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瑜站在陽魚眼上,深吸一口氣。聖武天皇則站在陰魚眼處,雙手合十。
"啟!"
"朕李瑾瑜,以華夏天子之名..."
"聖武,以天照大神後裔之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人的聲音在密室中回蕩。起初什麼也沒發生,但隨著禱文繼續,隕鐵開始輕微震動。表麵的紅紋如同活物般蠕動,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嘎聲。
"繼續!"杜佑大喊,"它開始反應了!"
突然,隕鐵爆發出一陣刺目的青光,將整個密室照得如同白晝。李瑾瑜感到右臂的疤痕仿佛被烙鐵灼燒,但他咬牙堅持念完禱文。聖武天皇的情況更糟——他胸口已經愈合的紅紋重新裂開,鮮血染紅了白衣。
"就是現在!"藤原廣嗣從懷中取出那麵曾經裂開的神鏡,對準隕鐵,"天照大禦神,請降臨吧!"
神鏡反射的青光與隕鐵發出的光芒在空中相撞,發出震耳欲聾的爆響。密室開始劇烈搖晃,碎石從天花板掉落。
李瑾瑜感到一股暖流從丹田升起,順著經脈流向右手。他本能地抬手,一道金光從掌心射出,與兩道青光交織在一起。
奇異的一幕出現了——三條光柱在空中糾纏旋轉,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太極圖案。隕鐵在這光芒中開始崩解,表麵的紅紋一條接一條地消失。
"成功了!"杜佑欣喜若狂。
但就在這時,崩解的隕鐵突然釋放出一股黑色霧氣,化作一個模糊的人形撲向李瑾瑜。千鈞一發之際,一道金光穿透密室頂部直射而下,準確命中黑影。
華夏真龍的虛影再次出現,與黑影纏鬥在一起。與此同時,神鏡中射出的青光也凝聚成一位身著古袍的女性形象——天照大神的投影。
龍與女神聯手攻擊,黑影節節敗退。最終,隨著一聲非人的尖嘯,黑影徹底消散。隕鐵也隨之化為齏粉,飄散在空氣中。
密室的震動停止了。真龍虛影與女神投影對視片刻,然後同時抬頭看向密室頂部——那裡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圓孔,滿月的光輝直射而下。
在月光中,龍影與神影緩緩靠近,最終交融在一起,形成一幅"日月同輝"的奇景。這光芒如此純淨,照在眾人身上,所有詛咒留下的傷痕都開始愈合。
當光芒散去時,密室恢複了平靜。隻有地上殘留的太極圖案證明剛才發生的一切不是幻覺。
李瑾瑜扶起虛弱的聖武天皇:"結束了。"
天皇看著自己恢複如初的手腕,眼中含淚:"是啊,結束了。"
三個月後,難波京郊。
一座嶄新的建築群正在拔地而起。這不是軍事要塞,而是大唐與日本合建的文化交流中心——"日月書院"。來自兩國的學者在此教授儒學、佛學、醫學和各類工藝技術。
李瑾瑜和聖武天皇共同為書院題寫了匾額。兩位君主的手筆並列其上,象征著一種全新的關係。
"朕明日就啟程回長安了。"李瑾瑜望著忙碌的工地,"杜佑會留下來擔任首任院長。"
聖武天皇點頭:"藤原廣嗣將代表日本協助他。"頓了頓,他又道,"李陛下,那塊隕鐵雖然毀了,但它引發的問題值得深思。"
"是啊。"李瑾瑜望向遠方,"征服容易,共融難。朕用了半輩子才明白這個道理。"
一隻白鴿飛過藍天,落在書院剛剛建好的鐘樓上。兩位君主相視一笑,仿佛看到了某種希望。
長安城,興慶宮。
李瑾瑜站在巨幅東亞地圖前,手中的朱筆沒有畫下任何疆界線,而是在各主要城市間連起了線條——那是規劃中的商路、驛道和文化交流路線。
"陛下,"張九齡捧著奏章進來,"安東經略府來報,新羅、日本等地科舉推行順利,首期"鄉貢"已有三百餘人合格。"
"好。"李瑾瑜點頭,"告訴吏部,對這些學子要一視同仁,量才錄用。"
張九齡猶豫了一下:"有禦史反對,說蠻夷..."
"九州同風,天下大同。"李瑾瑜打斷他,"這是朕的新旨意。另外,命人編纂《東亞方物誌》,詳細記錄各國風土人情,但要避免居高臨下的評判。"
"遵旨。"張九齡躬身退下。
李瑾瑜獨自走到殿外,望著東方初升的朝陽。他右臂的疤痕已經完全消失,但那段經曆留下的啟示卻永遠銘刻在心。
微風吹過,帶來遠處學子誦讀《論語》的聲音。李瑾瑜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無數條道路在東亞大地上延伸,連接起不同的城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
而這些道路的起點,都在這座名為長安的永恒之城。
喜歡探唐:書荒自己寫,與眾共賞之請大家收藏:()探唐:書荒自己寫,與眾共賞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