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血書叩闕救邊荒,募得忠勇守四方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578章 血書叩闕救邊荒,募得忠勇守四方

第578章 血書叩闕救邊荒,募得忠勇守四方(2 / 2)

謝淵卻搖頭:“陛下,李默不止貪腐——玄夜衛密報,他與李謨舊黨殘餘張成已伏誅)有往來,張成死前供認,李默曾許諾‘若遷南都,便保他掌戶部糧科’!此人留不得,否則必成後患!”蕭桓沉默片刻,突然起身:“周顯,將李默、孫謙押入詔獄,徹查其黨羽!謝淵,你繼續說募兵之策,朕聽著。”

謝淵鬆了口氣,繼續奏道:“陛下,臣請設‘邊民募兵司’,由玄夜衛監督,凡邊民願從軍者,每人每日發糧二升,家屬免次年賦稅;再從江南私倉李默等貪官所藏)調糧五萬石,充作軍餉,既不用耗國庫,又能安撫邊民。”他頓了頓,又道:“臣還請陛下下旨,將李默貪腐之事布告九邊,讓邊民知道,陛下絕不容忍貪官,絕不棄他們!”

蕭桓點頭,目光落在血書上:“你說得對,邊民如此忠誠,朕若棄他們,何以為君?傳朕旨意,設‘邊民募兵司’,謝淵任司使,周顯派玄夜衛卒協助監督糧款;李默、孫謙斬立決,曝首江南漕糧碼頭,以儆效尤!”謝淵捧著血書,突然跪伏在地:“陛下聖明!邊民若知陛下之意,必奮勇殺敵!”

殿外的雪還在下,卻仿佛沒那麼冷了。蕭桓走到謝淵身邊,親手扶起他:“謝侍郎,大吳的邊關,就拜托你了。這血書,朕會藏在太廟,讓後世子孫都知道,大吳的江山,是邊民和忠臣一起守住的。”

十二月初九的清晨,神京的朱雀大街上,百姓們圍在告示牌前,看著李默貪腐伏誅、設“邊民募兵司”的旨意,歡呼聲響徹街道。王三從大同衛趕來,手裡捧著邊民捐的糧袋,見到謝淵時,激動得說不出話:“謝侍郎...邊民們聽說陛下要募兵,都來報名了,老的少的,都想殺胡虜!”

謝淵接過糧袋,袋子上還沾著邊地的泥土,他想起血書上的指印,突然覺得眼眶發熱:“王將軍,咱們一定要守住神京,守住這些百姓。”玄夜衛卒正在張貼募兵告示,上麵寫著“邊民從軍,糧餉從優,家屬免賦”,百姓們圍過來,有的當場就報名,說“願跟謝侍郎殺胡虜”。

李默、孫謙被押赴刑場時,百姓們扔過來的石頭、爛菜葉砸在他們身上,罵聲此起彼伏。謝淵站在人群裡,看著兩顆頭顱落地,心裡卻沒有快意——若不是這些貪官,邊民不會流血,忠將不會犧牲。他轉身往“邊民募兵司”去,那裡還有很多事要做,募兵、訓練、調糧,每一件都關乎大吳的安危。

“邊民募兵司”的衙署裡,謝淵正和周顯核對糧款。周顯把玄夜衛查獲的李默私銀賬冊放在桌上:“謝侍郎,李默的一萬五千兩銀子,加上其他貪官的贓款,共三萬兩,可充作募兵的軍餉;江南私倉的五萬石糧,也已在路上,月底就能到。”謝淵點頭,又拿出邊民報名冊:“已有五千邊民報名,王三將軍會負責訓練,下個月就能派往大同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突然,小吏進來稟報:“謝侍郎,大同衛的王阿婆來了,說要給您送東西。”謝淵立刻起身,迎出門外——王阿婆拄著拐杖,手裡捧著個布包,裡麵是件棉襖:“謝侍郎,這是老身連夜縫的,天兒冷,你穿著暖和。”謝淵接過棉襖,布料粗糙,卻帶著暖意,他想起血書上王阿婆的指印,突然躬身道:“阿婆,謝謝您。”

王阿婆卻搖頭:“該謝的是陛下,是您——若不是你們,老身早就成了瓦剌的刀下鬼了。”她指著遠處的長城,“老身的兒子死在宣府衛,現在老身的孫子也報名從軍了,他說要像他爹一樣,守好咱們的土地。”謝淵看著王阿婆的背影,心裡默念:阿婆,您放心,我們不會讓您失望。

