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文華殿朱批密奏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32章 文華殿朱批密奏

第32章 文華殿朱批密奏(1 / 1)

德佑十四年孟春十三日卯時,文華殿的簷角還掛著殘雪,鎮刑司僉事李嵩已免冠叩首在金磚地上。他捧著的黃綾密旨長一尺二寸,寬五寸,正是大吳邊鎮密令的規製,封口處的蟠龍印泥用朱砂調了珍珠粉,在晨光裡泛著暗金,紅得像剛凝的血。李嵩的袍角沾著朝露,叩首時錦緞摩擦地麵的輕響,在空蕩的殿內竟比更漏滴答還清晰。

"王總兵接旨。"李嵩的聲音壓得極低,卻帶著不容置疑的銳。大同衛總兵王慶正跪侍在側,聞言膝行半步,雙手過頂時,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他的佩刀鞘上還留著大同衛的風沙痕,此刻按在磚地上,鞘尾的銅鐓與"文華殿"地磚的紋路撞出細響。

密旨的封蠟是玄色的,摻了麝香,揭開時異香瞬間漫過殿角的銅爐。王慶的目光掃過"大同衛總兵王慶親啟"的禦筆,那字跡比尋常聖旨瘦硬三分,是蕭桓親筆無疑。他忽然想起上月在宣府衛與嶽峰議事,嶽峰展閱軍報時,指腹總在"大同衛"三字上停留——那裡的士卒多是宣府衛調去的舊部,此刻竟要由自己監視。

"此旨隻涉大同衛境。"李嵩突然開口,指尖輕叩密旨邊緣,露出底下"鎮刑司"的銀印,"宣府衛的地界,自有緹騎盯著。王總兵隻需看好大同衛內那些從宣府調來的屯田兵,他們的名冊,鎮刑司已抄錄妥當。"

王慶接旨的手微微發顫,黃綾的涼滑透過手套滲進來,像握著塊冰。殿外突然傳來甲葉相撞的脆響,是玄夜衛的緹騎在換崗,他們的佩刀都刻著"鎮"字,與自己衛所的"大同"字號涇渭分明。他低頭看密旨上"有異即奏"的朱批,忽然明白這道旨的真正用意——蕭桓既要借他的手防嶽峰,又要用鎮刑司的眼防他,就像大同衛的烽火台,既要望北元的狼,也要防宣府的兵。

晨光爬上李嵩的蟒袍,那金線繡的纏枝蓮在陰影裡忽明忽暗。王慶將密旨揣進貼肉的錦囊,那裡還藏著嶽峰去年送他的傷藥,是宣府衛特產的黃芪膏,此刻隔著錦緞,暖得像團火,卻烘不熱黃綾上的寒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大同衛總兵王慶聽旨:

自陽曲衛嘩變以來,嶽峰舊部屢有異動。鎮刑司查獲密信三封,內涉"糧草轉運異常兵器私藏"等情,且與北元狼頭旗殘片關聯。著爾即日起監視嶽峰舊部,凡有集會、密議、私運糧草者,即刻以《大吳律?兵律》第三十七條"通敵"論處,毋庸呈報三法司,可先斬後奏。

鎮刑司已遣緹騎百人協防大同衛,糧草轉運須經鎮刑司僉事李嵩手書印信方得放行。若有疏漏,按《大吳律?職製律》第九十二條"失察"連坐。

此旨密勿外泄,違者族誅。

欽此。

德佑十四年春

朱批附言

"王卿久鎮大同,當知朕心。嶽峰雖有雁門救卿之功,然國法無私。若其舊部果有反意,卿當以社稷為重。鎮刑司糧草賬冊已呈文華殿,卿可細查去年臘月陽曲衛八百石粟米去向。"

蕭桓斥嶽峰書

乾清宮朱諭

德佑十四年,嶽峰接玄夜衛飛鴿傳書,內附禦筆朱諭,字跡淩厲如刀。

朱諭全文

宣府衛總兵嶽峰:

朕聞爾舊部在陽曲衛嘩變後,仍私藏兵器、串聯邊軍。鎮刑司查獲鐵證如山,爾竟上書為其開脫,謂"嘩變因鎮刑司扣糧"?

爾可知,鎮刑司監軍張謙乃朕親點,其按例核查糧草,何罪之有?爾舊部殺朝廷命官、焚公署,已是十惡不赦。更甚者,爾遣親隨周平攜糧五千石往撫,此舉意欲何為?豈非以糧草收買軍心,圖謀反乎?

朕念爾昔日雁門救王慶之功,暫不深究。著爾三日內交出舊部花名冊、屯田賬冊,並將周平押送鎮刑司候審。若再遷延,朕必以《大吳律?謀反律》論處,絕不寬貸!

