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鐘樓火燼冷殘陽,十字街前骨積霜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554章 鐘樓火燼冷殘陽,十字街前骨積霜

第554章 鐘樓火燼冷殘陽,十字街前骨積霜(2 / 2)

"把油罐給我。"他突然扯開甲胄,露出胸前的血書殘片——那是從烽火台灰燼裡撿的,"忠"字隻剩半邊。老周突然明白過來,哭著搖頭:"將軍不可!"嶽峰卻笑了,將燈油澆在殘片上:"等會兒火起,讓謝帥知道,大同兵沒降的。"

申時,鐘樓基座。嶽峰被二十多個北元兵圍在中間,手裡的刀早卷了刃。他右腿的筋被箭射斷,隻能單膝跪地,左手摳著磚縫裡的塵土——那是大同的土,混著弟兄們的血,腥氣裡帶著點穀子香。

左賢王的使者又來了,舉著鑲金的招降書:"嶽將軍,大同已是死地,降則為王,抗則為灰。"嶽峰突然笑出聲,笑聲震得磚縫裡的塵土簌簌掉:"我爹嶽忠泰守陽和口時,北元也說過這話。他死時,懷裡揣著神武爺賜的"忠勇"牌,你見過嗎?"

使者臉色變了。陽和口之戰,嶽忠泰率三百兵擋住三萬敵,最後燒了糧倉與城同歸於儘,北元至今談之色變。嶽峰突然撐起身,用斷刀指著使者:"回去告訴你主子,大同的土,埋過我爹,今天再埋我嶽峰,夠本!"

酉時,鐘樓三層。嶽峰被鄭屠的人拖到鐘槌旁,肋骨斷了三根,每喘口氣都像吞刀子。鄭屠正用小刀撬他懷裡的衛所印信,那印是玄鐵鑄的,刻著"大同衛指揮使司",邊角早被嶽峰摩挲得發亮。

"這印,李緹騎說了,值五千兩銀子。"鄭屠的指甲縫裡還留著搶來的胭脂,那是西市蘇寡婦的,今早巷戰時被他一刀捅死在櫃台後。嶽峰突然偏頭,一口血啐在他臉上:"李謨給你的密信呢?"殺嶽峰後獻城"那七個字,是不是也值五千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鄭屠臉色驟變,拔刀就要砍。嶽峰卻突然用儘全身力氣撞過去,兩人一起滾向鐘槌,"咚"的一聲,巨鐘轟鳴,聲震全城——那是約定的信號,隻要鐘響,幸存的士兵就往南巷撤,那裡有周顯留下的密道。

戌時,南巷口。十幾個殘兵背靠著土牆,聽著鐘樓方向的鐘響越來越弱。百戶趙勇的兒子才六歲,此刻正用石塊砸北元兵的馬腿,那孩子的娘今早死在坊牆下,臨死前把孩子塞進米缸。

"趙勇,帶娃走!"嶽峰不知何時出現在巷口,甲胄全碎了,隻用布條纏著軀乾,手裡的斷刀上還掛著鄭屠的半隻耳朵。他身後跟著三個兵,都是傷得站不穩的,卻把刀舉得筆直。

北元兵追來了,火把照得巷子通紅。嶽峰突然轉身,推趙勇進密道:"告訴謝帥,鎮刑司糧倉的賬目在鐘樓地磚下,十七萬石糧,一石都不能少!"密道門關上的刹那,趙勇聽見嶽峰喊了聲"大同衛,死戰!",接著是刀劍碰撞的脆響。

亥時,鐘樓火起。北元兵點燃了鐘樓的木梯,火焰順著梁木往上竄,把銅鐘映得通紅。嶽峰被釘在鐘架上,四肢都插著箭,像隻展翅的血鳥。左賢王站在樓下,看著他的嘴唇還在動,讓通事問想說什麼。

"水..."嶽峰的聲音比蚊子還輕。左賢王讓人遞上皮囊,他卻沒喝,而是把水潑在鐘上,蒸汽騰起時,他突然笑了——二十年前,他爹教他敲鐘,說"鐘要淬火才響,兵要經血才勇"。

火舌舔到他的戰袍時,他突然用儘最後力氣喊:"謝淵!援軍...到了嗎..."聲音混在鐘聲裡,傳得很遠,遠到南巷密道裡的趙勇抱著孩子,突然跪地大哭。

子時,十字街。北元兵在清掃戰場,把屍體扔進拉貨的板車。有個小兵發現嶽峰的手還攥著什麼,掰開一看,是半塊燒焦的家書殘片,上麵"爹"字的一點,正好是他指血凝成的。

突然遠處傳來馬蹄聲,玄夜衛的黑旗在月光下格外顯眼。沈煉帶著十騎從宣府狂奔而來,看見鐘樓的火光,突然拔劍砍向身邊的北元哨兵,血濺在"德盛昌"的匾額上,與嶽峰的血混在一起。

