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聲撕開七月的熱浪時,九月正蹲在宿舍地板上捆紮行李。舍友們的床鋪早在下午前就空了,此刻隻有風扇吱呀轉動的聲響,在空蕩蕩的房間裡打著旋兒。行李箱拉杆上還纏著去年回家時掛的紅綢帶,邊緣已經發毛,她伸手扯下來,看著細碎的絲線飄落在水泥地上。
這趟歸途像本翻舊的書,每個章節都寫滿重複的褶皺。她習慣性地摸向櫃子深處,指尖觸到去年帶回去的柿餅鐵盒,鐵鏽在盒角結出褐色的痂。終究是沒往箱子裡塞任何東西,連衣櫃裡疊得整齊的夏季衣物,也隻抽了兩件最薄的棉布衫——返程時還要穿,塞多了反倒累贅。
最後檢查床鋪下時,滾出來半瓶過期的驅蚊液。九月彎腰拾起,玻璃瓶貼著“長安”字樣的標簽,是去年轉車時在火車站便利店買的。此刻瓶身的塑料泵頭已經卡住,透明液體泛著渾濁的黃。
九月背著帆布包,最後一次檢查門鎖是否扣緊。樓道裡飄來隔壁寢室遺留的茉莉花香,和走廊儘頭垃圾桶散發的酸腐味混在一起。她拖著行李箱下樓梯,滾輪與台階碰撞出單調的節奏,像極了上次寒假的啟程。
校門口的公交站牌積著薄薄一層灰,蟬鳴聲震得人耳膜發疼。等車的間隙,九月數著馬路對麵店鋪招牌的霓虹燈,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她和舍友們擠在這輛公交的後排,嘰嘰喳喳討論著沿途新開的奶茶店。如今玻璃櫥窗裡貼著“轉讓”的紙條,褪色的價目表還懸在半空。
公交車搖搖晃晃駛出市區,九月靠窗坐著,看著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向後退去。陽光把行道樹的影子拉得很長,掃過車窗時像誰的手指輕輕撫過。她想起去年此刻,她剛到東市的日子,直到公交車拐過街角。手機突然震動,是林楓發來消息:“路上注意安全,到了報平安。”
火車站廣場蒸騰著柏油融化的氣味,九月跟著人流穿過安檢閘機。候車室裡,電子屏的藍光映在每個人臉上,座椅上散落著泡麵碗和車票根。她在角落找到空位坐下,行李箱的拉杆硌著小腿,卻懶得換姿勢。廣播裡傳來列車晚點的通知,周圍響起此起彼伏的歎息。
當火車終於緩緩進站,九月跟著人群挪動腳步。車廂連接處的金屬台階發燙,她把行李箱塞進行李架時,聽見身後傳來孩子的哭鬨聲。找到座位坐下,鄰座是位抱著編織袋的阿姨,袋子裡露出半截絲瓜絡,帶著新鮮植物的清香。
夜幕降臨時,車廂裡的白熾燈泛著冷光。九月戴上耳機,卻沒播放音樂,隻是望著窗外漆黑的原野。偶爾有零星的燈火掠過,像墜落在地上的星星。對麵的大叔脫了鞋,腳汗味混著泡麵的辛辣味在狹窄的空間裡蔓延。
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夢裡又回到學校的操場。她和蕭淩並肩走著,風掀起他的衣角。突然場景切換到火車上,他坐在對麵,目光卻穿過她看向遠方。九月猛地驚醒,額頭抵在冰涼的車窗上,玻璃倒映出她模糊的輪廓。
淩晨三點,車廂裡大部分人都陷入沉睡。九月輕手輕腳去接熱水,暖黃的廊燈下,乘務員推著售貨車緩緩走過。她捧著保溫杯,看熱氣在黑暗中嫋嫋上升,突然想起鄰座阿姨編織袋裡的絲瓜絡——或許明天,那些新鮮的植物就會變成灶台邊的幫手,在煙火氣裡完成使命。
窗外開始泛起魚肚白時,九月數著鐵軌接縫的聲音。十二個小時的旅程,像一場漫長的獨白,把回憶和思緒都熬成了濃稠的夜露,等著晨光來慢慢蒸發。
長安火車站的電子屏跳動著刺眼的紅字,候車室的空調吐出的風裹著汗酸味。九月拖著行李箱往外走,熱浪撲麵而來的刹那,她突然改了主意——與其在候車室枯坐,不如去革命公園轉轉。記憶裡那裡有大片濃蔭,或許能暫避這灼人的暑氣。
公園裡的梧桐樹撐開巨大的傘蓋,光斑在青石板路上跳躍。九月在烈士紀念碑前駐足,碑文上的燙金大字被歲月磨去棱角,倒比新刻的更顯厚重。樹蔭下有老人在下象棋,棋子敲擊石桌的脆響混著蟬鳴,恍惚間竟像極了家鄉戲台的鑼鼓。
