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城布達佩斯是後世匈牙利的首都,它由多瑙河西岸的布達和東岸的佩斯於1873年正式合並而成。然而,在這個時期,這兩座城市實際上是分布在多瑙河兩岸的兩座獨立城市。
此時,兩城包括周圍的7州之地,均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庸,埃爾代伊大公國的固有領土,布達和佩斯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兩座城堡內分彆駐紮著四萬大軍,其中貴族新招募的有三萬人。這些軍隊不僅是城市的防禦力量,也是帝國在匈牙利地區的重要軍事存在。
布達依山而建,它坐落在河岸台地和石灰岩丘陵上,地勢較高。這座城堡外圍有布達山、鷹山和玫瑰山等山丘環抱,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屏障。城中還有城堡山、格列特山等高地,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軍事要塞。這些地理優勢使得布達在麵對外敵入侵時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
相比之下,佩斯城堡則地處平原,地勢較為平坦,無險可守。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佩斯屢次遭受來自東方的入侵者的蹂躪,因為它缺乏天然的防禦工事。
在雙子城段的多瑙河,寬度大約在500800米之間。在水泥橋梁尚未出現的年代,交通主要依靠船隻。多瑙河成為了連接布達和佩斯的重要通道,也為兩座城市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在十多萬明軍於四月十六日抵達佩斯城堡外之際,佩斯城內的數萬軍民早已嚴陣以待,決心與明軍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然而,就在這緊張的時刻,一位英勇無畏的人物挺身而出,他便是匈牙利的民族英雄——米克洛什·茲林伊。他孤身一人,騎著駿馬,毅然決然地來到了佩斯城外。
米克洛什·茲林伊的出現引起了城內百姓的高度關注。他站在城外兩裡地,高聲向城內的民眾傳達著大明帝國皇帝朱由校的問候。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仿佛能穿透城牆,直達每個人的內心。
“親愛的匈牙利人民,我帶來了大明帝國皇帝的問候!”米克洛什·茲林伊大聲說道,“皇帝陛下深知我們的苦難和渴望,他承諾隻要你們開城投降,大明帝國將給予匈牙利大力的支持,幫助我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這番話語如同一道閃電劃破夜空,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獨立建國,這是自1526年莫哈奇戰役後,匈牙利王國分裂為三部分以來,匈牙利人民苦苦期盼了百餘年的事情。如今,這個夢想竟然有可能成真,怎能不讓他們欣喜若狂?
隨著米克洛什·茲林伊的話語在城中傳播開來,民眾們的心思開始發生變化。原本堅定的抵抗意誌逐漸動搖,對獨立建國的渴望愈發強烈。
然而,這一消息對於城中的貴族們來說,卻並非完全是個好消息。他們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歧。一部分貴族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借助大明帝國的力量實現匈牙利的獨立;但另一部分貴族則擔心失去現有的權力和地位,對投降持保留態度。
有的貴族心懷叵測,妄圖派遣軍隊以武力強行鎮壓那些意圖背叛神聖羅馬帝國的刁民,他們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彰顯帝國的威嚴和權力。然而,另一些貴族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覺得應當順應時勢,打開城門,讓明軍順利入城。畢竟,匈牙利獨立王國時期的輝煌仍然曆曆在目,那段光輝歲月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這些貴族們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時候,城中的百姓們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急,他們紛紛慫恿守城的官兵打開佩斯的大門。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使得貴族們頓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們的選擇變得異常艱難。
麵對如此局麵,貴族們感到萬般無奈,最終隻得將家中早已準備好的白旗懸掛在府門前,以示投降之意。同時,他們還將庫房中的財物和糧食都搬了出來,準備迎接天朝大軍的入城。
隨著佩斯城的兵不血刃被攻克,在趙良棟的嚴令再三強調下,明軍以正義之師的名義正式接管了城防。這一過程順利而有序,沒有發生任何衝突和混亂。
趙良棟的靴底碾過岸邊的鵝卵石,高舉望遠鏡望著對岸布達城的輪廓在暮色中漸次清晰。城堡山的雉堞間飄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鷹旗,鷹山的烽火台每隔一刻鐘便亮起紅光,三萬守軍正將投石機、火炮推上格列特山的製高點——那些石灰岩丘陵像巨獸的獠牙,將布達城銜在多瑙河的轉彎處,任十二萬明軍的鐵蹄在南岸踏碎土地,也難越雷池一步。
"得讓多瑙河變成咱們的通道,而非天塹。"趙良棟將羊皮地圖在雪地上鋪開,指節叩著布達城下遊的一處河灣,"茲林伊將軍說,此處水流湍急卻暗礁最少,對岸是玫瑰山的陰影區。"他抬頭看向52師師長張同奎,這位大明帝國改革家張居正的曾孫,"令你部連夜搭建浮橋,用鐵鏈串起能架起寬三丈的通道。七日內,我要全軍橫渡多瑙河。"
張同奎欣然領命而去。隨後的數天時間裡,52師萬餘官兵放下手中的火炮、火槍,全身心投入到了建設浮橋的工作中。可是,要在寬度高達500米的大河之上搭建浮橋,談何容易。
好在張同奎與曾祖張居正不同,他是妥妥的陸軍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年過五十的他先派水性極佳的士兵乘夜駕小舟勘測水紋,標記主航道水流速度、河床地質、暗礁分布。
很快他便發現布達下遊河灣處水流湍急卻暗礁少,正是理想選址——主航道寬約600米,兩岸地勢平緩,便於車馬裝卸材料。
很快,佩斯城外數公裡內的參天大樹被砍伐,被製作成了每段長3米、寬1.5米的木質組件,用厚桐油浸泡防水,底部加裝中空木箱,單組浮力可承載5名重甲士兵。
隨後他又下令征集沿岸民船數百艘,首尾鑿孔便於鐵鏈貫穿;由於一時之間木材不足,最後用了羊皮筏作為補充。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