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夜衛的密探經過多日偵查,終於在鹽商宅邸的地窖裡,搜出了大量偽造的鹽引和賬本。當關鍵證人——鹽商的賬房先生被帶到謝淵麵前時,他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身上布滿傷痕,氣息微弱。
“大人...這是他們分贓的記錄...”老人艱難地咳出一口血,染紅了衣襟,“陳顯文拿四成,周弘文三成,還有鎮刑司...”話未說完,便氣絕身亡。
謝淵展開文書,上麵詳細記錄著從決堤策劃到鹽引倒賣的全過程。每一個字,都像一把利刃,剖開了官商勾結的黑幕。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與悲痛,為那些因這些貪官汙吏而受苦受難的百姓感到痛心。
三日後的早朝,謝淵將所有證據鋪滿丹墀。德佑帝看著那些帶血的賬本、偽造的文書,龍顏大怒,拍案而起:“著刑部、鎮刑司、玄夜衛三司會審,涉案官員,一個都不許放過!”
舞弊案雖破,但謝淵深知,鹽政不改革,隱患仍在。他召集六部官員、鹽商代表、漕幫頭目,在工部衙門商議新的鹽政條例。
會議室內,氣氛緊張而壓抑。“謝大人,這‘官督商銷’之法,怕是斷了我等生路!”一位鹽商代表拍案而起,臉上的肥肉隨著動作顫動,眼神中滿是不滿與威脅。
謝淵不慌不忙地鋪開《大吳鹽法沿革圖》,手指劃過元興年間的鹽引製度,語氣沉穩而有力:“元興帝時,鹽引皆由官府監製,商民兩便。”他舉起查獲的偽造鹽引,表情嚴肅,“如今私造泛濫,正是因監管缺失。”
“讓漕幫參與押運?”某位禦史冷笑一聲,眼中滿是輕蔑,“一群粗鄙之人,懂什麼鹽政?”
漕幫老幫主拄著拐杖緩緩站起,布滿老繭的手重重拍在桌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我漕幫走南闖北,最恨的就是這些黑心鹽商!去年那批私鹽,害得多少百姓水腫!”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經過半月的激烈辯論,《新鹽政法十二款》初稿終於完成。從鹽引監製到漕運監管,每一條款都直指積弊,凝聚著眾人的智慧與心血。
謝淵將十二款條例鋪在書房長案,桌上擺滿了各種典籍和參考資料。他手持狼毫,在宣紙上反複斟酌,每寫下一個字,都仿佛在為大吳的鹽政未來奠定基石。每一條款,都凝聚著無數人的血淚,承載著他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與擔當。
其一官監製鹽引:鹽引由戶部統一印製,加蓋戶部、工部、禮部三重官印,每一張鹽引都進行詳細編號並登記造冊,確保可追溯;
其二漕督押運:漕幫與玄夜衛聯合押運鹽船,沿途每隔百裡設一處查驗點,共設十三處,嚴格檢查鹽船貨物;
其三定價公示:鹽價由三司戶部、工部、都察院)共同核定,每月初一在各州縣顯眼處張榜公布,接受百姓監督;
其四連坐追責:私造鹽引者,不僅本人全家充軍,其保人也將一同治罪,以儆效尤;
其五商稅透明:鹽商納稅需開具三聯憑證,分彆由鹽商、官府、百姓留存,百姓可隨時到官府查驗;
其六災年調控:遇災年,官府以平價售鹽,虧損部分由預備倉的儲備資金進行補貼;
其七耆老監督:各鹽場挑選三名德高望重的耆老,參與收鹽、驗質等關鍵環節,賦予他們監督權力;
其八漕船編號:所有鹽船都要登記造冊,船體醒目位置烙印獨特編號,便於識彆和管理;
其九密報重賞:鼓勵百姓舉報私鹽,一經查實,按繳獲私鹽價值的三成給予舉報人獎賞;
其十定期稽查:鹽運使每季度對鹽場、漕運進行巡查,巡查結果詳細上報朝廷;
其十一追責終身:鹽政官員即使退休致仕後,若被查出在職期間有違法亂紀行為,仍可追究其責任;
其十二刻石為證:新鹽政法刻石立碑,立於各鹽場、漕運碼頭等重要場所,永為遵循。
德佑十三年秋,第一塊《新鹽政法十二款》石碑在揚州鹽場落成。石碑高大雄偉,莊嚴肅穆。謝淵親自將朱砂填入碑文字跡,紅色如血,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苦難與艱辛,也象征著新製度的誕生。
“大人,碑陰刻什麼?”石匠恭敬地問道。
謝淵望著遠處運鹽的漕船,眼神堅定而深邃,沉聲道:“把陳顯文、周弘文等人的罪行刻上去,還有那些因私鹽受害的百姓名字。”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讓後世知道,犯我鹽政者,雖遠必誅!”
新規推行初期,阻力重重。一些鹽商妄圖通過行賄來逃避新規的約束,卻被謝淵堅決抵製。他命人將行賄的黃金熔成“貪”字,高懸於城門之上,以警示眾人。在謝淵的鐵腕手段下,漸漸地,私鹽絕跡,漕運暢通,百姓終於能吃上平價鹽,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片尾
數年後,大吳鹽政清明,漕運繁榮。各地鹽場、碼頭前的石碑上,十二款條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些石碑不僅是製度的象征,更是謝淵功績的見證。
謝淵站在濟寧漕運碼頭,看著滿載鹽引的船隻揚帆起航,聽著纖夫們有力的號子聲,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曾經的漕運梗阻、鹽政混亂已成為過去,如今的大吳,鹽運暢通,百姓安居樂業。
李正匆匆趕來,手中拿著八百裡加急奏折,臉上洋溢著喜悅:“大人,陛下收到五十州府奏折,懇請將新鹽政法定為永製!”
謝淵撫摸著石碑上的文字,指尖劃過“官督商銷”“耆老監督”等字眼,感慨萬千:“去回稟陛下,隻要大吳還有百姓,這十二款,便要刻在每一座鹽場,刻在每一個官員的心裡。”夕陽西下,餘暉為石碑鍍上金邊,那些文字,仿佛永遠守護著天下的鹽運暢通、百姓安康,也將謝淵的功績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
卷尾
太史公曰:觀謝淵追查決堤真相,可知利欲熏心者,敢毀國之命脈;忠君愛民者,願剖赤子之心。其以密信為刃,剖開官商勾結之黑幕;以鹽法為盾,守護漕運民生之根基。十二款新規,字字泣血;半載追查,步步驚心。
謝公之智,在於見微知著,抽絲剝繭;謝公之勇,在於不畏強權,九死無悔。此役也,非獨破一樁驚天大案,更開鹽政漕運之新章。然政通人和,道阻且長;國泰民安,需代代守望。謝公之精神,如運河之水,川流不息;謝公之德政,似泰山之巔,亙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