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豈容青簡蒙塵滓,丹心終古照崔嵬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496章 豈容青簡蒙塵滓,丹心終古照崔嵬

第496章 豈容青簡蒙塵滓,丹心終古照崔嵬(2 / 2)

"陛下請看,"嶽峰指著誓書末尾的朱印,"這是神武帝親賜的"忠勇"印,代代傳於嶽氏掌家人。臣離關時,將主印交與周毅,此為副印拓本,可與內庫存檔比對。"他突然叩首至地,額頭與金磚相撞的聲響驚飛了殿外簷下的鴿子,"若臣有半分通敵之心,先祖血誓必顯靈驗,此刻就讓天雷劈碎臣的頭顱!"

李嵩的指尖掐進掌心,他沒想到嶽峰竟藏著這等信物。神武帝定天下後,賜"忠勇印"於七位開國功臣,唯嶽家世代守邊,印信從未離過北境。他急中生智,笑道:"誓書雖真,人心難測。當年吳哀帝時,曹國公持"奉天靖難"印反,不也打著忠君的旗號?"

"李大人此言差矣!"謝淵立刻反駁,他從案頭取過《大吳會典》,翻至"軍印篇","神武帝規定,"忠勇印"副印需與兵部勘合同用,嶽峰離京前,已將勘合交予通政司,至今未領回——他若要獻關,拿什麼號令士卒?"他轉向蕭桓,聲音陡然拔高,"陛下,鎮刑司偽造北元文、私藏兵符、扣壓邊軍密信,樁樁都是死罪!若再縱容,恐邊將寒心,天下離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蕭桓望著誓書上嶽忠那拖長的一筆,突然想起十歲那年,他隨永熙帝去偏關憑吊,嶽忠的墓碑上刻著"一箭穿胸,猶射三敵"。守墓的老兵說,嶽將軍死時懷裡還揣著給兒子嶽峰的信,隻寫了五個字:"好好守關"。

"李德全,"蕭桓的聲音裡帶著不易察覺的疲憊,"鎮刑司文書劉二,現在何處?"

李德全的臉瞬間失了血色,撲通跪倒:"回...回陛下,劉二昨日"失足"落井死了。"

是嗎?"沈峰突然出列,手中捧著一卷供詞,"可他死前,已向玄夜衛招供,說匿名信是李大人讓他寫的,北元文是照著鎮刑司譯字房的殘卷抄的,還說...還說李大人許他事成後遷為鎮刑司經曆。"

李嵩猛地抬頭,見沈峰眼中閃過一絲冷光——那是去年冬他拒絕給玄夜衛撥冬衣時,沈峰看他的眼神。

嶽峰始終跪在地上,炭火燒出的熱氣終於漫到他膝頭,卻暖不了凍僵的骨頭。他知道,此刻蕭桓的猶豫,比任何罪名都更傷人。永熙帝曾說"君臣之間,疑字最毒",如今這毒已順著匿名信的墨跡,滲進了文華殿的金磚縫裡。

"陛下,"他緩緩起身,將誓書舉過頭頂,"臣不敢求陛下儘信,隻求允三事:一,派三法司會勘匿名信真偽;二,釋嶽巒出獄,讓他與王對質;三,速發糧草援寧武關——周毅撐不過十日,臣願以性命擔保,若糧草到關時城已破,臣自縊以謝天下。"

蕭桓望著那卷血書,突然想起永熙帝臨終前攥著他的手說:"嶽家的血,比黃金還純。"他揮手打翻了案上的茶杯,茶水濺在匿名信上,暈開的墨跡裡,果然露出底下一層被掩蓋的朱砂——是鎮刑司常用的"消字靈"痕跡。

"都退下吧。"蕭桓的聲音透著深深的疲憊,他將誓書收入紫檀木盒,"嶽峰,你暫居會同館,不得與外人接觸。三法司,明日起徹查此案,朕要知道所有細節。"

