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有光兩人調整了打法,拉近了兩軍之間的距離之後,準噶爾炮兵第二輪炮擊取得的戰果並不大,由於他們的火炮並不能調整射界,因此他們失去了最強的火力支援,可這並沒有對整個戰局造成過大的影響。
因為,明軍第二輪射擊同樣收效甚微,他們的鉛彈絕大部分還是被盾牌抵擋住了,僅僅造成了敵軍百餘人的減員。
當雙方距離拉近到五十餘米時,準噶爾人的火繩槍終於吐出火舌。
他們采用的戰法是明軍十餘年前便舍棄了的三段擊,相隔半分鐘一輪的射擊,給身披棉甲的明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為了尋找方陣的破綻,明軍一直是呈圓形繞著方陣跑。
而這,就造成了一個局麵,那就是方陣無論朝哪個方向射擊,都能擊中明騎。
因此,在這個距離裡,明軍第三次射擊取得了擊倒二百餘人的戰果。
隨後,孫有光二人便帶著麾下的隊伍,將距離再次拉開到七八十米。在這個距離,是準噶爾人手中火繩槍的極限射程,雖然己方的燧發槍收獲甚少,但這也極大減少了自身的傷亡。
為了試探,明軍在五十餘米的距離丟下了千餘人、馬,如今找到命門的明軍,自然不會傻傻的讓自己的士兵去送命。
果然,明軍及時的改變戰術,讓準噶爾人頓時坐蠟。
此時的局麵是,明國遊騎兵不斷的收割著自己人的生命,而自己的火槍和火炮因為各種原因又打不著明軍。久而久之,一旦士氣下降,方陣必然崩潰。
不肯坐以待斃的額哲,連忙發出了求援信號。
此時的卓特巴巴圖爾,正率領著騎兵趙良棟的一團激戰正酣。
不知何時,兩支騎兵已經變成了同向而行。
雙方在六七十米的距離上,將手中的燧發槍和火繩槍拚命的射向對方。
不是卓特巴巴圖爾不知道火繩槍的射程,也不是他不想再拉近億點點距離,可狡猾的明軍將領,就是不讓他如願。
好在準噶爾人身披鎖子甲,在六七十米距離上硬挨上幾枚鉛彈還不算太致命,否則卓特巴巴圖爾早已經調頭逃命去了。
而趙良棟這邊也不好受,自從光明鎧被改革成棉甲,騎兵的機動力和步兵的持久作戰能力確實提升了不少,可相對的,防禦力也下降了不少。
所以,雙方基本上打了個平手。
終於,已經上了頭的卓特巴巴圖爾,聽見了步兵方陣的求援信號,他這才扭頭看向方陣的方向。
此時,他能看見的是繞著方陣不斷移動的明騎,而己方的方陣則被團團包圍在中間。發現這點之後,他果斷的調轉了馬頭,帶著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騎兵,加速朝著己方陣地狂奔。
隻見他們在狂奔的同時,一個騰挪、跳躍,便完成了換馬的動作。頓時,奔速再次得到提升。
趙良棟自然不肯輕易的放這股騎兵回到主戰場,因此一團也在第一時間完成了調頭,明騎們有樣學樣的同樣在戰馬奔馳的過程中完成了換馬的動作。
見敵人有回援方陣的跡象,張勇帶著麾下千餘騎從大軍中飛馳而出,奔向敵人。
在前有阻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卓特巴巴圖爾沒有頭腦發熱的去衝擊張勇所部,雖然他們在兵力上占據了優勢,可彆忘了,張勇身後還有數萬明軍在那裡觀戰,並沒有主動加入戰場,一旦自己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搞不好那幾萬明軍很有可能會選擇直接下場。
因此,眼見事不可為,卓特巴巴圖爾異常果斷,在高速奔馳的戰馬上來了個小幅度的急轉彎,帶著麾下的一千多騎兵從兩支明騎未形成的包圍圈中逃出生天,奔著己方的大營狂奔而去。
張勇和趙良棟沒有猶豫,他們率軍跟著這股騎兵,死死咬著他們的尾巴不放。
卓特巴巴圖爾發現了這個情況,他的心在滴血,這仗自己是徹底的敗了。
在獨自逃生,還是返回部落大營與部落子民同生共死之間,他猶豫了片刻之後,再次完成轉向,繞過了部落大營,向西一路疾馳而去。
張、趙兩人在追擊到敵軍大營時便放慢了馬速,做出了包圍大營,而不是繼續追擊逃跑的那一千多騎兵的決定。
並不是他們不想追,而是趙良棟在之前的交戰過程中便發現,自家的戰馬哪怕速度提高的極限,對方如果想要追趕,輕鬆便能追上來,而對方一旦撒開蹄子狂奔,自己這邊就隻能在對方的屁股後麵吃灰塵。
此時的他們根本不知道,準噶爾精銳騎兵的戰馬是阿拉伯馬,其體型和爆發力都是遠遠優於蒙古馬的,隻有在耐力方麵,兩者不相上下,可以說一番對比,蒙古馬處於絕對的下風。
可張勇二人還是第一次見識純種的阿拉伯馬,對其的習性和優缺點了解的並不透徹。因此,卓特巴巴圖爾輕易的從明人手中得以逃生。
不過他是逃了,可他的部落大營,以及他們的步兵方陣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在經曆了二十分鐘,二三十輪射擊之後,步兵方陣終於還是徹底的崩潰了。
他們的盾牌並不是全身的那種防禦盾牌,因此保上勢必會露下,保下定然露上。每一輪對射,己方便會倒下五十至百餘人,而對方卻因為自己火槍的射程和精度問題,最多就倒下二三十人,有時候連一隻手都沒有。
哪怕己方的士兵倒下了最後還有部分還是能重新站起來,而對方一旦落地便很難再站起來,可士兵的高度緊張的神經不可避免的會崩斷。
因此,當第一個承受不住壓力的士兵,怒吼著,端著沒有刺刀的火繩槍,衝向包圍圈的騎兵時,連帶反應的,其他的士兵開始有樣學樣。
隻要有一個人帶頭,整齊的方陣便會出現缺口,隨著大部隊的移動,整個方陣徹底崩潰。
數百沒有受傷的士兵瘋了似的在排頭的盾兵身後,勇猛的衝向了明軍,他們的離去,留下了方陣中那些躺在地上哀嚎的傷兵,以及那六十餘門火炮和呆愣住了的炮兵。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