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晨的薄霧如輕紗般籠罩著整個村莊,濕氣沉沉地壓在屋簷上。大姨家後院的蘆花雞突然昂首啼鳴,撲棱著翅膀躍上牆頭,震落玉米葉尖凝結的露珠,晶瑩的水珠砸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九月被這突如其來的喧鬨聲喚醒,揉著惺忪睡眼推開窗,潮濕的空氣裹挾著泥土與草木的氣息撲麵而來,遠處的山巒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窗下,大姨正蹲在屋簷下磨刀,老舊的磨刀石泛著青灰色,與她手中那把鐮刀的寒光相互映襯。“霍霍”的磨刀聲有節奏地響起,刀刃與石頭摩擦出的火星子在薄霧中一閃而逝。
大嫂則坐在門檻上,專注地往竹籃裡墊著舊報紙,報紙上還殘留著昨日的油墨味,“得把籃底墊厚實些,不然玉米棒的須子能把竹篾都勾斷。”她輕聲念叨著,手指靈活地撫平每一處褶皺。
“九月,快來吃早飯!”大姨的喊聲穿透薄霧,帶著柴火灶特有的焦香。堂屋裡,灶台的火苗歡快地舔舐著鍋底,鐵鍋裡的紅薯粥咕嘟咕嘟冒著泡,濃稠的粥液時不時溢出,在灶台上留下深色的痕跡。蒸騰的熱氣模糊了窗戶,凝成一顆顆水珠,順著玻璃緩緩滑落。
大姨夫往灶台裡添了把乾透的玉米秸稈,劈啪作響的火星子躥起來,映得他古銅色的臉龐發亮:“今天掰玉米,可得多吃點。”他笑著說,露出一口被煙熏黃的牙齒。
九月在長凳上坐下,麵前的粗瓷碗裡盛滿了紅薯粥,幾塊紅薯沉在碗底,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她拿起剛出鍋的玉米餅,金黃的餅子還帶著玉米麵特有的顆粒感,邊緣微微焦脆,咬上一口,混著蔥花的香氣在舌尖散開。
大嫂給她碗裡夾了塊鹹鴨蛋,油汪汪的蛋黃淌出來,“玉米地蚊子多,待會兒給你噴點花露水。”大嫂叮囑道,目光中滿是關切。
二)
穿過村東頭的老樹,玉米地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在晨風裡起伏。玉米秸稈足有兩人高,寬大的葉子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葉片邊緣如鋸齒般鋒利。大姨戴著寬簷草帽,把褲腳緊緊紮在膠靴裡,“跟著我走,彆踩到壟溝裡的蚯蚓。”她一邊說著,一邊撥開眼前的玉米葉,為九月開出一條小路。
剛鑽進玉米地,熱浪裹挾著青玉米特有的清甜氣息撲麵而來。葉子劃過手臂,像細小的砂紙輕輕摩挲,九月忍不住縮了縮脖子。大姨踮起腳,撥開層層玉米葉,露出裹在淡綠色外衣裡的玉米棒。她用指甲掐了掐玉米須,見滲出乳白色的汁液,便握住玉米中部輕輕一擰,“哢嚓”一聲脆響,飽滿的玉米棒就到了手中。
“挑這種須子發黑的,才是熟透的。”大姨把玉米扔進竹籃,“去年有陣秋雨下早了,好多玉米都沒長足。”她的語氣裡帶著一絲遺憾。大嫂在另一壟忙活,竹籃碰撞玉米葉發出沙沙聲:“今年好,日頭足,雞崽子們能吃上好口糧。”她笑著回應,聲音在密不透風的玉米地裡回蕩。
九月學著大姨的樣子,伸手去掰玉米。可她剛握住玉米棒,用力一擰,鋒利的葉子就割破了虎口。鮮血滲出來,在玉米葉上暈開暗紅的斑點。“當心!”