嶽峰叩首時,聽見李嵩牙齒打顫的聲響。殿外的雪不知何時停了,陽光透過窗欞照在誓書上,那些暗紅的血字突然亮起來,像極了寧武關城牆上永不熄滅的烽火。他走出文華殿時,沈峰從旁經過,低聲道:"周將軍的密信,謝大人已找到殘片,上麵說...內庫糧草昨日已發,被王顯的人扣在大同衛。"

嶽峰的腳步頓了頓,北風卷著他的衣袍,獵獵作響,像是在替寧武關的士兵呐喊。他知道,這場對質沒有贏家,匿名信撕開的口子,需要用更多的血才能縫上——或許是奸佞的,或許是忠良的,可無論誰的血,終究都是大吳的血。

殿內,蕭桓摩挲著紫檀木盒上的鎖扣,那鎖是永熙帝親賜的,鑰匙刻著"信"字。他突然想起父親說過,神武帝鑄"忠勇印"時,在印底刻了一行小字:"君信臣,臣方忠"。此刻他握著鑰匙的手,竟比握著那封匿名信時更沉。

片尾

《大吳史?嶽峰傳》續載:"三法司會勘月餘,得李嵩黨羽劉二供詞、鎮刑司"消字靈"賬簿、大同衛扣糧文書,皆坐實構陷事。帝震怒,削李嵩官爵,謫戍遼東;王顯論監守自盜罪,斬於市;李德全黜為淨軍,發往孝陵種菜。

嶽巒釋歸,鬢發如雪,歸鄉後閉戶十年,不複言商。嶽峰暫居會同館三月,三請援寧武關,帝終允之。然糧至大同衛時,寧武關已破七日,周毅戰死,遺骸與馬骨混埋於關牆下,唯懷中揣半枚和璧碎玉,與嶽峰所存者相合。

德佑三十三年秋,嶽峰複鎮宣府,疏請"更定邊餉製",帝準其議:設邊餉監察禦史,由風憲司直領,戶部、內庫月終會核,立"虧空者斬"之律。時人謂"嶽峰之幸,在帝終悟;周毅之悲,在時不我待"。"

卷尾

《大吳史?論》曰:"文華殿對質,非獨嶽峰一身之辯,實乃大吳君臣信任之試金石也。李嵩以匿名信構陷,假北元文為餌,恃鎮刑司為爪牙,何其毒也;王顯扣糧肥私,李德全羅織罪名,何其貪也。然帝終能辨偽,賴嶽氏四代血誓之昭昭,謝淵風憲之耿耿,沈峰玄夜之持正——此非天幸,乃忠良之氣未絕也。

夫邊將之難,難在"遠":遠於朝堂,則讒言易入;遠於中樞,則糧餉易虧。嶽峰戍邊二十載,戰勳累累,竟因一封偽書而臨危,何也?蓋因奸佞窺其兵權,欲奪之而甘心,故借"通敵"之名,行"削藩"之實。觀周毅殺馬充糧,密信"撐不過十日",非士卒不勇,實糧草不繼;非關城不固,實中樞不援。

《軍衛法》載"君信則將勇,將勇則邊安",誠哉斯言!神武帝賜"忠勇印",非賞嶽氏之功,乃立"君臣互信"之範;永熙帝誡"疑字最毒",非護嶽峰之短,乃保社稷之基。德佑朝之險,在帝一度惑於群小,幾致邊鎮崩摧;其幸,在終能翻然,誅奸佞以謝邊軍,更餉製以固邊防。

寧武關破後,百姓收周毅遺骸,見其甲胄內藏一紙,血書"臣不負國"四字,與嶽氏誓書筆跡雖異,其心則一。後宣府立"雙忠祠",祀嶽峰、周毅,祠聯曰"血誓照青史,孤忠守北門"——此非僅祭二人,實祭天下忠而見疑者,望來者鑒之:君疑臣則國危,臣負君則國亡,二者相得,方為長治之道。"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八零重生,逆襲老太腳踹倀鬼兒女 程石修仙錄 詭秘凋零我不朽,舊神逝而我永生 不負冬 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 隱帝行 小嬌軟一紅眼,禁欲傅醫生拿命寵 掏空家產後,大小姐揣孕肚去隨軍 我在修真當反派 逆淵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