她在公園深處找到片紫藤架,藤蔓早已過了花期,隻餘乾枯的豆莢在風裡搖晃。長椅上落著幾片泛黃的葉子,九月坐下去,突然想起某次和男友爭吵後,也是這樣獨自坐在樹蔭下。那時她哭得稀裡嘩啦,接到他道歉的電話卻又嘴硬。
手機鬨鐘突然響起,提醒她距離發車還有一小時。九月起身時,後腰被木椅硌出的紅痕隱隱作痛。穿過公園大門時,賣冰棍的大爺吆喝著“老冰棍嘞”,鐵皮箱子上的棉被被曬得發軟,讓她想起外婆家的老樟木箱。
硬座車廂的氣味總是混雜著泡麵、汗味和煙草的餘燼。九月把行李箱塞到座位底下,鄰座是個帶著小孩的婦人,孩子哭鬨著要喝酸奶,塑料吸管刺破鋁箔的聲音格外刺耳。她戴上耳機,播放列表裡自動跳出那首曾和男友循環無數遍的歌,慌忙切到下一首時,手指在屏幕上劃出長長的殘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夜幕降臨時,車廂裡漸漸安靜下來。九月蜷在座位上,看著窗外掠過的點點燈火。鄰座換了位背著蛇皮袋的民工,粗糙的手掌上沾著水泥漬。他掏出皺巴巴的饅頭啃著,忽然轉頭問她要不要喝熱水,保溫杯裡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九月的眼睛。
第二日清晨,九月在搖晃中醒來。對麵坐著個戴金絲眼鏡的中年人,正專注地翻看《長安地方誌》。陽光斜斜照進來,在書頁間投下細密的紋路。中年人察覺到她的目光,指著某段文字輕聲說:“你看,這記載的革命故事,和革命公園裡的碑文能對上。”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從地方誌聊到各自的家鄉。中年人說他常年在外跑業務,每次路過長安都要去革命公園轉轉,“就像和老朋友見個麵”。九月想起昨日在公園的半日遊蕩,突然覺得那些沉默的碑文,或許真的承載著某種跨越時空的對話。
火車穿越秦嶺時,隧道接連不斷。黑暗與光明交替的瞬間,九月望著車窗裡自己忽明忽暗的倒影。曾經她總愛在火車上和陌生人攀談,聽天南地北的故事,把每個相遇都當作命運的饋贈。如今卻隻願縮在角落,看窗外的風景像默片般掠過。
第三日淩晨六點,灰蒙蒙的天空還未完全蘇醒,晚點半小時的火車終於緩緩駛入南市火車站。九月隨著擁擠的人流挪動腳步,站台的白熾燈在晨霧裡暈染成朦朧的光斑。車輪與鐵軌摩擦的刺耳聲響漸漸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行李滾輪聲和人們的交談聲。
走出站台的瞬間,早市的煙火氣洶湧而來。不遠處的攤位上,烤串在炭火上滋滋冒油,焦香混著孜然味直往鼻腔裡鑽;隔壁賣涼粉的攤主正熟練地攪拌著調料,酸辣氣息裹挾著新鮮黃瓜的清爽,勾得人食欲大動。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裡,有人喊著“剛出鍋的包子”,有人招呼著“來碗熱乎的豆腐腦”,這些熟悉的城市聲響,像一雙手輕輕摟住了她疲憊的肩膀。
“妹子,打車不?保證給你送到地兒!”拉客的出租車司機圍了上來,熱情的話語裡帶著濃重的方言。九月禮貌地搖頭拒絕,拖著行李箱走向公交站牌。金屬拉杆在地麵劃出長長的聲響,與早市的喧鬨交織在一起。站牌下已經站了不少人,有穿著工裝準備去做工的漢子,有挎著菜籃趕早市的大媽,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清晨特有的困倦與期待。
九月抬頭看著公交線路表,目光在“南市汽車站”幾個字上停留。晨風吹來,帶著些許涼意,拂起她額前的碎發。遠處的街道漸漸熱鬨起來,電動車的鈴聲、汽車的鳴笛聲、商鋪開門的卷簾聲,共同譜寫出這座城市蘇醒的樂章。她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熟悉的氣息填滿胸腔。在這煙火繚繞的清晨裡,她知道,離那個叫“家”的地方,又近了一步。
