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唯有丹心昭日月,清霜猶照鬢邊斑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471章 唯有丹心昭日月,清霜猶照鬢邊斑

第471章 唯有丹心昭日月,清霜猶照鬢邊斑(2 / 2)

謝淵接過賬冊翻開,紙頁沙沙作響,上麵的字跡雖不工整卻一筆一劃極認真,“修城工匠工錢”欄下,每個名字旁都按著鮮紅的指印,旁邊還注著“十月初三發放,匠人趙大等五人親領”的小字。他指尖拂過指印,抬頭看向趙文遠:“趙知州袖口磨破了,怎不換件新袍?”趙文遠坦然一笑,抬手理了理袖口:“去年冬防修城,州衙經費都用在了工匠工錢上,臣這官袍還能穿,就不必浪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蕭桓忽然開口,目光裡帶著審視:“朔州、代州都在虛報,你為何獨獨如實呈報?就不怕落個‘政績平平’的名聲?”趙文遠躬身更深,聲音裡添了幾分鄭重:“臣父曾是大同衛的老兵,永樂年間守過居庸關,臨終前說‘當官的手裡過的是百姓的血汗,欺瞞一時,百姓的眼睛卻盯一世’。陛下親征是為護邊民周全,臣若為虛名虛報,對不起那些守城凍斃的弟兄,更對不起忻州嗷嗷待哺的百姓。”

話音剛落,道旁忽然傳來抽泣聲。一個拄著拐杖的老工匠從樹後走出,渾濁的眼睛望著趙文遠,聲音顫抖:“陛下!趙知州是好官啊!去年修城,俺們工匠每日能領三個白麵饃,工錢一文不少,他自己卻啃乾餅子監工,這補丁袍就是那時候磨破的!”周圍不知何時聚攏了十餘個百姓,紛紛跪地高呼:“趙知州清廉!求陛下重賞!”

蕭桓望著趙文遠坦然的眼神,又瞥向遠處囚車裡縮著脖子的李謙、張霖,心中五味雜陳。陽光穿過槐樹葉落在賬冊的指印上,鮮紅得刺眼,像是在無聲訴說著民心向背。這班師路上,既有貪官汙吏的醜態百出,也有清官廉吏的風骨錚錚,這才是真實的吏治——泥沙俱下,卻總有微光穿透陰霾,在百姓的呼聲裡,在賬冊的指印間,生生不息。

太原府是班師途中的重鎮,知府劉成早已率屬官迎出城外。他不像李謙、張霖那般諂媚,隻躬身道:“陛下一路辛勞,太原備了薄宴,供陛下與將士們歇息。”蕭桓注意到他腰間玉帶是舊的,官袍領口磨得發白,倒有幾分清官模樣。

宴席上,劉成談的都是邊務:“大同衛屯田需增農具,臣已備了千副鐵犁;邊軍冬衣需加厚,臣讓裁縫鋪趕製了棉絮……”謝淵忽然開口:“劉知府,張霖說你借了他的冬防銀,可有此事?”

劉成放下酒杯,神色平靜:“是。去年太原遭蝗災,百姓餓死不少,臣挪用冬防銀買糧賑災,本想秋收後補上,卻沒想張霖會用來虛報。”他從袖中取出賑災賬冊,“每筆用度都有鄉紳見證,臣願領‘挪用軍款’之罪,但絕無中飽私囊。”

蕭桓接過賬冊,見上麵密密麻麻記著領糧人的姓名手印,墨跡帶著雨水衝刷的痕跡,顯然是在災荒中倉促記錄的。他望向窗外,太原城的燈火星星點點,心中忽然明了——官場上的黑白,從不是非黑即白,有的挪用公款是貪腐,有的卻是救民於水火,這班師路上的“查弊”,更需辨明初心。

班師行至保定府,玄夜衛已查清沿途弊案:朔州李謙虛報修城款,流放三千裡;代州張霖以陳糧充新糧,杖一百後貶為驛丞;太原劉成挪用軍款賑災,功過相抵,罰俸一年;另有七名包庇的州縣官,皆降級調用。追回的贓銀五千兩,蕭桓下令當場分發給沿途受貪腐所害的百姓。

領銀的百姓捧著銀子,有人哭著給蕭桓磕頭:“陛下替俺們做主了!”蕭桓扶起老者,心中卻無半分喜悅。他對謝淵道:“這一路查下來,才知‘官官相護’早已成風。李謙靠張霖遮掩,張霖靠劉成兜底,若非親查,這些弊政不知要瞞到何時。”

