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和周永春這兩個人選究竟該如何取舍,對於朱由校而言,這個問題壓根兒就不存在任何困擾。真正讓他感到棘手的難題在於,應當派遣何人去與熊廷弼通力協作、共同抗敵。就在此時,一個名叫吳阿衡的人走進了他的視野。此人乃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出身,曾經擔任過山東曆城的縣令,而今則是都察院中負責監察兩湖地區事務的禦史。
想當年,吳阿衡在曆城縣令任上時,深得全城百姓的信賴與擁護。麵對來勢洶洶的白蓮教勢力,他智勇雙全,巧妙地設下伏兵,最終成功擊潰敵軍,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由此可見,這位吳大人不僅具備卓越的練兵才能,懂得如何有效地籌備軍用物資等後勤保障工作,還精通軍事防禦工事的構築以及各種戰陣戰術的運用,可以說是一名文武全才型的官員。
儘管直接將吳阿衡從省禦史這樣的職位迅速擢升到巡撫這一要職,其晉升速度快如火箭一般令人咋舌,但“不拘一格降人才”向來就是朱由校所秉持的用人理念。而且,在實際行動當中,他也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著這一方針政策。
正因如此,在天啟四年初春之際,順利完成工作交接的周永春憑借著赫赫戰功,得以榮升為太仆寺寺卿這一高位,而原本的兩湖省禦史吳阿衡,則有幸獲封遼東巡撫這一重要職務。
新任遼東巡撫吳阿衡肩負著極其艱巨而重要的使命前往遼東。他所麵臨的首要任務便是與熊廷弼緊密合作,將遼東軍一係的將領們全部軟禁起來,並深入調查寬甸之戰以及遼東軍兵敗的詳細情形,然後共同商討應對之策,決定哪些人應當嚴懲乃至處決。
與此同時,吳阿衡還必須徹底弄明白一個關鍵問題:遼東軍究竟是否依然值得朝廷信賴?倘若事實證明這支軍隊已無力再戰,那麼朝廷就不得不認真考慮將其整體遷移至彆處,甚至直接予以裁撤。畢竟遼東軍的軍餉相當豐厚,二百年來遼東百姓大量開墾的田產幾乎都落入了遼東將領們的手中,這一點即使是皇帝朱由校也心知肚明,如果他需要解決內地百姓的土地矛盾,這些田產他就必須全部收回。
為了給予吳阿衡充足的支持和後盾,經過長達三年精心編練而成的新軍,共計六個師五萬名士兵已然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奔赴遼東前線。這些新軍堪稱朱由校一直以來視若珍寶、不舍動用的戰略總預備隊。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第五師和第六師順利完成學業之後,這五萬人能不能在前線為朱由校爭口氣,打出新軍的威風,就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件事了。
擁有了整整三年練兵經驗的朱由校,心中逐漸萌生出一個大膽的計劃——著手對京營展開新軍化的全麵改編。但這一切都將要看新軍六個師能否打出點名堂,如果打輸了,那麼朱由校賴以維係的所有政治改革就會遭到反噬。如果打贏了,國內一切反動勢力都將進入蟄伏期,全國各地的改革推進將再無阻力。
這也是為什麼朱由校將全國普查放在了天啟四年的原因,如果沒有戰功在手,地方政府的扯皮是不可避免的,畢竟他能將巡撫、知府、和知縣擼個遍。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真正做事情的吏員、裡長是他根本無法伸手觸及的到的。
這個時候,琉球發來的捷報,讓朱由校不由得大喜。
一方麵,在琉球的明軍以三百對三百軍艦,以六千陸軍對一萬陸軍,僅傷亡了三百人,全殲了來犯之敵,徹底打疼了非常有攻擊性的薩摩藩。
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為明國打出了一個可以名正言順走出大陸的契機,也為朱由校解決國內尖銳的土地矛盾埋下了一個大大的伏筆。
對於朱由校希望將浙江、福建的失地百姓移民到琉球群島和台員島的提議,作為福建人的葉向高是非常支持的。
朱由校明知葉向高是東林黨黨魁,堅定地地方士紳代言人的身份還敢於將其任命為內閣首輔,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作為福建人,在開海,為朝廷增收問題上的眼界與其他地方的官員有著不同之處。
拋開東林和地方士紳代言人的身份來說,江南官員在能力上,是無可指責的。作為掌舵人,朱由校相信,隻要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加以引領,相信分解掉這個頑固集團,使得部分開明的東林人為其所用並不是什麼不可能之事。
台員島,自古以來都是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殷商時期被稱為岱輿,到明朝時被稱呼為東番、台員。島上原住民約為十萬人袁崇煥的調研)基本生活在全島海岸線上,僅有少部分人還生活在島中深山,過著原始的生活。
可以說這座島還處於未開發的狀態,移民個百餘萬人口進行開墾,非常輕鬆。
琉球更是一個值得移民的好去處,開墾個足夠三五十萬人田畝問題並不大。而且此地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可以作為進攻薩摩藩本土的橋頭堡,且還能作為東洋艦隊在東海區域一個極佳的落腳點。
事情進展非常順利,按照最後的決議,自天啟四年開始,每年浙閩兩省向大小琉球群島移民四十萬人口,山東、河南移民遼東、遠東同樣為四十萬。未來將會有來自更多西北省份,江南省份的移民被填充到這些群島上。
預計將這麼多人移民到位,朝廷需要花費至少千萬兩白銀及物資,可即便如此之大的費用,內閣還是非常痛快的批複了這條提議。經過幾年的改革,逐漸務實的朝廷與地方官府,能將他們頭疼至極的流民送出國境,是他們巴不得的美事。
而對於失地百姓來說,隻要能給路費,不至於在遷徙途中凍死、餓死。到了目的地還有無數的田任由他們去開墾,對他們來說沒有比能活下來更美好的事情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