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突然指著醫正:"此人去年因受賄被革職,"他的朝珠撞出脆響,"供詞不足為信!"謝淵卻早有準備,讓人傳來宣府知府,知府證實醫正確實是被鎮刑司構陷,隻因他前年查驗出鎮刑司用票號洗錢的證據。
"尚書大人倒是清楚醫正的底細,"謝淵的語氣帶著嘲諷,"莫非去年構陷他的人,"頓了頓,"就是大人?"兵部尚書的臉瞬間漲紅,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他去年確實收了鎮刑司的好處,參與了對醫正的彈劾。
左副都禦史趁機附和:"驗屍已畢,不如將人犯移交三法司審理。"謝淵卻冷笑:"移交到你們的人手裡,怕是連朱砂都能換成普通紅土。"他知道,三法司中有不少馮指揮使的親信,移交就意味著前功儘棄。
鎮刑司指揮僉事帶著緹騎撞開暖閣大門時,謝淵正將朱砂樣本和供詞封入防水油布。"奉馮大人令,"僉事的繡春刀指著謝淵,"提審所有涉案人犯!"緹騎的刀鞘上,飛鷹紋在燭火下泛著寒光,與朱砂顆粒裡的暗紋如出一轍。
"都察院正在辦案,"謝淵將油布交給林縛,"誰敢動?"按照《大吳官製》,都察院與鎮刑司同級,緹騎不得在禦史辦案時抓人。僉事卻不管不顧,揮刀就要搶奪證物,林縛拔刀相護,刀光在暖閣中劃出冷弧。
混亂中,醫正突然衝向火盆,想燒毀那卷朱砂秘法,謝淵眼疾手快,一腳將火盆踢翻,火星濺在醫正的袍角,燒出的破洞處,露出裡麵藏著的泰和號銀票——那是他收的封口費,此刻卻成了自己參與洗錢的鐵證。
謝淵讓人取來三樣本:蕭顯掌心的朱砂、泰和號銀票上的朱砂、王林私礦的礦砂。經過醫正的反複核驗,三者的硫含量、色澤、顆粒形狀完全一致,尤其是飛鷹紋的缺口,如同出自同一模子。
"從礦砂到朱砂,"謝淵的指節叩著案上的樣本,"從票號到王府,"他的目光掃過代王,"這條產業鏈環環相扣,"頓了頓,"殺蕭顯的,不是某個人,是這張用朱砂和白銀織成的網。"
代王的臉色灰敗如死灰,他知道再狡辯也無濟於事。那些嵌入朱砂的飛鷹紋,就像一個個血寫的"罪"字,將他牢牢釘在恥辱柱上。
在鐵證麵前,泰和號掌櫃、出納、醫正的供詞終於形成閉環:代王利用馬政司的名義,讓泰和號為瓦剌洗錢;蕭顯發現後試圖勒索,反被滅口;所用的九轉朱砂,由王林私礦提供礦砂,鎮刑司提供毒藥,泰和號負責製作。
"這朱砂,"謝淵拿起最後一點樣本,在燭火下端詳,"不僅是防偽印記,"冷聲道,"更是你們通敵的烙印。"他讓人將所有證物封存,準備連夜送往京城,呈給德佑帝禦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縛在整理證物時,發現蕭顯的指甲縫裡除了朱砂,還有一點金箔——那是泰和號最高級彆的銀票才有的防偽標記,說明百戶死前確實拿到了高額封口費,也證明他掌握的證據足以讓對方付出巨大代價。
謝淵讓林縛帶著油布包裹的證物,從王府密道突圍,自己則留在暖閣與緹騎周旋。"記住,"他拍著林縛的肩膀,"這些證物比我們的性命還重要,"目光望向窗外的風雪,"一定要送到陛下手裡。"
林縛點點頭,借著夜色和風雪的掩護,消失在王府的密道中。暖閣裡,謝淵與緹騎的對峙仍在繼續,他知道,隻要證物能安全送出,這場博弈就已經贏了一半。代王坐在角落裡,看著地上的朱砂痕跡,終於明白自己精心編織的一切,終究敗給了一點暗紅的粉末。
謝淵在給德佑帝的奏折中,建議修訂《洗冤錄》,將"九轉朱砂驗毒法"納入其中,規定所有票號的防偽朱砂需由戶部、都察院、工部三司聯合監製,每批朱砂都要留樣存檔,鷹紋模子由工部統一保管。
"毒可藏於細微,法必見於毫厘,"他在奏折中寫道,"此次若非蕭顯死死攥著那點朱砂,不知還要多少忠魂蒙冤。"德佑帝準奏,並命謝淵主持票號整頓,徹底清查泰和號及其關聯票號的賬目。
醫正因戴罪立功被恢複官職,他在《刑驗新錄》中詳細記載了九轉朱砂的辨識方法,扉頁上寫著:"醫者仁心,驗者公心,心不正,則痕難辨。"
泰和號被查封後,朝廷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票號清查,發現共有七家晉商票號使用私製朱砂,其中五家與鎮刑司、代王府有牽連。謝淵奏請設立"票號監理司",由都察院派官常駐,所有大額交易需報監理司備案,防偽朱砂的使用需登記在冊。
"票號者,國之財脈也,"謝淵在票號監理司的石碑上題字,"脈通則國興,脈濁則國危。"他還讓人將蕭顯的勘驗筆記刻在石碑背麵,警示後人查案需細致入微,不可放過任何一點痕跡。
林縛在整理泰和號的舊賬時,發現了一本捐贈記錄,蕭顯每年都匿名給邊軍遺孤捐錢,數額不多,卻從未間斷。"他不僅是個好百戶,"林縛的眼眶有些濕潤,"還是個好人。"
片尾
代王府暖閣的青磚後來被撬起,送往都察院的"罪證館"展出,上麵的朱砂痕跡被透明琉璃覆蓋,旁邊標注著"九轉朱砂,飛鷹暗紋,通敵鐵證"。前來參觀的官員都會駐足良久,看著那點暗紅的痕跡,想起那個在驗屍台上才得以開口說話的百戶。
謝淵時常會拿出那枚朱砂樣本,在燈下端詳:"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犯罪,"他對身邊的年輕禦史說,"隻有不夠細致的勘驗,"指尖劃過鷹紋的缺口,"就像這缺口,"頓了頓,"再狡猾的狐狸,也總會留下尾巴。"
風雪漸漸停了,天邊露出一絲魚肚白,暖閣的窗紙上,仿佛還映著蕭顯最後攥緊拳頭的身影,那是一個忠魂用生命留下的最後呐喊。
卷尾
《大吳刑案誌》載:"蕭顯案,以朱砂破局,號洗錢、代王通敵之秘,實乃以微末見宏局之典範。"夫刑者,形也;驗者,言也;言者,心也。心不正,則形雖存而言難明;心若正,則形雖微而言可辨。謝淵之後,都察院驗屍必帶"朱砂驗毒盒",盒上刻著"慎微"二字,蓋以蕭顯案為戒也。宣化的雪年複一年落下,卻蓋不住青磚上的暗紅痕跡,就像公道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被掩埋。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