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同知嶽謙奏德勝門首日血戰疏》
奏報人:從二品都督同知嶽謙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臣嶽謙謹奏,瓦剌太師也先親統中路騎兩萬,於今日辰時犯德勝門。賊騎以投石機攻城,毀城垛三丈,損弗朗機炮兩門。臣率京營卒五千禦敵,發箭萬餘支,斃敵兩千餘,然我卒折損九百一十三人,重傷兩百四十七人,城防添裂痕五處。
賊勢甚銳,後續仍在集結,臣恐明日攻城更烈。現城頭卒饑寒交迫,火器彈藥僅夠三日之需,懇請太保速調火器補充,再撥援兵五百,以固城防。臣誓與德勝門共存亡,絕不讓胡騎前進一步。臣嶽謙頓首。”
《戶部侍郎陳忠奏糧庫存糧異常疏》
奏報人:正三品戶部侍郎陳忠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臣陳忠謹奏,今日查核戶部糧庫,見庫門三重加鎖,值守小吏王福正九品)阻擾查勘。臣強行開鎖,庫內僅存發黴穀子七袋,無十萬石糧之影。王福供稱,戶部尚書劉煥正二品)於上月私售軍糧,南城官宦李嵩、張文等二十餘人購糧,得銀兩萬兩,煥稱‘瓦剌必破城,糧留無用’。
現內城糧價暴漲至鬥米千錢,百姓已有餓殍,守城卒今日僅得稀粥一餐。臣懇請太保徹查劉煥,追繳私售之糧,否則三日之後,恐生兵變。臣陳忠頓首。”
《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奏東直門擒獲細作疏》
奏報人:從二品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臣秦飛謹奏,今日辰時,玄夜衛暗探於東直門捕獲瓦剌細作三人,搜出《京師九門城防圖》一份。圖中詳標各城門守軍人數、火器位置,墨跡為瓦剌狼毫墨含羊脂成分),確為賊酋也先所遣。
細作供認,城內尚有同黨五人,專司傳遞軍情,暗號為‘狼頭佩飾’。臣已命暗探全城搜捕,然恐細作早已傳信,賊明日或針對性攻城。懇請太保令各城門加強戒備,更換城防布控,防賊突襲。臣秦飛頓首。”
《戶部侍郎陳忠奏劉煥私賣軍糧詳疏》
奏報人:正三品戶部侍郎陳忠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德佑帝蕭桓
“臣陳忠謹奏,昨日奏報糧庫異常後,臣連夜審訊王福,得劉煥私售軍糧明細:吏部尚書李嵩正二品)購糧五千石,吏部侍郎張文正三品)購糧三千石,其餘官宦各購五百至兩千石不等,糧皆藏於官宦府中地下室。
臣今日往李嵩府催糧,嵩閉門不納,稱‘糧為家計,無旨不獻’;往張文府,文避而不見。現德勝門卒餓暈三十人,安定門卒嘩變苗頭初顯。臣已錄王福供詞,附購糧名單,懇請陛下下旨追繳,斬劉煥以正國法。臣陳忠頓首。”
《都督同知嶽謙奏三日各城門傷亡疏》
奏報人:從二品都督同知嶽謙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臣嶽謙謹奏,今日瓦剌西路軍斷通州糧道,運糧隊八裡橋遇伏,三千石糧被劫,押運卒戰死兩百一十三人。賊中路軍再攻德勝門,夜襲三次,臣率卒擊退,然折損卒一百二十人,城防又添裂痕三道;安定門遭投石機攻擊,箭樓損毀,兩門火炮報廢;西直門卒捕獲細作一人,已斬。
現各城門共折損卒一千五百餘人,重傷者四百餘,無藥醫治,僅靠民間草藥敷治。糧道已斷,存糧不足萬石,卒每日一餐稀粥,體力漸衰。臣懇請太保速調援軍、催繳軍糧,否則德勝門恐難守四日。臣嶽謙頓首。”
《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奏通訊斷絕暗探犧牲疏》
奏報人:從二品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臣秦飛謹奏,今日辰時,臣遣十名精銳暗探,著胡服從德勝門密道突圍,往宣府衛搬救兵。暗探行至高粱河,遭瓦剌伏兵五十人突襲,激戰半個時辰,僅暗探張青從七品)帶傷突圍,其餘九人戰死,屍體被賊挑於槍尖示眾。
現京師與宣府衛、大同衛通訊全斷,驛卒三批無一生還,援軍音訊不明。張青左臂中箭,仍在奔往宣府衛,臣已命人沿途接應。京師已成孤城,臣懇請太保早做固守之策,防賊全力攻城。臣秦飛頓首。”
《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奏搜獲張文通敵密信疏》
奏報人:從二品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
接收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臣秦飛謹奏,今日午時,玄夜衛暗探於張文正三品吏部侍郎)府中搜出也先密信一封。信為瓦剌狼毫墨所書,字跡與東直門細作所帶城防圖一致,內書‘初六夜開正陽門,獻城後封你為平章政事’,末尾蓋瓦剌王庭狼頭印私刻,無陰紋)。
張文正與舊黨三人密謀獻城,桌上擺有瓦剌贈銀五百兩。臣已將四人擒獲,張文供稱‘劉煥脅迫,恐破城後被殺’,然其府中搜出獻城路線圖,確為主動通敵。臣懇請太保奏請陛下,斬張文及其黨羽,以震懾內奸,安人心。臣秦飛頓首。”
《太保謝淵奏請斬張文以安人心疏》
奏報人: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謝淵
接收人:德佑帝蕭桓
“臣謝淵謹奏,今日接秦飛奏報,吏部侍郎張文通敵獻城,密信、路線圖、銀兩相證,罪證確鑿。文為吏部次官,掌文官考核,竟勾結瓦剌,欲開正陽門獻城,若得逞,京師必破,臣與陛下皆為階下囚。
現內城因糧絕、通訊斷,人心惶惶,官宦私藏糧、傳謠言,若不斬張文,恐內奸效仿,內外勾結,大勢去矣。臣懇請陛下準臣於明日午時,斬張文及其黨羽七人於西市,首級懸正陽門示眾,以正國法、安人心。臣謝淵頓首。”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