九月擠上開往汽車站的公交車時,車廂裡正播放著本地電台的早間新聞。她抓著搖晃的扶手,看著車窗外熟悉的街道向後退去。路邊的早餐攤熱氣騰騰,包子鋪的蒸籠白霧繚繞,油條在油鍋裡翻湧成金黃的浪花,上班族行色匆匆地咬著煎餅果子,這樣的市井日常讓她心裡泛起暖意。
公交車走走停停,穿過熱鬨的商業街,繞過擁堵的十字路口,一個小時後終於抵達汽車站。站內人來人往,九月隨著人流走向售票窗口,玻璃上貼著最新的班車時刻表。“花鎮,下午兩點那趟。”她掏出身份證,指尖觸到冰涼的玻璃櫃台。接過淡藍色的車票時,“南市—花鎮”幾個字清晰印在票麵上,像一道通往家的密碼。攥著車票走向候車區,九月望著電子屏上跳動的車次信息,突然覺得這薄薄的紙片,承載著比任何時候都要厚重的期待。
開往花鎮的班車在晨光中啟動,九月靠窗而坐,將額頭抵在微涼的玻璃上。陽光斜斜穿過雲層,給道路兩旁的稻田鍍上一層金紗,早起的白鷺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麵,驚起串串漣漪。她數著車窗外飛速倒退的電線杆,聽著輪胎碾過柏油路的沙沙聲,晨光裡浮動的塵埃在光柱中上下翻飛。
手機在包裡震動起來,是大嫂發來的消息:“到哪了?我和你哥準備去接你。”九月盯著亮著的屏幕,指尖懸在鍵盤上方遲遲未落。晨光透過車窗,在手機屏上投下斑駁樹影,她想起昨夜電話裡大姨念叨的“路上小心”,想起大哥說要留的那碗熱湯。猶豫片刻,她刪掉原本打下的“不用麻煩”,重新輸入:“快到花鎮車站了,你們先忙著,待會到了村口來接我一下。”發送鍵按下的瞬間,班車恰好駛過寫有“花鎮歡迎您”的路牌,晨風卷著熟悉的稻香湧進車窗。
九月踩下公交車踏板時,金屬台階在陽光下泛著灼人的溫度。她拖著行李箱拐進站台,站牌邊緣結著蛛網,褪色的線路表上,“宜城路口”幾個字被陽光曬得發白。蟬鳴聲鋪天蓋地湧來,候車亭的鐵皮頂棚在烈日下嗡嗡作響。
候車的人不多,穿碎花衫的阿婆坐在塑料凳上打盹,菜籃裡的西紅柿沾著新鮮泥土。遠處傳來公交車報站的電子音,九月踮腳張望,藍白相間的車身正轉過路口,輪胎碾過碎石路發出細碎聲響。車門打開的瞬間,空調裹挾著陳舊皮革的氣息撲麵而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將行李箱立在一旁,伸手從帆布包裡掏出零錢包。硬幣碰撞發出清脆的叮當聲,投入投幣箱時濺起小小的回響。選了後排靠窗的位置坐下,行李箱橫在腳邊。車內廣播機械地報著下一站,車窗外成片的玉米地沙沙搖晃,農舍屋頂的炊煙嫋嫋升起。
公交車碾過村口最後一個土坑時,正午的日頭正懸在頭頂。九月拖著行李箱跳下車,鞋底瞬間被曬得發燙的柏油路黏住。蟬鳴在香樟樹上炸成一片白噪音,比城市裡的更加生猛,震得人耳膜發疼。遠處曬穀場傳來脫粒機的轟鳴,混著誰家灶間飄來的柴火飯香,在熱浪裡釀出熟悉的鄉野氣息。
她把行李箱拖到歪脖子老樹下,樹蔭邊緣的光斑隨著枝葉搖晃,在石板路上織出流動的金網。手機在包裡震動,大嫂發來消息:“到哪啦?馬上到!”九月抬頭望向村口的方向,隱約看見電瓶車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下打著旋兒。
風掠過曬得低垂的稻穗,送來夾雜著泥土和稻草的暖烘烘的氣息。田埂邊的野薄荷被曬得蜷起葉片,卻依然固執地散發著清涼的香氣。九月摘下帽子扇風,望著遠處漸漸清晰的電瓶車輪廓。
這一刻,九月忽然覺得,所謂成長,或許就是學會與記憶和解。那些在火車上做過的夢,在異鄉落下的淚,都像車窗外掠過的風景,最終沉澱成生命的底色。而家,永遠是疲憊時可以停靠的港灣,是無論走多遠都牽著風箏的那根線。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