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夏木陰濃京畿危,鄉民伏闕請戎衣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02章 夏木陰濃京畿危,鄉民伏闕請戎衣

第602章 夏木陰濃京畿危,鄉民伏闕請戎衣(2 / 2)

李嵩派吏部侍郎張文正三品)去鄉民營考核“鄉勇校尉”。張文按《大吳吏律》,考校後生們的箭術、刀術和守城知識,周虎等十人都順利通過,領到了吏部發的“校尉印”。

“好好乾,”張文拍著周虎的肩,“以後若立戰功,還能升階——朝廷不會虧待忠義之人。”周虎捧著印,用力點頭:“大人放心,俺定好好守城門!”

劉煥見鄉勇守城門儘心儘力,奏請加撥冬糧:“陛下,冬季將至,鄉勇需備冬衣冬糧。臣請撥糧三千石、銀五千兩,給鄉勇做冬衣、買炭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桓準奏:“戶部要儘快辦,彆讓鄉勇凍著餓著。”陳忠領旨後,三日內就把糧和銀送到鄉民營,鄉民們拿著新做的棉衣,心裡暖烘烘的——他們知道,朝廷沒忘了他們。

張毅派周瑞去修繕鄉勇營,把漏雨的帳篷換成木屋,還砌了火塘,供鄉民們冬季取暖。周瑞看著鄉民們幫著運木料、砌火塘,笑著說:“你們真是勤快,這營寨修好了,冬天就暖和了。”

周老漢道:“多謝周侍郎!俺們幫著修,也是為了自己的家——這營寨就是俺們的第二個家。”周瑞點頭:“說得好!咱們都是為了大吳的家!”

瓦剌遊騎二十餘人又來京郊徘徊,想探鄉民營的虛實。周老漢率鄉勇登德勝門西角樓,放箭射向遊騎,一箭射中為首騎卒的馬腿,遊騎們嚇得不敢再靠近,掉頭逃回漠北。

嶽謙把這事奏報蕭桓,蕭桓欣慰道:“鄉勇真能打仗!謝太保,你當初規範鄉勇的決定,太對了!”謝淵躬身:“陛下,這是鄉民們的功勞——民心齊,泰山移,有他們助戰,瓦剌再不敢輕易來犯。”

秦飛率玄夜衛清查魏庸最後一批餘黨,在京郊破廟裡抓獲五人,都是當年石遷的舊吏,想借鄉勇亂營未果,躲在廟裡密謀再造流言。秦飛把他們押入詔獄,審出他們還想聯係瓦剌殘部,遂判斬立決。

“謝太保,”秦飛奏報,“石遷舊黨餘孽已清得差不多了,京郊再無作亂之人。”謝淵點頭:“多虧玄夜衛得力——舊黨除儘,民心才能安穩,鄉勇才能安心守城門。”

李東陽正一品太傅兼內閣首輔)率內閣議鄉勇長遠之策:“陛下,鄉勇助戰成效顯著,可在京郊州縣設‘鄉勇營’,農時務農,閒時練兵,戰時助軍,既不誤農桑,又能強防務。”

蕭桓準議:“就按內閣說的辦,讓兵部牽頭,戶部、工部配合,在通州、順義、房山設三所鄉勇營,由周老漢等統領,長期編練。”

謝淵撰寫《鄉勇守禦錄》,詳細記載鄉勇編練、守城、獎懲之法,奏請蕭桓頒行京郊州縣。錄中寫道:“鄉勇者,民之精也,以忠義聚,以規範練,可成京師之輔,邊地之援。”

蕭桓命內閣將《鄉勇守禦錄》抄送六部九邊,令“百官研習,仿京郊之法,編練地方鄉勇,固地方防務”。

京郊鄉民自發做了塊“忠勇護民”匾,送到謝淵府前。周老漢率鄉勇代表捧著匾,對謝淵道:“謝太保,若不是您勘破奸賊陰謀,規範鄉勇,俺們還不知道要被蒙騙多久——這匾,是俺們的心意!”

謝淵接過匾,對著鄉民們躬身:“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鄉民們忠義——咱們同心協力,才能守住京師,守住家!”

夏季剛過,京郊進入秋末,鄉勇開始冬訓。嶽謙親自教鄉勇練“守城陣法”:“瓦剌若攻門,你們就用‘箭雨阻敵’‘滾木砸敵’之法,絕不讓他們靠近城門!”

周老漢帶著鄉勇練滾木,雖年近六十,卻仍扛著粗木往城樓上運,後生們見了,都跟著賣力練。周虎笑著說:“周伯,您比俺們還能扛!”周老漢道:“多練點,冬天瓦剌來,咱們才不怕!”

