,宗藩們的爵位絕非輕而易舉就能夠獲取得到的。想要獲得這一殊榮,必須要經曆一係列嚴格的考驗才行。雖說這些考驗相對來說還算較為簡單,但若是自身不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儲備量,那麼就連最基本的考核關卡恐怕都難以順利通過。如此一來,朝廷自然不可能這般隨意地將爵位白白贈予他人。

要知道,負責考核的考官乃是對宗藩心懷極度憎惡的文官集團,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絲毫通融和偏袒的可能性。所以,對於那些年事已高之人有一定才學的,朱由校為他們謀求的這一條活路也算是物儘其用了。

而相比之下,朱由校對那些年齡未滿十二歲的幼童則更為關注。因為這些孩子尚處於成長階段,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為了鼓勵宗藩家庭送幼童入學讀書,朱由校特彆製定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凡是願意將自家孩子送入當地官學就讀的家庭,不僅可以免除孩子在校期間的所有費用,而且如果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還能夠獲得來自朝廷的豐厚賞賜。這樣一來,既能減輕失去宗祿家庭的經濟負擔,又能激發幼童們努力學習的積極性。

然而,對於那些不願意讓孩子進入官學的家庭,朝廷也並非毫無舉措。針對這類情況,將會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減半甚至直接取消幼童的撫養費。這種方式雖然看似有些強硬,但實際上卻是朱由校推行大明版強製義務教育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使更多宗藩家庭重視子嗣的教育問題,從而使得這些自幼就失去了生活保障的孩子們未來能有機會進入仕途。

不得不說,朱由校此舉可謂意義深遠。他從宗藩改革,試水義務教育,在未來條件成熟,再推行全民教育。他深知隻有實現全民接受教育,才有可能打破士紳階級長期以來對科舉製度的壟斷局麵。儘管最終結果難以預料,但無論成功與否,至少能夠有效提升全民素質。當全體國民都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時,國家的綜合實力必然會得到整體性的推動與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整整五萬個失去了宗祿的宗藩以及他們身後龐大的家庭群體,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人居然沒有在第一時間鬨騰出什麼亂子來。追根究底,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竟然與那如日中天的龍驤商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話說這天底下共有三十二位藩王,而其中多達三十一位已然成功地入股了龍驤商會。更為有趣的是,這三十一位藩王恰好便是眾多宗藩所屬宗族的族長。如此一來,整個天下的宗藩實際上都源自於這區區三十餘個家族。當初這些藩王們入股商會所投入的本金,本質上來說原本就應當歸屬於這三十幾個大家族共同所有。

正因如此,即便如今這些宗藩們被剝奪了來自朝廷的宗祿,但他們各自所屬的主宗仍然需要每年從商會的豐厚分紅當中拿出一部分資金,賜予這些族親們作為贍養費。可以想見,這樣的情形無疑使得那些失去宗祿的人們有了一份‘保底’工資,且這份保底工資未必比宗祿少。

而這一切,其實正是朱由校的精心謀劃。他之所以采取這般手段,其目的無外乎是想要讓這些宗藩們深刻地領悟到計劃生育的至關重要性——瞧瞧吧,就是因為你們乃至你們的祖先毫無節製地生育出這麼多後代,才導致如今這般困窘的局麵!

這一舉動也是徹底將這些沉重的包袱從中央甩給了他們這些藩王,朱由校能有如此之大的勇氣,來源自然是日進鬥金的龍驤商會,天啟二年,商會的盈利就突破了兩千萬兩,光海鹽就貢獻了近千萬兩,水泥三百萬兩。可謂是日進鬥金都不為過。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1985:理科學神的哈工大歲月 娘娘媚骨天成,帝王將相皆俯首 畢業後,我和契約姐姐假戲真做 末日,我創造了第五天災! 穿越三年,你跟我說這是大唐? 在民族資產的路上 明末:從邊墩開始滅清覆明 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 我叫張凡,隻有億點點實力 漢末真龍之睥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