大姨立刻從圍裙口袋掏出創可貼,那是個印著卡通圖案的小包裝,邊緣都有些磨損了,“這葉子比刀還快。”她輕輕吹了吹九月的傷口,動作輕柔得像對待一件易碎的珍寶,“記得你小時候掰玉米,把玉米須當胡子貼臉上,追著你哥哥滿院子跑。”大姨的話惹得大嫂也笑了起來,笑聲驚飛了藏在玉米葉間的麻雀。
正午的太陽把玉米地烤得發燙,葉子蔫頭耷腦地垂著,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氣。竹籃裡的玉米堆得冒尖,沉甸甸的壓得人直不起腰。
歸途的土路上,大姨夫開著三輪車“突突突”趕來,車鬥裡墊著厚厚的稻草,防止玉米被磕壞。“都上來歇會兒!”他擦著汗笑道,“我把棚子支好了,曬玉米的竹席也搬出來了。”三輪車顛簸著行駛在鄉間小路上,車鬥裡的玉米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三)
秋日的陽光斜斜地灑進院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九月搬來小板凳,在屋簷下坐下,麵前的竹筐裡堆滿了剛從地裡掰回的玉米。這些玉米裹著翠綠的外衣,須子像老爺爺的白胡須般雜亂地垂著,還沾著新鮮的泥土。
她伸手拿起一個玉米,指尖立刻觸到細密的絨毛,癢得她縮了縮手。用力一扯,帶著露水的玉米葉被撕開,露出裡麵淡黃色的內層。再剝開幾層,金燦燦的玉米棒終於展露真容,飽滿的顆粒緊密排列著,在陽光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仿佛一顆顆精心打磨的金豆子。
"又撓癢了?"大姨端著一盆井水走來,水麵上還漂著幾片薄荷葉,"快蘸著水洗洗,這絨毛最是磨人。"說著,她自己也在一旁坐下,動作利落地剝起玉米來。乾枯的玉米葉在她手中翻飛,不一會兒就露出完整的玉米棒,手法嫻熟得如同在彈奏一曲輕快的樂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九月學著大姨的樣子,把雙手浸在涼水裡,果然緩解了不少癢意。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隻聽見"沙沙"的剝玉米聲。竹筐裡的玉米漸漸減少,而屋簷下的玉米串則越掛越長,像一串串金色的簾子。
不知過了多久,夕陽給整個院子鍍上了一層蜜糖色。九月直起腰,捶了捶發酸的肩膀。此時,屋簷下已經掛滿了剝好的玉米串,金黃的玉米棒在晚風裡輕輕搖晃,相互碰撞發出細碎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首輕柔的晚安曲。
"快來嘗嘗!"大嫂的聲音從廚房傳來,帶著誘人的香氣。隻見她端著一大盆剛煮好的嫩玉米,熱氣騰騰地直往上冒。玉米還帶著翠綠的葉子,剝開時發出清脆的"哢嚓"聲,金黃的汁水跟著濺出來。
"早上掰的那茬最嫩,甜著呢!"大嫂說著,掰下一段遞給九月。玉米入口的瞬間,清甜的汁水在舌尖四溢,混合著葉子的清香,滿滿的都是陽光與土地的味道。九月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著這份秋日的饋贈,仿佛嘗到了整個夏天的陽光和雨水。
此時,隔壁院子傳來幾聲犬吠,遠處的稻田裡,收割機還在發出低沉的轟鳴。九月坐在屋簷下,啃著香甜的玉米,看著天邊的晚霞漸漸染紅了半邊天。這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隻剩下豐收的喜悅和家人相聚的溫暖,在這小小的院子裡靜靜流淌。
四)
小雨初歇,潮濕的空氣裡還浮動著泥土的腥氣,屋簷滴落的水珠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節奏。客廳裡,電視機的雪花屏剛剛泛起影像,咿咿呀呀的黃梅戲唱腔便流淌開來,與窗外的雨幕織成一張綿密的網。九月、大姨和大嫂圍坐在鋪滿報紙的竹匾旁,木桌上擺著三把鋥亮的脫粒鉗,一場關於玉米的"盛會"即將開場。
大姨將曬得乾透的玉米棒抱來,金黃的表皮在白熾燈下泛著琥珀光澤。"這聲響聽著就踏實。"她布滿老繭的手熟練地握住玉米,脫粒鉗沿著螺旋紋路輕輕一轉,"劈裡啪啦"的脆響頓時炸開,玉米粒如金色的瀑布傾瀉而下,在竹匾裡堆成小山。大嫂笑著往九月掌心塞了把鉗子:"握緊些,彆讓玉米棒打滑。"
黃梅戲正唱到精彩處,木門"吱呀"一聲被推開,王大娘裹著寒氣闖進來,藍布頭巾上還沾著細密的雨珠。"喲,熱鬨著呢!"她甩掉腳上的泥鞋,順手撈起根玉米,"我給你們帶好消息來了——隔壁村老李家的閨女考上大學啦,學的是啥農業科技!"