劉煥派陳忠送冬衣五千件、炭火三千斤到鄉勇營。陳忠看著鄉勇們穿上新棉衣,圍著火塘取暖,笑著說:“陛下怕你們凍著,特意讓戶部加急辦的——冬天再冷,你們也能暖暖和和守城門。”

周老漢捧著炭火盆,對陳忠道:“替俺們謝陛下!俺們定守住城門,不讓陛下擔心!”

宋固被貶後,理刑院右都禦史由李嵩舉薦的正直官員王倫正三品)接任。王倫整肅理刑院吏治,罷免庸碌小吏十餘人,提拔清廉官員,還奏請蕭桓“理刑院不得乾預鄉勇防務,專司刑獄監察”,避免再出現魏庸之流借職謀私。

謝淵對王倫道:“王都禦史,理刑院是朝廷監察之司,需清正廉潔,才能護民心、固社稷。”王倫躬身:“謝太保放心,下官定不負陛下信任,整肅理刑院,絕不讓奸佞再作亂。”

秦飛在鄉勇營設“玄夜衛聯絡哨”,派暗探常駐,每日與玄夜衛北司通報鄉營動靜。暗探張青對周老漢道:“周統領,若有可疑人,您就找俺,俺們玄夜衛定幫您查清楚。”

周老漢點頭:“有你們在,俺們更放心了。咱們一起守營,不讓奸賊有機可乘。”

宣府衛守將李默從三品)遞捷報:“瓦剌殘部數十人襲邊,被邊軍斬殺,無一人逃脫;漠北瓦剌左賢王已率部退回深處,年內再無襲邊之意。”

蕭桓把捷報遞給謝淵:“邊地安穩,京郊鄉勇得力,今年冬天,京師能安穩過了。”謝淵躬身:“陛下,這是君臣同心、官民同心的結果——隻要咱們守住民心,大吳的江山就永遠安穩。”

蕭桓率百官祭天,告“鄉勇助戰,舊黨伏誅,邊地安穩,民心安樂”。祭文裡寫道:“賴鄉民忠義,忠良勘奸,京師無虞,邊塵不起。朕願與百姓共守江山,共享太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淵、李東陽等百官與周老漢等鄉勇代表一同跪拜天壇前,聲音齊整:“願大吳永固,百姓安樂!”

夏季過後的秋收時節,京郊秋糧成熟,鄉勇們農忙時回鄉收糧,閒時再回營練兵。周老漢帶著後生們幫村裡的孤寡老人收麥,老人感動得哭著說:“你們守城門,還幫俺收糧,真是好人啊!”

周虎道:“大娘,俺們是鄉勇,也是鄉親,幫您是應該的。”鄉民們都說:“鄉勇既護城,又助農,是咱們的福氣!”

謝淵命楊武核鄉勇戰功,周老漢率鄉勇擊退瓦剌遊騎三次,識破舊黨陰謀兩次,立“二等功”;周虎等十人立“三等功”,皆由兵部頒“忠勇狀”,記入軍功冊。

楊武把軍功冊遞給謝淵:“這些鄉勇真立了不少功,若瓦剌再來,他們定能再立戰功。”謝淵點頭:“好好記著他們的功,日後有機會,還能升階——朝廷不能虧待忠義之人。”

張毅派周瑞修繕德勝門守城器械,加固箭樓、補充滾木、修複火器,還給鄉勇營送了五十把新刀。周瑞對嶽謙道:“守城器械修好了,火器也驗過了,冬天若有戰事,定能派上用場。”

嶽謙道:“多謝周侍郎!有這些器械,再加上鄉勇的箭術,德勝門固若金湯。”京師百姓自發在正陽門內擺宴,慶祝鄉勇助戰、邊地安穩。街上掛滿紅燈籠,孩子們提著燈籠追著玩,商販們吆喝著賣糖葫蘆、賣風車,老人們坐在門口曬太陽,聊起鄉勇的功勞,都笑著說:“有鄉勇守城門,咱們冬天能睡安穩覺了!”

瓦剌左賢王遣使入京求和,遞上“永不襲邊”盟約,願“年年朝貢良馬、羊皮,求大吳賜糧五千石”。蕭桓召謝淵、李東陽議:“瓦剌求和,可允嗎?”

謝淵道:“陛下,可允,但需讓使者見鄉勇守城門之威,讓他們知道京師有民心相助,再不敢來犯;朝貢需按禮製,糧可賜,但不可多,防其得寸進尺。”李東陽點頭:“謝太保所言極是,求和能保京郊安穩,鄉勇也能安心農練兵。”

蕭桓準允:“派秦飛去接待使者,讓他們看看德勝門的鄉勇,再議盟約。”

秦飛帶瓦剌使者到德勝門,正遇鄉勇冬訓。周老漢率鄉勇練箭,箭箭中靶;周虎等後生練刀,刀風淩厲。使者見了,臉色發白,私下對秦飛道:“大吳鄉勇竟這麼厲害,俺們再也不敢襲邊了!”

