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請定死守京師疏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35章 請定死守京師疏

第35章 請定死守京師疏(1 / 1)

請定死守京師疏

臣淵謹奏:竊惟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廿二日,瓦剌太師也先擁五萬精騎,聯營通州城外三十裡,胡塵蔽日,馬嘶震野,京師九門晝閉,宗廟之危若累卵懸絲。當此社稷存亡之秋,內閣議戰議避,紛然莫決。臣待罪兵部,曆邊十載,親見嶽峰焚糧狼山、陳烈戰死宣府之忠,親受邊民“願與城共存亡”之托,謹以兵情、糧情、民心、國本四者為據,瀝血陳“主戰死守”之策,凡有虛妄,甘受斧鉞,伏惟陛下聖鑒。

夫京師者,非獨宮闕之所在,實大吳列祖列宗神主所棲、兆民衣食所係也。神武帝蕭武定鼎於此,鑄“定鼎神京”鐵券藏太廟;元興帝蕭玨遷鼎於此,勒“守此土,安此民”碑於午門。瓦剌也先此番南犯,非為金帛之利,實欲破城俘君、毀我宗廟、斷我國脈。故曰:戰則京師存、社稷存;避則京師亡、社稷亡。此理如日月經天,無可疑也。

或有議“暫遷皇太子於南京,帝留京師督戰”者,其言曰:“新募之兵三萬三千,多為市井壯勇,未曆戰陣;京師倉糧僅支月餘,九邊援兵五日方至,死戰必致城破。”然臣謹按玄夜衛文勘房實勘錄、邊軍驛報及臣親巡之見聞,此說皆虛。

何言兵未練?臣於十二月廿一日辰時,親往盧溝橋練兵場視之:京營舊將李虎領壯勇兩千,教以“步戰拒騎”之法,壯勇周小五,本通州菜農,持鋤擊木靶,三發三中;民夫張老栓,年逾五旬,曾隨陳烈守宣府,架雲梯登三丈高城,往返僅需一炷香,較京營新卒猶快。當日試練,能執刃刺敵、持弓中靶者,逾兩萬之數,非“未曆戰陣”,乃有死戰之心也。

何言糧不足?臣得玄夜衛糧監禦史周康廿一日酉時勘報:通州倉存漕糧五萬石,每石以紅漆書“通”字為記,逐倉盤點,粒米無差;自十二月十五至廿一,邊民捐糧凡五萬石——昌平州老農張阿公,捐存麥十石,泣曰“我兒守宣府死,我替他護京師”;順義縣民婦劉氏,捐粟三石,抱幼子曰“求官軍守得城,讓娃長大有飯吃”。此糧貯於京師東倉,玄夜衛卒晝夜輪守,戶部主事吳謙監守,無敢侵耗。前戶部尚書劉煥稱“糧僅支月餘”,實因趙謙前戶部主事,張建舊僚)私改糧冊,將“八萬石”塗改為“三萬石”,今謙已被玄夜衛拘勘,供詞、改痕俱在,賬冊複真。

若依“暫遷”之議,太子離京,則百姓必疑陛下有棄城之心——昨日臣巡德勝門,已聞小兒謠曰“太子走,京師破”;若太子為瓦剌追襲,或陷敵營,則國本搖蕩,九邊將士誰複效命?故“暫遷”非“留根”,乃“斷根”;“死守”非“孤注”,乃“固本”。

臣聞《元興帝北巡詔》有雲:“朕守京師,非守宮室,守祖宗之土、萬民之命也。土存則命存,土亡則命亡。”永熙帝蕭睿巡邊時,亦諭邊臣曰:“邊無寧日,京師無安枕;邊民無歸,朕無安食。”昔年狼山之戰,嶽峰將軍率五千疲卒,遇北元兩萬騎,糧儘則嚼雪,箭儘則持矛,身中三箭仍立陣前,焚北元糧囤二十,曰“我死,糧不可資敵”;宣府衛之役,陳烈將軍守南門七日,左臂為胡刀所斬,仍握矛拒敵,胸骨被馬蹄踏碎,懷中猶藏血書“糧絕,內奸在,守土”。此二將者,非不知死,乃知“死則社稷安,生則家國危”也。

今邊民捐糧以助戰,壯勇投軍以護家,玄夜衛捕奸以清內,九邊援兵星夜赴援——大同衛指揮使王三,遣副將李默領三千兵,攜火炮十門,已於廿二日午時抵通州;宣府衛指揮使陳安陳烈之子),攜父之斷矛,率五千援兵,廿四日辰時即至京師,途次誓曰“父死國,子繼誌,不守住京師,無顏見父於地下”。此皆天助大吳,民心可用之兆也。臣若倡“避”,何以對嶽、陳二將之忠魂?何以對張阿公、劉氏之赤誠?何以對李默、陳安之效命?

