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祖訓猶存征漠北,臣心共赴靖邊隅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460章 祖訓猶存征漠北,臣心共赴靖邊隅

第460章 祖訓猶存征漠北,臣心共赴靖邊隅(2 / 2)

北風卷著他的聲音往遠處飄去,連午門外擺攤的小販、守城的禁軍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靜靜聽著。陽光終於掙開雲層,照在明黃的詔書綢緞上,反射出一片溫暖的金光,仿佛要將這“共守國門”的誓言,鍍進每個大吳子民的心裡。詔書繼續宣讀,回溯太祖蕭武“鄱陽湖身先士卒”、元興帝蕭玨“五征漠北護邊疆”的先例,字字鏗鏘:“祖宗以馬背上得江山,非因坐守暖閣,而因‘親冒矢石、與士卒同甘苦’。今大同衛危在旦夕,邊軍血灑疆場,朕豈能安坐京師?故決定親率六師,北出居庸,與大同衛將士共守國門,蕩平北元,還我大吳河山!”

讀到此處,李默提高了聲調,聲音裡帶著激昂:“朕在此立誓:親征期間,京營由定國公徐昌統領,太子監國,凡軍國要務,需‘太子與徐公同署’方可施行;邊軍糧草由江南鹽稅加急轉運,通州倉短缺之糧,朕私人內庫補之;凡貪墨軍餉、阻撓親征者,無論勳貴官吏,立斬無赦!”

廣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士兵們舉著長槍高呼“陛下萬歲”,百姓們跟著呐喊,聲浪蓋過了北風的呼嘯。有白發老者捧著自家子弟的邊軍令牌,對著詔書方向磕頭,嘴裡念叨著“終於有救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堂之上,百官聽完詔書宣讀,反應卻各不相同。定國公徐昌等武將滿麵紅光,跪地高呼“陛下聖明”——他們盼親征已久,早看不慣勳貴貪腐誤國;曾阻撓親征的幾位勳貴則臉色複雜,有的低頭不語,有的強裝鎮定跟著表態,心裡卻在打鼓:詔書中“貪墨立斬”的話,分明是衝著他們來的。

隆平侯張信的族侄剛因冒領冬衣被抓,他此刻額頭上全是冷汗,膝蓋在冰涼的金磚上磨得生疼,卻不敢有絲毫異動。他偷偷瞟向吏部尚書王晏,對方曾是王林的同黨,此刻正閉目養神,手指卻在朝服下擺下悄悄掐著算珠——不知是在算自己的贓款能否藏住,還是在算親征大軍的糧草缺口。

詔書傳入詔獄時,王林正靠在牢門內側曬太陽。牢門上方的鐵窗透進一縷微光,照在他枯瘦的手上,他看著指甲縫裡的汙垢,嘴角還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他總覺得,蕭桓的親征不過是虛張聲勢,隻要勳貴們在大軍開拔後鬨起來,詔書終究會變成一紙空文。

當獄卒念到“凡貪墨軍餉、阻撓親征者,無論勳貴官吏,立斬無赦”時,王林臉上的笑意瞬間僵住。他猛地抬頭,盯著獄卒手中的詔書謄抄本,聲音發顫:“你再說一遍?詔書裡說沒說……說沒說鎮刑司的舊案?”

獄卒冷笑一聲:“何止鎮刑司?連你倒賣戰馬給北元的賬冊,都寫進附頁了,陛下說‘親征歸來,必徹查到底’。”說罷,將謄抄本扔在地上,轉身離去。

王林看著地上的詔書,上麵“與邊軍共守國門”的字樣刺得他眼睛生疼。他忽然明白了,蕭桓的親征從來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借著邊軍的血、借著百姓的盼,來清算朝堂的膿瘡。他那些藏在鎮刑司的贓款、那些與勳貴勾結的證據,終究躲不過去。

詔書頒布後,京師的氣氛徹底變了。玄夜衛根據詔書附頁的罪證清單,在京郊莊園起獲趙承私藏的三萬石軍糧,當眾分發給邊軍家眷;戶部尚書李嵩因“虛報損耗”被罷官,由謝淵舉薦的廉吏接任,江南鹽稅的轉運單很快送到通州倉,糧草短缺的問題迎刃而解。

京營將士更是士氣高漲,原本因勳貴子弟吃空額而渙散的軍紀,在詔書“凡立功者,不論出身皆有獎”的激勵下,變得嚴明起來。周驥的先鋒營傳來捷報:已過八達嶺,沿途百姓自發送糧草,連曾被北元騷擾的村落都組織了民壯,要隨大軍一起北上。