秦飛冷聲道:“若你們再敢來,這些鄉勇定讓你們有來無回!”使者連忙點頭:“不敢!不敢!”

瓦剌使者與大吳簽訂盟約:“瓦剌永不再襲大吳邊地,每年朝貢良馬百匹、羊皮千張;大吳每年賜瓦剌糧五千石,於宣府衛交接。”

蕭桓看著盟約,對謝淵道:“有鄉勇助戰,瓦剌才真心求和——這都是你的功勞啊!”謝淵躬身:“陛下,是鄉民們的忠義感動了天地,是朝廷的仁政贏得了民心——民心安,邊疆才能安。”

蕭桓下旨:“京郊鄉勇營為常設防務,隸兵部九門守禦司,周老漢任‘德勝門鄉勇統領’正八品),長期駐守德勝門;通州、順義、房山鄉勇營各設統領一人,由兵部考核任命,農時務農,閒時練兵,戰時助軍。”

周老漢接到聖旨,激動得整夜沒睡——他從一個鄉民,成了朝廷命官,還能長期守城門,這是他做夢都沒想到的。

謝淵巡宣府衛,對李默道:“京郊鄉勇助戰成效顯著,你也可在宣府衛編練鄉勇,農時務農,閒時練兵,若瓦剌再來,也多一層防務。”

李默點頭:“謝太保說得對!俺這就奏請陛下,在宣府衛編練鄉勇——有邊軍,有鄉勇,瓦剌再不敢來!”

蕭桓率內閣、六部總結德佑十五年事,李東陽道:“今年夏,鄉民請戰,謝太保勘奸規範,鄉勇助守京師,瓦剌因之求和——此乃年度第一大功!”蕭桓點頭:“鄉勇是大吳的基底,是民心的體現。朕要下旨,表彰周老漢等鄉勇,讓全國百姓都知道,忠義之人,朝廷定不會虧待!”

謝淵道:“陛下,鄉勇的功勞,也是百官同心、百姓支持的結果——願明年,大吳更安穩,百姓更安樂!”

蕭桓下旨賞鄉勇:周老漢賞黃金五十兩、綢緞二十匹;周虎等十人各賞銀五十兩、綢緞五匹;其餘鄉勇各賞銀十兩、糧一石。

鄉勇營裡張燈結彩,鄉民們捧著賞賜,笑著說:“今年新年,俺們能好好過了!”周老漢道:“這都是陛下的恩,咱們明年更要好好守城門!”

秦飛將魏庸案的罪證偽造文書、私刻官印、密信)封存於詔獄署東庫,貼上“永世警示”封條。他對張啟道:“這些罪證要好好存著,讓後世官知道,借民心作亂的下場!”

德勝門的鄉勇們仍在守城,周老漢帶著後生們在城樓上貼春聯,寫著“鄉勇守城門,百姓慶新春”。京郊百姓提著餃子、酒來慰問,與鄉勇們一起過年,城樓上的笑聲、祝福聲,飄在京師的上空,溫暖了整個國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德佑十五年夏,京郊鄉民感國之危,伏闕請戰,然為奸佞魏庸所惑,其間三人不幸殞身;既勘破奸謀、誅庸貶固,朕念民心忠義,恐寒萬民向國之心,又思防務需固、典製需明,特頒此詔,著各部院遵行:

一、魏庸亂政案中,三名鄉民為奸言所蔽,心懷護京之誠卻遭橫禍,其誌可嘉,其情可憫。朕特追贈此三人為“大吳義民”,敕禮部備禮致祭;其家屬所需撫恤金,由戶部按“邊軍陣亡家屬例”加倍撥付,歲給米五石、銀十兩,直至親屬身故,不得推諉延誤。

二、京畿乃社稷根本,流言易擾民心、亂防務。著理刑院增設“流言核查司”,秩從五品,專司京郊州縣流言勘驗、真偽辨識;該司需與玄夜衛北司聯動,凡涉邊患、防務之流言,玄夜衛需即時派探核驗,理刑院據驗結果頒告百姓,防奸佞借謊造亂。司官由理刑院會同內閣遴選清正官員充任,每歲考績,優者升階,劣者罷黜。

三、鄉勇乃京師之輔、民心之盾,需立製以固其力。著兵部頒行《鄉勇常設製》,明定鄉勇“農時力耕、閒時練兵、戰時助守”之則,隸九門守禦司統轄;鄉勇統領由兵部從邊衛老將或忠義鄉勇中遴選,秩正八品,任期三年,不得連任;統領任內若防務有功,準入武官考核,優者擢補邊衛職缺。