"嶽將軍!"他嘶喊著衝向鐘樓,卻被亂箭擋在街口。火光照見他懷裡的密信,李謨與鄭屠的通信還在,墨跡被汗水泡得發漲,"大同商稅分三成"的字樣,在火光裡像條毒蛇。

醜時,南城牆。謝淵的先頭部隊終於趕到,宣府兵的鎧甲在晨霧裡閃著冷光。他們看見的是火燼中的鐘樓,十字街的屍堆,還有北元兵插在城頭上的嶽峰的戰袍——那戰袍背後,用血繡的"忠"字,被箭射得千瘡百孔,卻仍在風裡飄動。

"挖地三尺,找鐘樓地磚下的賬冊!"謝淵拔劍指天,聲音劈碎晨霧。他身後的士兵開始搬屍體,搬著搬著就哭了——有個宣府兵認出自己的表弟,那孩子去年還給他寫信,說"嶽將軍教我們識字,說打贏了就能回家"。

寅時,天微亮。謝淵跪在鐘樓廢墟前,手裡捧著從嶽峰懷裡找到的衛所印信。印上的血跡還沒乾,蹭在他的朝服上,像朵開敗的紅梅。遠處傳來九邊援軍的號角,遼東兵的馬蹄聲震得地動,可鐘樓的銅鐘,再也響不起來了。

有個老兵在灰燼裡扒出塊燒熔的銅片,是鐘上的"同"字偏旁。謝淵接過它,塞進貼身的錦囊——裡麵還有半張嶽峰的血書,是周顯帶出來的,上麵"援軍至否"四個字,墨跡已深嵌錦緞。

片尾

《大吳史?德佑帝本紀》載:"八月初五,謝淵複大同,收嶽峰遺骸,見其喉骨碎裂,齒間猶含敵酋皮肉。帝聞之,輟朝三日,命鑄"忠勇無雙"金牌,葬峰於陽和口其父墓側,春秋二祭。"

《謝淵文集?複大同疏》存:"臣至鐘樓時,磚縫猶滲血,火燼未全滅。得嶽峰所藏鎮刑司賬冊,載扣糧十七萬三千石,分贓者凡二十九人,與沈煉密信一一吻合。臣已將賬冊封送三法司,乞陛下嚴懲,以慰忠魂。"

《罪惟錄?北元列傳》評:"大同巷戰,嶽峰以三百殘卒抗三萬騎,遲滯敵三日,使九邊援軍得集,實挽北疆危局。左賢王晚年對其孫言"大同鐘樓的鐘聲,比殺聲更怕人",蓋為此也。"

卷尾

《大吳史?禮誌》載:"帝詔建忠烈祠於大同十字街,以祀嶽峰及殉難士卒三百一十三人。祠製依神武爺所定"邊鎮忠魂祠"規格,前設鐘樓仿大同巷戰故地),後立碑,刻諸人姓名,謝淵親書碑額"碧血丹心"。每歲八月初二,邊鎮將士必往祭拜,至永熙朝猶不輟。"

《玄夜衛檔?戰後查勘錄》存:"大同收複後,謝淵命玄夜衛勘巷戰遺跡,於鐘樓柱上得箭鏃七枚,皆北元特製狼牙箭;磚縫中搜得殘甲片,上有齒痕——驗為嶽峰臨終時齧甲明誌所留。另獲鄭屠降敵文書,鈐鎮刑司半印,與李謨密信印模吻合,遂定其"通敵叛國"罪,秋後處斬於大同市,百姓爭啖其肉。"

《邊鎮誌?民風篇》記:"大同民為嶽峰立"活城隍"牌位,每至巷戰紀念日,罷市三日,孩童歌曰"嶽將軍,持長刀,殺胡虜,護家苗"。謝淵聞之,奏請帝允民間祭祀,曰"民心即天心,不必拘於禮製",帝從之。後大同商戶合捐銀千兩,於十字街鋪青石,石上血痕曆年不褪,時人謂"忠魂所凝"。"

《罪惟錄?德佑朝軍政》評:"嶽峰巷戰之烈,不僅在殉國,更在以三百殘卒遲滯北元三日,使謝淵援軍得以及時趕到,保雁門關內千裡無虞。戰後,帝納謝淵議,廢鎮刑司掌邊鎮糧權,改由五軍都督府直轄軍倉,此製實肇始於嶽峰之死。"

時人有《大同懷古詩》流傳:"十字街前石尚紅,鐘樓殘影照長空。三百壯士隨將軍,一抔黃土埋精忠。胡塵已散邊聲靜,祠廟猶存俎豆豐。莫笑書生輕萬戶,請看青史記孤雄。"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離婚後,我權勢滔天,你哭什麼 九令之主平天下 財路情歡 末世汙染區 全民穿越:鳴鴻伴鳳影 太太嫁給死對頭,傅總悔瘋了 龍珠,賽亞人不隻想變強! 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 保鏢先生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