蕭桓在禦書房看著各地送來的反饋,指尖輕撫詔書的朱批處。謝淵走進來時,見他正對著周毅的血書出神,案上還放著王林的罪證賬冊。“陛下,邊鎮衛所都傳來回執,說將士們聽聞詔書內容,都在城牆上高呼‘誓死護國門’。”謝淵躬身稟報,“玄夜衛在宣府衛抓到兩個試圖給北元報信的鎮刑司舊吏,搜出的密信裡,還提王林讓他們‘焚邊倉遲滯大軍’。”

蕭桓抬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民心、軍心,這才是大吳的根基。”他拿起詔書副本,遞給謝淵,“你看這裡——‘朕在,則國門在’,不是朕要逞匹夫之勇,是要讓邊軍知道,朝廷沒有忘了他們,朕沒有忘了他們。”

謝淵接過詔書,隻見朱批的墨跡力透紙背,仿佛能看到蕭桓落筆時的決心。“陛下的這份心,邊軍會懂,百姓也會懂。”

夜幕降臨時,王林在詔獄裡徹底崩潰了。他聽聞鎮刑司舊吏被抓、糧草起獲,知道自己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獄卒說,他對著南牆哭了很久,嘴裡反複念叨“我不該貪那戰馬的銀子”“不該信勳貴們的承諾”。到後半夜,哭聲停了,牢裡隻剩下死寂——那個攪動京師暗流的毒瘤,終於在親征詔書的光芒下,露出了絕望的底色。

而此時的京師街頭,家家戶戶門前掛起了燈籠,燈籠上寫著“護我河山”“大軍凱旋”的字樣。孩子們在雪地裡追逐,嘴裡唱著新編的歌謠:“龍旗指北疆,陛下親征忙,邊軍不再苦,糧草堆滿倉……”歌聲在寒風中飄遠,像在為即將出征的大軍送行。

誓師前一夜,蕭桓將親征詔書的正本收入錦囊,與周毅的血書放在一起。李德全進來稟報:“陛下,龍旗已備好,明日卯時,午門廣場的三軍將士就等您檢閱了。”

蕭桓點頭,望向窗外的星空。北風依舊凜冽,但天邊已隱隱透出魚肚白。他知道,明日的龍旗一旦升起,不僅要驅散北疆的風雪,更要掃儘朝堂的陰霾。這份親征詔書,是戰書,是承諾,更是大吳走向清明的開端。

片尾

親征詔書的頒布,如一道驚雷劈開京師的陰霾。邊軍士氣大振,百姓人心安定,貪腐的勳貴與鎮刑司舊部惶惶不可終日,玄夜衛按詔書罪證清單穩步清剿,京師呈現出久違的清明。王林在詔獄徹底絕望,其黨羽被連根拔起,再無翻盤可能。午門廣場上,三軍將士已列陣待發,龍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隻待誓師號角吹響,便隨蕭桓北出居庸,去赴那場與邊軍共守國門的約定。

卷尾

《大吳史?德佑實錄》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帝頒親征詔書於午門,詔曰:‘朕在,則國門在;親征,則邊軍安。’引太祖、元興帝親征先例,明‘貪墨立斬’之令,安撫軍民,震懾奸佞。詔書既頒,邊軍振臂高呼,京師百姓夾道相慶,貪腐勳貴皆斂跡。

論曰:‘親征詔書非僅軍事之檄,實乃政治之綱。蕭桓以血書明邊軍苦,以朱批示反腐決,借親征之名,行革新之實。其‘與邊軍共守國門’之語,振民心而凝士氣;‘貪墨立斬’之令,清吏治而肅朝綱。王林之絕望,勳貴之斂跡,皆為此詔之效。可見帝王之詔,重不在文辭,在民心所向;親征之勇,重不在衝鋒,在上下同心。’

德佑二十九年十一月三十,午門廣場積雪未消,三軍將士披甲列陣,隻待明日誓師,龍旗直指北疆。)”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雌洗白太會撩,獸夫日日修羅場 全世界都是演員 大楚悍卒 遇見你,何其幸運 崩壞,鏡流的王者大師兄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生育值0?惡雌退婚後被爭搶瘋了 帶著空間養獸夫,惡雌成了萬人迷 圍爐三國 另類的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