脫粒聲戛然而止。大姨捏著鉗子的手微微發顫,渾濁的眼睛裡泛起亮光:"這可是大喜事!以後種地都能用機器撒肥了?"王大娘用力點頭,玉米粒從她指間簌簌掉落:"可不是!人家說以後機器在地裡走一圈,比咱們彎腰乾三天都快。"
九月望著大姨被玉米葉割出無數細紋的手背,指節腫大得幾乎握不攏鉗子,裂口處還滲著淡淡的血痂。這些年,這雙手掰過多少玉米、插過多少秧苗,恐怕連大姨自己都數不清。此刻,那雙飽經風霜的手正輕輕摩挲著玉米棒,像是撫摸一件珍貴的寶物。
"咱們九月也是大學生。"大姨忽然轉頭,眼角的皺紋裡盛滿笑意,"等你畢業,教教大姨怎麼用手機種地?聽說在屏幕上點幾下,水就能自己澆到地裡?"她的語氣帶著孩童般的期待,讓九月鼻子陡然發酸。
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夕陽從雲層縫隙裡探出頭,給客廳鍍上一層溫暖的金紗。脫粒聲重新響起,與電視機裡婉轉的唱腔、女人們爽朗的笑聲交織成獨特的韻律。九月握緊脫粒鉗,看著金燦燦的玉米粒在掌心跳躍,忽然明白這些平凡的時光才是生活最珍貴的饋贈。那些關於土地、關於傳承、關於希望的故事,都藏在這一顆顆飽滿的玉米粒裡,在歲月裡靜靜閃光。
五)
晾曬玉米粒的日子,九月成了家裡最警惕的"哨兵"。清晨五點,鬨鐘還未響起,她便輕手輕腳摸黑起床,手機屏幕的冷光映著惺忪睡眼,天氣預報軟件被反複刷新得發燙。窗外的天色剛泛起魚肚白,她已披著外套站在院子裡,像個經驗老道的老農般觀察雲層走向,連螞蟻搬家的軌跡都要仔細端詳。
那日午後,天空突然陰沉下來,鉛灰色的雲層壓得極低,仿佛要把整個村莊碾碎。九月盯著手機上驟然變紅的暴雨預警,心臟猛地提到嗓子眼。狂風裹挾著沙塵呼嘯而來,曬場上的玉米粒被卷起幾丈高,在空中跳起金色的舞蹈。她大喊著衝向院子,草帽被風卷走也渾然不覺,光著腳踩過滾燙的石板路,腳底傳來鑽心的痛。
大姨夫抄起鐵鍬趕來時,九月已經把半筐玉米拽進屋簷下。豆大的雨點砸在鐵皮棚上,發出密集的鼓點聲。兩人在雨簾中來回穿梭,汗水混著雨水流進眼睛,蟄得生疼。當最後一筐玉米粒搬進倉房時,九月癱坐在地,濕透的衣衫緊貼後背,頭發淩亂地粘在臉上。
"多虧咱們九月眼尖!"大姨舉著油燈匆匆趕來,褲腿沾滿泥漿。她從褪色的圍裙口袋裡掏出塊皺巴巴的水果糖,糖紙邊緣已經發黏,"就像小時候守著曬穀場,生怕麻雀來偷食。"這句話像把鑰匙,瞬間打開九月的童年記憶。那時的她總愛搬個小板凳,坐在金黃的穀堆旁,揮舞著自製的稻草人,數著天上變幻的雲朵,驅趕那些覬覦糧食的麻雀。
接下來的日子,九月更加小心翼翼。每當陽光露頭,她便立刻將玉米粒攤開,用木耙仔細翻動,確保每一顆都能均勻受熱;傍晚時分,又雷打不動地將玉米粒收攏,蓋上防水布。經過十幾天的反複晾曬,玉米粒終於變得乾燥堅硬,相互碰撞時發出清脆的聲響。
裝袋封存那天,九月站在倉房門口,看著大姨夫將最後一袋玉米碼好。門縫裡透出的微光中,成袋的玉米粒堆成金色的小山,在昏暗的空間裡泛著柔和的光澤。空氣中彌漫著乾燥的穀物香氣,混著倉房裡陳年的稻草味,那是土地最醇厚的饋贈。九月深吸一口氣,仿佛聞到了春日的播種、夏日的耕耘,還有無數個守護豐收的日夜。
月光爬上屋簷的夜晚,九月又坐在老槐樹下。遠處的玉米地在夜色中靜穆如墨,偶爾傳來幾聲蟲鳴,為這寂靜的夜晚增添了一絲生機。她想起掰玉米時葉片的摩挲,脫粒時玉米粒的跳躍,還有全家人圍坐勞作的歡聲笑語。這些瑣碎的日常,早已織成最溫暖的網,將她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成為她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喜歡我們都是九零後請大家收藏:()我們都是九零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