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殲滅了巴黎城外最大一股有生力量後,多爾袞果斷地下達命令,讓部隊迅速行動起來,將整座巴黎城包圍起來。然而,由於一條名叫塞納河的河流貫穿其中,將整座城市一分為二,形成了南北兩岸,這使得包圍行動隻能是半包圍狀態。
盧浮宮坐落在河南岸,而凡爾賽宮則矗立在河北岸,它們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點綴著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
經過三天緊張而有序的部署,到了七月十一日,十萬餘名明軍終於完成了對巴黎南北兩岸的包圍。這一壯舉不僅展示了明軍強大的軍事力量,更讓巴黎的法國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就在第二天,七月十二日,明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無數的火箭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萬箭齊發,瞬間將巴黎的天空染成了一片火紅。法國人驚恐地看著這一幕,仿佛末日降臨。
在明軍的重點攻擊下,北岸的一段城牆不堪重負,最終被炸開了一個十幾米寬的巨大缺口。這個缺口如同一個張開的巨獸之口,無情地吞噬著一切。
隨著明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法軍士兵們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了。他們驚恐地看著越來越多的明軍湧入街道,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抵擋這股強大的力量。絕望之下,這些原本勇敢的民兵們紛紛扔下手中的武器,像受驚的兔子一樣,爭先恐後地逃回自己的家中,緊閉門窗,希望能躲過這場可怕的戰爭。
七月十六日,這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日子。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攻占了巴黎北岸。城中的法軍士兵們或投降,或四散逃竄,整個北岸地區陷入了一片混亂。而僅僅四天後的七月二十日,巴黎的南岸也被明軍攻陷,這座曾經輝煌的城市,如今完全落入了明軍的掌控之中。
此時此刻,路易十四早已逃之夭夭。他深知自己的軍隊已無力回天,於是果斷決定逃往奧爾良,以圖保存實力。然而,他不敢逃往波旁方向,因為那裡還有一支二十萬明軍正氣勢洶洶地朝奧爾良包抄過來。如果被這支部隊攔截,恐怕他連最後的一絲希望都會破滅。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五十萬明軍以及隨後趕來的二十萬援軍,總計七十萬大軍,就像一群蝗蟲一樣,在法國境內肆虐。他們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被趕出家園,流離失所。無數的農田被明軍強行霸占,原本肥沃的土地變得荒蕪一片。
法蘭西人對這些明軍的行為深感憤怒和無奈。他們在背後怒罵這些明人根本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一群徹頭徹尾的強盜。這些明軍搶奪財物時毫不留情,甚至連農民們種地的姿勢都學得有模有樣,仿佛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僅僅半年時間,法國的半壁江山便已淪陷,曾經堅不可摧的防線在大明帝國艦隊的猛烈攻擊下土崩瓦解。英吉利海峽,這條曾經將法國與英國分隔開來的天然屏障,如今已徹底淪為大明帝國艦隊的內海。
法國的淪陷似乎已成定局,隻是時間問題。在這驚心動魄的半年裡,大明帝國的軍隊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和戰略智慧。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法國,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
時間來到天啟五十一年,公元1671年的夏天,法國人終於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路易十四派遣使者前往大明帝國求和,希望能通過談判來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然而,朱由校對法國的求和請求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絕,並將使者逐出了維也納。
與此同時,數十萬明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一路勢如破竹地攻打到了普瓦都和法國中部的奧弗涅伯國故土。他們的攻勢迅猛而堅決,不給法國人絲毫喘息的機會。
同年秋天,路易十四在逃亡途中不幸被明軍李定國所部的騎兵抓獲。這一事件成為了壓垮法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法國人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誌力。法國的命運,在這一刻似乎已經注定。
在寒冷的冬天,明軍一路征戰,終於抵達了浪城,這裡是西班牙和法國的邊境。隨著明軍的到來,這片土地似乎也被嚴寒所籠罩,一片肅殺之氣彌漫在空氣中。
然而,當明軍停下他們征戰的腳步時,一個重要的事件發生了。路易十四和他的所有王室成員,竟然被全部送到了維也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局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朱由校,這位大明帝國的皇帝,在見到路易十四這位“雄才大略”的法蘭西王國國王的第一時間,並沒有過多的寒暄。他直接扔給路易十四一份名為《維也納合約》的協議,仿佛這份協議就是他對路易十四的最終判決。
路易十四顫抖著雙手打開協議,當他看清其中的內容時,差點沒當場吐血。這份協議的條款簡直就是對法蘭西王國的致命打擊。
首先,協議要求法蘭西徹底放棄王國頭銜,回歸波旁家族的統治。這意味著法蘭西將失去其獨立的國家地位,成為一個被大明帝國掌控的附庸。
其次,協議規定要重建諾曼底公國、布列塔尼伯國、布爾瓦伯國、曼恩伯國、安茹伯國、普瓦都伯國、阿奎丹公國、圖盧茲公國、摩納哥公國、香檳伯國、利摩日伯國、奧爾良公國等二十餘個公伯國。這些曾經屬於法蘭西的領土,如今都要重新劃分,這無疑是對法蘭西領土完整的嚴重破壞。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協議的第三條竟然要求整個法蘭西徹底向大明臣服,成為大明的附庸國。而且,還要割讓巴黎這座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城市給大明帝國。
最後,協議還要求法蘭西賠償大明帝國一千萬兩黃金作為戰爭賠款。如果法蘭西無法支付這筆巨額賠款,那麼就隻能以土地來置換。
這樣苛刻的條件,對於路易十四和整個法蘭西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然而,麵對強大的明軍和朱由校的強硬態度,路易十四又能有多少選擇呢?
合約還規定了各公國隻允許保留5000步兵,500騎兵;各伯國隻允許保留2000步兵,200騎兵。
這一條條一件件,無不是朱由校費儘心思的肢解法國這個歐洲最大麵積陸地國家的戰爭潛力,為他百年之後,大明帝國能夠在這個世界安然存在留下的最大遺產。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