其一曰固民心以作城防。夫民心者,守城之根本也,民心固則城防固,民心散則城防潰。臣請陛下即日臨午門,下“死守京師”之詔,布告全城:一者明倉糧之實,言“京師存糧八萬石,足支三月,邊民續捐者日增”,釋百姓“糧儘”之疑;二者明援兵之期,言“大同、宣府援兵已至,九邊餘兵陸續赴援”,釋百姓“孤軍”之懼;三者明獎懲之製,言“凡助守城者,戰後免徭役三年;凡通敵者,無論官民,誅其三族”,激百姓“護家”之心。

臣昨日巡城,見德勝門內有民婦數十,聚於巷口縫補甲胄;東直門內有工匠百餘人,晝夜打造刀斧——此非官府所逼,乃百姓自發為之。若陛下下死守之詔,民心必益固,壯勇必益奮,雖瓦剌五萬騎,亦難敵萬眾一心之壁壘。昔神武帝取金陵,民獻糧者十之八九,故能以弱勝強;今京師民心若此,棄之則為敵資,用之則為金城,陛下當善用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二曰足糧餉以養兵力。糧餉者,兵之命脈也,無糧則兵潰,無餉則兵散。臣已與戶部尚書劉煥、玄夜衛糧監禦史周康定三事:一者核糧,令周康率玄夜衛卒,每日辰時盤點京師東、西二倉及通州倉糧,將耗糧、存糧之數,繕寫黃冊,午後遞禦書房,陛下可隨時查閱,防私改、防侵耗;二者運糧,令劉煥調民夫三千,由玄夜衛卒護送,每日自通州運糧五千石入京師,儲於近城倉廒,便於守城兵卒取用;三者籌餉,令戶部提京師內庫銀五萬兩,工部造“守城賞銀”牌千麵,凡斬敵一級者,賞銀五兩、賞牌一麵,戰後憑牌授官或免徭。

臣昨日至京師東倉,見民夫正運糧入倉,老卒李福領十餘人查驗糧質,曰“此糧乾潔,可支三月”;至戶部,見劉煥正督糧科重造清冊,每頁皆蓋“戶部印”與“玄夜衛監糧印”雙印,曰“再不敢有半分虛數”。糧餉既足,兵卒無饑寒之憂,方能專心守城,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古訓也。

其三曰練兵力以禦強敵。新募之兵雖有死戰之心,然需簡練以成勁旅;援兵雖至,需調度以成犄角。臣擬分三事行之:一者分兵守險,京師九門,西直門、盧溝橋為瓦剌必攻之地——西直門駐兵八千,以陳安為將,設箭樓十二座、甕城三座,掘陷馬坑百個,埋拒馬樁千根;盧溝橋駐兵六千,以李默為將,於橋兩側築土台,架火炮十門,橋下係鐵索,防瓦剌騎兵衝橋;其餘七門,各駐兵三千,由京營舊將統領,互相策應,瓦剌若攻一門,他門可遣兵援之,無“孤軍被圍”之患。

二者簡練新兵,令京營舊將分領壯勇:善射者教以“步弓三發連射”之法,每日辰時練,午時驗,三日內中靶者逾兩千;善搏者教以“短刃刺馬腹”之技,選身強體壯者五百,編為“破騎隊”,專斬瓦剌馬足;善築者教以“修補城垣”之術,備磚石、灰漿於城頭,瓦剌若毀城,即刻修補。臣昨日觀練,壯勇王五持短刃刺草人仿馬腹),十刺九中,曰“定斬胡馬,為陳將軍報仇”。

三者調度援兵,令李默領大同衛兵守通州,阻瓦剌糧道——瓦剌糧草皆自漠北經獨石口運至,通州為必經之地,李默可遣兵襲其糧車,斷其供給;令陳安領宣府衛兵守西直門,與臣親領之京營兵互為表裡,瓦剌若攻西直門,臣可自盧溝橋遣兵援,陳安亦可自西直門遣兵襲敵後路。此“聯防死守”之策,非“孤軍死戰”,乃“以眾擊寡”也。

其四曰清內奸以絕敵應。內奸者,守城之大患也,內奸在則城防虛實為敵所知,內奸除則敵無內應之助。玄夜衛已設“京師巡防司”,定三事查奸:一者驗勘合,凡往來京師者,無論官民,皆需持“京師防務勘合”,勘合上書姓名、籍貫、事由,蓋“玄夜衛巡防印”,無者不得入;二者查戶籍,令京師五城兵馬司,三日內逐戶核查,凡陌生住戶、無籍流民,皆送玄夜衛勘問;三者搜奸跡,玄夜衛卒每日巡城三次,重點查西直門、盧溝橋附近民居,凡藏瓦剌符、說胡語、形跡可疑者,即刻擒捕。

廿一日夜,玄夜衛卒於西直門柴房擒孫乾前理刑院主事,已伏誅)餘黨五人,搜出瓦剌狼頭符三枚、西直門布防草圖一張,經勘問,此五人欲於瓦剌攻城時縱火亂城,為敵內應。今玄夜衛已將此五人交詔獄署,待斬於市,以儆效尤。臣請陛下令玄夜衛再查內閣、六部,凡與李謨舊黨有往來、受張成已伏誅)銀器、為“暫避”之議張目者,雖微官亦不宥,務使京師無內應之患。瓦剌雖凶,若不得內奸之助,亦難知城防虛實,此“先清內而後拒外”之良策也。