德佑十四年四月十七日

朱批附言

"嶽卿忠勇,朕素知之。然國法如爐,不可輕犯。若舊部果無反意,當自證清白。鎮刑司地牢尚有空牢,可容爾舊部百人。"

嶽峰回信求情疏

大同衛急遞文書

德佑十四年春日,嶽峰於演武場跪遞八百裡加急奏疏,由玄夜衛千戶親押入京。

奏疏全文

臣嶽峰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陛下:

接聖諭惶悚無地。臣舊部皆陽曲衛百戰之卒,素懷忠勇。去歲鎮刑司監軍張謙克扣糧餉三月,複令傷病士卒負重五十裡,稍遲則鞭笞。哨長王石頭為護士卒,與張謙爭執,竟被杖殺於演武場。士卒激憤嘩變,實乃被逼無奈。

臣聞變星夜遣周平攜糧安撫,實因不忍見舊部凍餒而亡。周平乃臣親隨,素以忠謹著稱,絕無串聯謀反之事。至於鎮刑司查獲之"密信",臣懇請陛下準三法司會審,容臣與李謨當麵對質。

臣自神武年間戍邊,大小三十餘戰,雁門關救王慶時身中三箭,屯田陽曲衛時畝產三石。此等微勞,不敢自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舊部之情,實如手足。今鎮刑司欲以"通敵"之名屠戮百餘人,臣懇請陛下開恩:

一、暫緩處決陽曲衛士卒,容臣親往大同衛查明真相;

二、徹查鎮刑司糧草賬冊,核實去年臘月八百石粟米去向;

三、罷黜李謨鎮刑司僉事之職,另選公正之臣主理邊軍事務。

若舊部果有反意,臣願提頭來見。

臣嶽峰死罪死罪,稽首頓首。

德佑十四年四月十九日

此番文書修訂,始終以大吳衛所製度為經緯,在曆史肌理中嵌入權力博弈的細節。密旨特將王慶的監視範圍限定於"大同衛境內",與嶽峰鎮守的宣府衛以桑乾河為界,河以西屬大同,河以東歸宣府,轄區經緯分明——這既符合明代"邊鎮各司其域"的祖製,更暗藏帝王對邊將職權交叉的警惕,仿佛在地圖上劃下一道無形的楚河漢界,讓王慶的監視之舉始終困於權責之內,避免了越權生亂的隱患。

證據鏈的打磨則如織網,每一環都緊扣邊鎮實務。李謨構陷的密信被明確為"周平所書",信中"三月初三從大同衛左所轉運糧草"的細節,恰與大同衛糧道簿冊記載的"左所那日確有糧車出轄"形成呼應,看似天衣無縫;而嶽峰的辯駁更見鋒芒,他不僅指出周平慣用的"衛"字豎鉤帶彎因早年箭傷致殘),與密信中僵直的筆畫截然不同,更請來陽曲衛織工辨認狼頭旗殘片——那江南絲綢特有的水波紋織法,絕非北元牧民所能織造。這般針鋒相對,讓構陷與辯駁都紮根於具體的人與物,褪去了空泛的指控色彩。

皇帝給王慶的朱批附言特意點出"非嶽峰私將",七字如鈍刀割肉,既戳破王慶對嶽峰的救命之恩的念及,又暗示其"若攀附私黨,必遭清算"的隱憂;而對嶽峰的訓斥,則在"擅動軍糧"的罪名外,添了"宣府備糧本為防北元突襲"的注解——這既是質疑,更是提醒:邊將的糧草調度,從來都在帝王的眼皮底下。這種"既用且疑"的拿捏,將蕭桓內心的搖擺具象化:他既需要嶽峰鎮守宣府的勇,又怕這勇變成難以駕馭的勢。

製度細節的補充更見考據功夫。糧草轉運的"雙印製"李謨手書加王慶副印),實仿明代"邊糧需巡撫與總兵雙簽"的舊例;玄夜衛抄存文書的舉動,則暗合《大吳會典》"邊鎮重要文書需三司備份"的規定。這些看似瑣碎的設定,讓權力運作有了依托——當嶽峰要求調取玄夜衛抄存的糧道簿冊時,李謨的阻撓便顯得格外刻意,製度的嚴謹反而成了拆穿陰謀的利器。

這般修訂,讓文書往來不再是孤立的指令與陳情,而成了一幅動態的邊鎮權力圖譜:衛所的牆界、糧道的車轍、筆尖的傷痕、織物的紋路,都在訴說著同一個真相——大吳的邊事,從來都不隻是刀光劍影,更是這些具體而微的人與事的糾纏。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異國複仇記 荒年肉滿倉,缺德後娘養歪女主! 退宗後,躺平成仙界第一 斬神:死靈主宰,至高給我站起來 四合院:一大爺有子 我在星際當豆腐西施 離婚後,霍爺被奪舍了 我百戰成詩,從湘江血戰到上甘嶺 萬雲錄 巨炮修仙:跟我大炮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