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莫謂君王怯,今將罪己言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555章 莫謂君王怯,今將罪己言

第555章 莫謂君王怯,今將罪己言(1 / 2)

卷首語

《大吳史?德佑帝本紀》載:"十四年八月初五,帝以大同未複,奸黨未清,命太常寺備太牢,親至天壇登壇誓師,號"誅奸救邊"。服袞冕,執鎮圭,讀誓文曰:"朕昔昏聵,致忠良蒙難,邊鎮瀕危,今親統六師,誓複大同,誅儘宵小,以謝嶽峰及邊卒亡魂。"禮畢,易鎧甲,出德勝門,六軍皆呼萬歲。"

《吳倫彙編?禮誌》補:"大吳親征之禮,沿元興帝北征舊製:前三日太常寺滌牲,鴻臚寺設壇三層,上覆黃幄,壇南樹大旗二,一曰"討罪",一曰"勤王"。誓文用丹書於玉版,祭天畢藏於金匱。德佑帝誓師時,忽起大風,旗角掃壇,帝曰"此天助也",舉圭北向三揖,三軍皆感泣。"

壇高接鬥柄,旗動卷雲根。

袞冕辭宸闕,兜鍪出帝閽。

誓文焚處淚,甲葉響時魂。

莫謂君王怯,今將罪己言。

祭天的高台拔地而起,青磚層層疊疊,直逼蒼穹。鬥柄星的光芒仿佛順著台簷流淌下來,在階前積成一片銀霜。十二麵龍旗在台頂獵獵作響,旗角掃過雲根,將流動的雲絮撕成細碎的棉絮。風從西北來,卷著塞北的寒氣,吹動旗麵上的金線,在晨光裡織出一張閃爍的網。

蕭桓站在台基下,玄色袞冕的十二章紋在風中微晃。日月星辰的刺繡沾著晨露,折射出細碎的光,像他昨夜未眠的眼睛。侍臣捧著鎏金托盤上前,盤裡的兜鍪泛著冷光,胄頂的紅纓被風吹得筆直——那是嶽峰的舊盔,內襯還留著淡淡的汗漬和血痕,是沈煉從黑鬆林的屍堆裡尋回來的。

“陛下三思。”李德全的聲音帶著顫,捧著托盤的手在發抖。昨夜的罪己詔還壓在禦案上,墨跡未乾的字裡,“朕躬不德,致邊塵四起”的詞句像根針,紮得滿朝文武不敢抬頭。此刻見君王要換下象征九五之尊的袞冕,換上這染過血的兜鍪,老太監的眼淚終於忍不住落下來,砸在托盤的邊緣,濺起細小的水花。

蕭桓沒接兜鍪,隻是望著高台頂端的祭天鼎。鼎耳上的饕餮紋在晨光裡張著巨口,仿佛要吞下這世間所有的罪孽。三年前,他就是站在這裡,接受百官朝賀,那時李嵩在旁稱頌“萬方來朝”,他竟信了那虛妄的太平,把嶽峰的血書當成了危言聳聽。

“更衣。”他解開袞冕的玉帶,玉扣碰撞的脆響裡,混著遠處軍營的號角。侍臣們慌忙上前,褪去他身上的章服,露出裡麵的素色襴衫。當兜鍪扣在頭頂時,蕭桓感到一陣熟悉的沉重——那是嶽峰在禦階下請戰時,他拍過的那頂盔,當時覺得甲胄冰涼,此刻卻燙得驚人,仿佛有無數雙眼睛從內襯裡望出來,盯著他的脊梁。

登壇的石階被晨露打濕,每一步都透著沁骨的涼。蕭桓扶著漢白玉欄杆,指尖觸到上麵的雲紋,想起先帝曾說“這欄杆刻著江山,每一道紋路都是百姓的盼”。他低頭看自己的手,這雙手曾批過無數道奏折,有嘉獎,有貶斥,也有那些被李嵩蒙蔽而簽下的“斬立決”,此刻在晨光裡,竟顯得有些發抖。

台頂的祭天鼎已燃起鬆木,青煙筆直地往上竄,在半空凝成一道柱。文武百官列在壇下,甲胄的寒光與朝服的色彩交織,像片沉默的海。蕭桓展開手中的誓文,麻紙被風扯得發響,上麵的字跡是他親手所書,每一筆都浸著墨,也浸著淚:“朕以不德,致邊將蒙冤,黎民塗炭。今親往大同衛,與將士共生死,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陛下!”壇下突然響起齊整的呼喊,聲浪撞在鼎上,震得煙灰簌簌往下掉。沈煉按著腰間的劍,甲葉碰撞的脆響裡帶著哽咽:“臣等願隨陛下出征!”他身後的將士們齊刷刷地單膝跪地,甲胄砸在青石板上的聲響,比任何誓言都更響亮。

誓文被投入祭天鼎時,火苗猛地竄起三尺高。蕭桓看著自己的字跡在火中卷曲、變黑,最後化作灰燼,混著鬆木的煙一起升向天空。有火星濺在他的手背上,燙出細小的紅痕,他卻沒縮手——這點疼,比起嶽峰身上的七支箭,比起鎮刑司地牢裡的冤魂,算得了什麼?