謝淵望著遠處整裝待發的大軍,輕聲道:“《大吳會典》載‘班師查弊,三年一循’,但地方官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臣以為,當設‘巡按禦史’,專查沿途吏治,不受地方官節製。”蕭桓點頭,指尖在禦案上寫下“巡按”二字,墨色深重——班師不僅是凱旋,更是整頓吏治的開始。

距京師隻剩一日路程,沿途百姓越發密集。有老兵拄著拐杖追著軍車跑,哭喊著:“陛下還記得大同衛凍死的弟兄嗎?他們的家人領到撫恤金了!”有婦人抱著孩子跪在道旁,孩子手裡舉著“謝君恩”的布條,布條洗得發白,卻字字清晰。

蕭桓掀開車簾,望著黑壓壓的百姓,眼眶發熱。他想起北狩時的漠北寒夜,想起德勝門的血戰,想起南宮的孤寂,此刻才真切感受到,這班師路上的歡呼,不僅是對勝利的慶祝,更是對“吏治清明”的期盼。謝淵在旁輕聲道:“陛下,玄夜衛查到,李謙的同黨在京師散布‘陛下班師苛待地方官’的流言,想阻撓巡按禦史之製。”

蕭桓冷笑一聲:“讓他們去說。《大吳律?誹謗篇》載‘造謠惑眾者,杖五十’,玄夜衛盯緊了,回京就辦。”車簾落下,隔絕了外麵的歡呼,他望著案上的巡按禦史章程,心中清楚——班師隻是終點,肅清積弊的路,才剛剛開始。

九月十五,大軍抵達京師外城。永定門城樓掛著“歡迎王師”的匾額,文武百官列隊迎候,玄夜衛緹騎押著李謙、張霖等貪官走在隊伍末尾,百姓的唾罵聲此起彼伏。蕭桓翻身下馬,接過謝淵遞來的《班師查弊疏》,疏上寫著:“沿途查貪腐案七起,追回贓銀五千兩,貶斥官員十二人,舉薦清官三人,擬設巡按禦史五員,分駐九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望著午門的方向,陽光灑在“大吳”軍旗上,泛著金光。百姓的歡呼還在耳邊,貪官的哭嚎也未遠去,這班師路上的種種,像一麵鏡子,照出吏治的清明與汙濁,人心的赤誠與虛偽。謝淵輕聲道:“陛下,該入宮了。”

蕭桓點頭,邁步走向宮門,每一步都走得沉穩。他知道,親征班師的結束,是另一場“治政”的開始——護百姓安寧,清官場積弊,這才是他身為帝王,最該守護的“江山”。

片尾

《大吳會典?班師製》載:“德佑二十二年秋,蕭桓親征班師,‘沿途七州十二縣,查貪腐案七起’,‘貶斥知州二人,革職糧吏九人’,‘追回贓銀五千兩,皆返還邊軍’。帝‘感吏治之弊’,‘創巡按禦史製,專查沿途州縣’,‘許百姓攔駕訴冤,玄夜衛隨案核查’。班師歸京後,‘頒《巡按則例》’,‘吏治稍清,民心漸安’。

論曰:‘班師非僅慶功,實乃觀民風、察吏治之機。蕭桓‘親查賬冊,不惑虛譽’,使‘貪者露形,廉者得彰’;謝淵‘循證追責,不避權貴’,令‘官不敢欺,民不敢怨’。此‘班師查弊’之舉,‘為大吳中興之基’,‘民心向背,係於吏治清明’,信哉斯言。’

卷尾

《大吳史?德佑實錄》載:“二十二年九月,帝班師還朝,‘軍民迎於道,獻萬民傘者三’,‘沿途查得貪腐案七起,皆論如律’。謝淵奏‘設巡按禦史’,‘帝準奏,選五員分駐九邊’,‘吏治始有轉機’。

帝嘗對近臣言:‘班師路上,百姓笑是真,官員慌也是真。朕寧聽百姓哭訴求真,不聽官員虛言獻媚。’故‘終德佑朝,巡按禦史製不廢’,‘貪腐案較前減少六成’,‘民稱其便’。”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詭秘凋零我不朽,舊神逝而我永生 不負冬 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 隱帝行 小嬌軟一紅眼,禁欲傅醫生拿命寵 掏空家產後,大小姐揣孕肚去隨軍 我在修真當反派 逆淵通天 我主沉浮之沉浮之間 大唐鬼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