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帝的手指在龍案上急促地敲擊著,神色凝重:“謝卿所言,可有真憑實據?”
“有!”謝淵毫不猶豫地從懷中取出密信,信紙邊緣還留著河水浸泡的痕跡,“這是河道總督與晉王的往來書信,白紙黑字寫著‘借河患牟利,事後分贓’!”陳顯文看著密信,蟒袍不自覺地微微顫抖,手中的笏板“當啷”一聲掉落在地。
深夜,謝府被重重黑影包圍,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夫人臉色蒼白,顫抖著遞來一封信。信紙上,用朱砂畫著滴血的鐵犀圖案,旁邊放著幼子的平安鎖,透著一股陰森的威脅意味。
“老爺,他們……”夫人的聲音哽咽,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充滿了恐懼與擔憂。
謝淵心疼地將妻兒緊緊摟入懷中,感受到夫人後背的冷汗早已浸透了綢緞。他輕聲安慰道:“明日一早,你就帶孩子去武當山。”他溫柔地輕撫夫人鬢角的白發,“記得把書房暗格裡的《河防要覽》帶上。”
與此同時,說客們接二連三地來到謝府。某位侍郎滿臉堆笑,提著裝滿金條的檀木匣:“謝大人,得饒人處且饒人……”話還沒說完,就被謝淵憤怒地擲出的硯台砸中額頭。
謝淵站在階前,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眼神堅定地說道:“告訴晉王,我的烏紗帽,要用百姓的安寧來換!”
鑄鐵坊內,老周蹲在鐵犀模前,盯著即將合模的犀足,眉頭緊緊皺起,滿臉憂慮:“大人,這犀足要是按平常那樣鑄造,日後怕是難以辨彆真偽。”
謝淵盯著熊熊燃燒的熔爐,火光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眼神愈發堅定:“在足底刻上‘永鎮奸佞’四字,將它深埋堤基,讓那些奸佞之徒永無翻身之日!”
老周重重地點了點頭,抄起刻刀便開始工作。火星四濺中,“永鎮奸佞”四個小字逐漸成型。他抹了把臉上的汗水,笑著說:“當年李冰修都江堰,在石人身上刻下‘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咱這鐵犀,也要讓後人知道,到底是誰在禍亂河防!”
合模時,謝淵親自將《治河奏疏》副本放入犀腹。當滾燙的鐵水注入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黃河安瀾,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
立春當日,黃河岸邊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觀禮的百姓。謝淵身著素服,手持祭文,聲音莊重:“維德佑十三年,某敢昭告於河伯:今鑄鐵犀,以鎮河妖;以金生水,水得金而止……”
隨著號子聲響起,眾人齊心協力,萬斤鐵犀緩緩沉入決口處。就在鐵犀即將沒入水麵的關鍵時刻,鎮刑司的人馬突然出現。張明德騎著高頭大馬,手中揮舞著矯詔,大聲喊道:“謝淵私鑄鐵器,意圖謀反,即刻拿下!”
謝淵站在堤岸上,望著漸漸下沉的鐵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張明德,你晚了!”他轉身麵向百姓,高聲喊道,“此鐵犀腹內藏著治河奏疏,還有晉王舞弊的證據!等春汛過後,真相自會大白於天下!”
混亂中,老周突然怒目圓睜,衝向張明德,手中的刻刀直刺對方咽喉,怒吼道:“還我河工性命!”然而,他很快就被緹騎圍住,當場斬殺。但他那充滿憤怒與不甘的模樣,永遠地定格在了百姓心中。
玄夜衛經過半月的秘密偵查,終於在晉王莊園的地窖裡,搜出了大量私鑄兵器和往來賬冊。當關鍵證人——河道總督的師爺被帶到謝淵麵前時,他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卻仍死死攥著一卷血書。
“大人……這是他們分贓的記錄……”老人艱難地咳出一口血,染紅了衣襟,“晉王拿六成,陳顯文三成,還有鎮刑司……”話未說完,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謝淵展開文書,上麵詳細記錄著從偷工減料到決堤牟利的全過程。每一個字,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剖開了官商勾結的黑暗內幕。
三日後的早朝,謝淵將所有證據鋪滿丹墀。德佑帝看著那些帶血的賬冊、偽造的文書,龍顏大怒,拍案而起:“著刑部、鎮刑司、玄夜衛三司會審,涉案官員,一個都不許放過!”
舞弊案終於塵埃落定,但謝淵深知,河防之事刻不容緩,必須進行徹底改革。在工部衙門,六部官員圍繞著河防新政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謝大人,鑄鐵犀耗費巨大,如此下去,如何能長久維持?”某位禦史皺著眉頭,滿臉擔憂。
謝淵不慌不忙地鋪開《大吳河防圖》,手指沿著黃河沿線劃過:“鑄鐵犀並非迷信之舉,實則是為了固堤。”他舉起鐵犀殘片,認真解釋道,“此鐵含硫量高,雖然容易生鏽,但質地堅硬,嵌入堤基,可保百年無憂。”
“那百姓參與修堤一事又該如何安排……”
“就按照宋製‘以工代賑’!”謝淵語氣堅定,鏗鏘有力,“讓百姓出力修堤,朝廷提供糧食作為報酬,這樣既能修繕堤壩,又能賑濟災民,一舉兩得!”
經過一個多月的商議和修改,《河防十二律》初稿終於完成。從物料的嚴格監管到工程的規範驗收,每一條款都直指河防多年來的積弊。
黃河在鐵犀的“守護”下,再未發生決堤之災。岸邊的鐵犀在陽光下閃爍著古樸的光芒,足底“永鎮奸佞”四個字雖已鏽跡斑斑,卻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默默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謝淵站在新修的堅固堤壩上,看著往來如織的漕船,聽著百姓們幸福的歡聲笑語,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這時,李正匆匆趕來,手中拿著八百裡加急奏折,興奮地說道:“大人,陛下收到七十二州府的奏折,紛紛懇請將《河防十二律》定為永製!”
謝淵輕輕撫摸著鐵犀粗糙的脊背,感慨萬千:“去回稟陛下,隻要黃河水還在流淌,這鐵犀就會一直守著堤壩,這河防律例,也會一直護佑著百姓。”夕陽西下,餘暉為鐵犀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它宛如一位忠誠的衛士,永遠守護著大吳的安寧與繁榮。
卷尾
太史公曰:觀謝淵鑄鐵犀鎮河,可知治河之難,難在人心;除弊之艱,艱在權貴。其以古法為引,鑄鐵犀以固堤;以奏疏為刃,剖奸佞之黑幕。十二律例,字字關情;萬斤鐵犀,念念在民。
謝公之智,在於古為今用,因地製宜;謝公之勇,在於不畏強權,九死無悔。此役也,非獨鑄一鐵犀,更立河防之新規;非獨破一樁貪案,更樹吏治之典範。然河防之路,道阻且長;清明之治,需代代守望。謝公之精神,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謝公之德政,似鐵犀之軀,亙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