“傳朕旨意。”他轉身望向壇下,兜鍪的紅纓在風裡顫動,“罪己詔昭告天下,凡李嵩黨羽,無論官階高低,一律嚴懲。大同衛死難將士,皆追封諡號,家眷由國庫贍養。”說到最後,他的聲音突然低了下去,帶著不易察覺的哽咽,“告訴邊地百姓,朕來遲了。”

壇下的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裡,蕭桓走下高台。兜鍪的邊緣磕碰到甲胄,發出清脆的響,那聲音裡沒有了往日的威儀,卻多了些沉甸甸的東西。他看見沈煉正將嶽峰的舊刀遞過來,刀鞘上的蟠螭紋被摩挲得發亮,刀柄還留著老將軍的體溫。

“陛下,該出發了。”沈煉的聲音裡帶著堅定。蕭桓接過刀,刀柄的溫度順著掌心蔓延開來,暖得他眼眶發熱。遠處的軍營裡,戰馬開始嘶鳴,刀槍碰撞的脆響彙成洪流,與壇頂的風聲、鼎裡的劈啪聲交織在一起,像首悲壯的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風卷著誓文的灰燼往西北飄,越過皇城的宮牆,越過層疊的關隘,朝著大同衛的方向飛去。蕭桓翻身上馬,兜鍪的紅纓在晨光裡格外鮮亮,像團燃燒的火。他知道,這一路不會平坦,甚至可能再也回不了這皇城,但當馬蹄踏過祭天壇的石階時,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脊梁從未如此挺直過。

壇頂的龍旗還在獵獵作響,鬥柄星的光芒漸漸隱入晨光。有個拾階而上的老臣,看見鼎邊的灰燼裡,還留著半片未燒儘的麻紙,上麵的“罪”字被火烤得發焦,卻依舊清晰,像個刻在心上的印記。

祭天誓文

維德佑十四年,歲在庚子,暮春之初,帝蕭桓謹以太牢之禮,敢昭告於皇天上帝、列祖列宗:

朕躬不德,臨禦十載,昏聵失察,禍及萬方。初信奸佞李嵩之讒,惑於緹騎構陷之詞,視嶽峰血書為妄言,棄邊軍急報如敝屣。致黑鬆林五千忠魂,曝骨於寒沙;大同衛三萬將士,飲恨於孤城。城郭崩頹,黎民塗炭,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此非北元之凶,實朕之罪也!

今捧嶽峰舊盔,其內襯汗血猶存;展邊將殘書,其字間血淚未乾。鎮刑司獄底,冤魂夜哭;紫宸殿階前,銅駝泣露。朕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撫躬自省,痛徹心扉。

茲於祭天壇前,免冠卸冕,易以兜鍪,誓曰:

一願親赴朔方,與將士共甘苦。劍指狼山,必破胡帳;馬踏燕雲,誓複疆土。不蕩妖氛,無還鑾輿。

二願儘誅奸黨,以謝天下。李嵩之流,梟首西市;緹騎爪牙,籍沒其家。凡構陷忠良者,雖遠必戮。

三願厚恤死難,以安英靈。為嶽峰建祠,塑死士之像;給遺孤廩食,續忠魂之脈。勒石紀功,使英名垂於竹帛。

四願昭雪冤案,以正國法。重審鎮刑司舊案,焚毀羅織之詞,還清白於九泉,慰忠魂於地下。

若朕違此誓,當遭天譴:雷殛其身,鬼噬其心,國祚傾頹,宗廟無血食!

謹以誓文焚於天,惟上帝鑒之!

德佑皇帝蕭桓泣血叩首

太常寺卿周鼎在天壇西廡核對祭品,指尖撫過鎮圭上的"奉天承運"刻紋,忽覺掌心發潮。三日前玄夜衛在李德全私宅搜出"阻親征"密信,署名者有太常寺丞劉啟——此刻那廝正捧著玉帛站在階下,帽簷壓得極低,袖口隱約露出青痕,想是昨夜被趙承祖審過。


最新小说: 誘她入京春 逆徒跪下!白月光師尊在清理門戶 一人之下:我的內景通萬界! 和離後,她成了修仙界第一人 大佬穿成假千金,係統每天哭唧唧 末世:我覺醒了SSSSS天賦! 我有道觀通異世 末世天災:我嬌養反派種田成大佬 鄉村神醫李大壯 快穿之神女世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