十二月廿的清晨,第一批募兵的邊民在大同衛集結。王三穿著新的甲胄,站在演武場上,看著五千邊民整齊列隊,雖然他們的武器簡陋,有的甚至隻有一把菜刀,卻個個眼神堅定。“弟兄們,”王三的聲音很沉,“陛下沒有棄我們,謝侍郎沒有棄我們,咱們要守住大同衛,守住大吳的邊關,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邊民們齊聲呐喊,聲音震得雪都往下落。謝淵站在城樓上,看著這一幕,突然想起陳烈的血書,想起嶽峰的護心鏡,想起那些為守土而死的忠魂——他們的血沒有白流,大吳的邊關,終於有了新的希望。周顯走到他身邊,遞給他一杯熱酒:“謝侍郎,瓦剌聞知咱們募兵,已經退到漠北了,短期內不會來了。”

謝淵接過酒,喝了一口,暖意從喉嚨傳到心裡:“這隻是開始,咱們還要訓練更多的邊民,讓九邊都安穩下來。”他看向遠處的雪山,那裡是瓦剌的方向,“總有一天,咱們要把胡虜趕出大吳的土地,讓邊民們能安心種地,不再受戰火之苦。”

德佑十五年正月初一的清晨,蕭桓親自到太廟,將邊民血書藏在嶽峰血書旁邊。太廟的燭火跳動著,映得兩封血書格外醒目——一封是忠將的誓言,一封是邊民的期盼,都是大吳最珍貴的東西。“嶽將軍,陳將軍,”蕭桓對著靈位躬身,“朕沒有棄邊民,沒有棄宗廟,大吳的邊關,正在好起來。”

謝淵和周顯站在殿外,看著雪後的陽光透過雲層,照在太廟的琉璃瓦上,泛著金色的光。“謝侍郎,”周顯的聲音很輕,“新的一年,咱們還要查貪官,練新兵,守邊關。”謝淵點頭,目光落在遠處的神京城,百姓們正在貼春聯,放鞭炮,一片祥和的景象——這是他們用熱血和忠誠換來的安寧,必須守住。

邊民們的歡呼聲從城外傳來,他們正在慶祝新年,也在慶祝大吳的新生。謝淵想起血書上的“勿棄邊民”,突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隻要君臣同心,官民同心,大吳就永遠不會倒。

片尾

德佑十五年正月,謝淵募邊民兩萬餘人,分駐大同、宣府、居庸三衛,經王三訓練後,皆成勁旅;玄夜衛徹查李默黨羽,共擒獲戶部、理刑院官員十餘人,皆伏誅,江南漕糧私倉儘充軍餉,九邊軍糧匱竭之困遂解。

瓦剌左賢王聞知大吳募兵兩萬,且貪官儘除,軍容複振,遂率部退至漠北深處,三年內再不敢犯大吳邊境。邊民們在大同衛為謝淵立“生祠”,祠內供奉邊民血書複本,往來百姓皆焚香祭拜,稱“謝侍郎是邊民的救星”。

蕭桓於正月十五下旨,改“邊民募兵司”為“九邊募兵總署”,謝淵任總署使,總掌九邊募兵之事;又命玄夜衛在九邊設“糧款監督署”,嚴防貪官私吞,確保邊民軍餉足額發放。神京內外,一片安定,百姓們終於過上了沒有戰火的新年。

卷尾

《大吳史?兵誌》載:“德佑十四年十二月,謝淵攜邊民血書闖宮,諫帝募邊民死守,帝納之,設‘邊民募兵司’,淵任司使。次年正月,募邊民兩萬餘,分駐九邊,軍容大振。李默、孫謙等貪腐官員伏誅,曝首各地,九邊吏治遂清。”

《玄夜衛檔?募兵錄》補:“邊民募兵之製,自德佑十四年始,曆永熙、元興數朝不廢。邊民從軍者,皆獲‘忠勇軍’稱號,家屬免賦三年,軍餉由玄夜衛專管,無複貪腐之事。德佑十五年秋,帝蕭桓親赴大同衛閱軍,見邊民軍隊列整齊,士氣高昂,歎曰:‘此乃大吳之根本也!’”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領證爽約?我轉嫁你哥哭什麼 四合院:賈張氏哭我喪,我反手一耳光 換嫁隨軍,誰家凶獸奶呼呼呀! 請同學斬妖 幼龍的人類觀察記錄 我在規則怪談裡無視規則 糟!年下陰鬱老公每天都想讓我哭 撒旦老公:調皮小貓休想逃! 沒人告訴我她是女帝啊? 惡毒女配在獸世靠鹹魚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