或謂“瓦剌精銳善戰,死戰必多傷,恐損京師元氣”。然臣謂:傷而社稷存,猶勝全而社稷亡。昔陳烈將軍戰死宣府,邊軍傷三千,然其血書“守土”二字,激九邊將士之憤,大同衛兵卒請戰書堆三尺高,皆願“效陳烈死戰”;今若死戰,縱傷萬餘,然京師存、宗廟存,九邊將士知陛下有死守之誌,必益奮勉,他日恢複北土,易如反掌。若今日避戰,京師破,宗廟毀,陛下雖保身,然九邊儘失,兆民為奴,他日雖欲複戰,亦無兵可募、無糧可支,此“傷一時而保萬世”與“保一時而亡萬世”之彆也。

或謂“遷太子於南京,可留社稷之根,他日可複”。然臣謂:太子者,國之儲君,儲君離京則國本搖,儲君陷敵則國本亡。昔吳哀帝蕭炆,於永興元年遷太子於南京,百姓聞之,爭相奔逃,北土十去其七,元興帝蕭玨舉兵時,僅得北平、永平、保定三城,苦戰力十年,方複神京。今京師民心未散,若遷太子,百姓必謂“陛下將棄我”,奔逃者益眾,瓦剌必遣騎追襲太子,太子年幼,難避敵鋒,若為所俘,陛下將何以為國?故“遷太子”非“留根”,乃“斷根”;“守京師”非“孤注”,乃“固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臣淵,姑蘇人也。父承宗,字景陽,曾任大同衛儒學教授,專司邊地學子教化,兼督邊糧轉運——昔年德佑初年,父奉戶部檄,往獨石口督運冬糧,途遇瓦剌遊騎劫掠,為護糧車不落入敵手,力戰殉職,屍身三日後方為玄夜衛尋回,歸葬姑蘇時,臣方弱冠,執紼送喪,見糧車殘木上猶嵌胡箭,遂立誓“代父守邊,不令胡虜再犯”。

臣本習儒,攻《春秋》《孫吳兵法》,原擬赴秋闈求功名,父殉後即棄舉子業,攜父所留《邊糧督運錄》,投嶽峰將軍麾下。將軍見臣雖為文生,卻識邊地地形、懂糧餉調度,遂留臣掌帳前文書,後漸委以軍務。自德佑三年守狼山,至德佑十年戍大同衛,臣隨嶽峰將軍曆大小戰十七次,未嘗言退:昔狼山之戰,北元圍我軍五日,糧儘時與將軍共嚼雪三日,見他以指血書“守土”二字,指骨滲血仍不肯輟,臣彼時便知,邊地之守,守的非僅城池,更是父祖傳下的家國、百姓賴活的土地。

今守京師,臣見昌平州老農張阿公捐存麥時,顫巍巍掏出父當年所授《千字文》殘本,曰“先生指謝承宗)教我兒讀書,我替先生護京師”;見順義縣民婦劉氏抱幼子捐粟,幼子手裡攥著臣父當年為邊地學童寫的“守禮”二字木牌——此皆父生前教化之效,亦皆大吳百姓赤誠之證。更見陳安持父斷矛誓師,矛杆上血痕猶存,如陳烈將軍猶在;見李默攜大同衛火炮赴援,炮身刻“保境”二字,乃臣昔年與他在大同衛共鑄。

此輩或為將門之後,或為邊地士卒,或為尋常百姓,皆以“守土”為念——臣若倡“避”,何以對父殉糧之忠?何以對嶽峰將軍血書之誓、陳烈將軍戰死之勇?何以對張阿公、劉氏這般念父舊恩、願護京師的百姓?

臣願以全家三百餘口性命作保:若陛下從臣主戰之策,臣必親督西直門、盧溝橋,晝夜不離城頭;必令糧餉無缺、兵力簡練、內奸儘除;必使瓦剌也先退師漠北,三年內不敢再犯京師。若城破,臣必提頭見陛下於太廟,以謝列祖列宗、以謝天下兆民。

伏惟陛下臨太廟告祭,以“死守京師”之策慰神武帝、元興帝、永熙帝之靈;臨午門頒詔,以“共存亡”之語安京師兆民之心。勿聽“暫避”之議,勿疑主戰之忠,臣謹瀝血叩首,待陛下聖裁。

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廿二日,兵部侍郎臣謝淵頓首百拜。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術 神豪愛國逆襲路 霧蠱星燈錄 開局征服女帝,從神凰之體開始無敵! 天才少女,她是黑暗克星 洪荒:性轉帝俊,萬古女帝禦洪荒 當膽小鬼成了警局團寵後 白月光出國五年,歸來後殺瘋了 深情失控,他服軟低哄彆離婚 讓你收徒,沒讓你全收美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