四、京郊通州、順義、房山三所鄉勇營,乃鄉勇練守之基,需擴修以安其居、強其訓。著戶部、工部各撥銀萬兩,戶部銀專司營中糧庫擴建,確保鄉勇糧餉存儲無虞;工部銀專司練兵場增築、營舍修繕,需增設箭靶場、滾木演練區,另修木屋百間,改善鄉勇住宿,限德佑十六年春前完工,工部需遣侍郎督工,逾期追責。

五、百姓請戰之舉,顯大吳民心之堅、忠義之盛,需載典以彰其德。著禮部將“德佑十五年夏百姓請戰”之事納入《大吳祀典》,每歲夏祭時,於天壇配祭,由禮部官宣讀鄉勇忠義事跡;另著禮部明年將此事跡載入《大吳禮典》,詳記鄉勇編練、助守之績,傳示後世,使萬民知忠義之重。

六、鄉勇之製既立,需各部協同,謀長遠之安。著吏部明年起,將鄉勇統領、校尉等官納入文官考核體係,考績以“守禦成效、鄉民心向”為要,優良者準予升階,可補州縣武職;戶部明年再撥糧五千石,專供鄉勇冬春糧餉,由陳忠侍郎專管,按月撥付,不得克扣;工部明年續修鄉勇營木屋百間,同步添置床榻、炊具,改善鄉勇生活;兵部明年再編練鄉勇五千人,分隸朝陽門、東直門等五門守禦,由謝淵太保統籌,確保訓練精熟;刑部明年修訂《鄉勇律》,明定鄉勇操練、值勤、獎懲之規,凡違律擾民者,依律處置,不得因“忠義”廢法;禮部明年需將曆年鄉勇忠義之士名錄,彙集成冊,藏於禮部祠祭司,每歲核驗增補。

朕惟願君臣同心、官民一體,以鄉勇為基,以典製為綱,固京師、安民心,使大吳江山永固、百姓安樂。各部院需恪儘職守,遵詔而行,若有陽奉陰違、敷衍塞責者,玄夜衛可即時拘拿,下詔獄署勘問。欽此!

德佑十五年夏

片尾

謝淵、嶽謙仍忙於鄉勇編練與九門防務,蕭桓常召二人入宮,從鄉勇冬訓聊到邊地盟約,君臣信任愈發深厚。李東陽在《內閣記事》中寫道:“德佑十五年夏之百姓請戰,非謝太保勘奸、秦指揮使之細察、鄉勇之忠義,難成安穩——民心者,社稷之根也;忠良者,民心之護也,二者皆得,天下方寧。”

京師百姓在正陽門內立“鄉勇義戰碑”,刻周老漢、周虎等鄉勇之名,碑文中寫道:“德佑之夏,鄉民赴義,助軍守城,勘奸固防,此乃大吳民心之堅,忠義之盛。”每到初一、十五,總有百姓提著祭品來祭拜,香火嫋嫋中,德勝門的鄉勇營愈發興旺,京師的城門愈發堅固,像在守護著大吳的江山,也守護著這片土地永恒的民心與太平。

卷尾

《大吳史?謝淵傳》載:“德佑十五年夏,鄉民請戰,庸造謊亂政,固包庇。淵察其奸,命玄夜衛勘驗,誅庸、貶固,詔鄉勇隸兵部,規範編練。帝讚曰:‘淵能護民心、勘奸佞,使鄉勇成京師之輔,非此臣,京畿難安。’”

《玄夜衛檔?民心錄》補:“百姓請戰案後,帝命玄夜衛將‘魏庸宋固案’與‘石遷、蘇峻案’並編為《五奸警示錄》,頒行天下,誡‘奸佞之禍,或借民心,或借邊患,需時時警惕’;又命兵部將鄉勇製推行九邊,大同衛、宣府衛皆編鄉勇,邊地防務遂成‘邊軍+鄉勇’之勢。德佑十六年夏,京郊鄉勇增至萬人,瓦剌再無窺伺,時人謂‘民心如城,鄉勇如盾,謝公如柱,大吳如磐’。”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主播太全能,老公粉都說要搞事業 提前覺醒異能,她在末世種田躺贏 周書記他蓄謀已久 開局一首晴天,我成了娛樂圈大佬 許他歡顏 逼我退隊?帶四條狗一樣打! 穿越湘江是紅軍但是啥都不會啊 穿成農女,開局一把菜刀整頓全家 大明第一火頭軍 我在北美發癲,癲佬們都當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